“雙車道”雨水主涵、首個行洩通道……鄭州南三環這些設施讓城市不再受“內澇傷”

“雙車道”雨水主涵、首個行洩通道……鄭州南三環這些設施讓城市不再受“內澇傷”

鄭州市首個主幹道行洩通道即將完工交付使用

“雙車道”雨水主涵、首個行洩通道……鄭州南三環這些設施讓城市不再受“內澇傷”

“雙車道”雨水主涵、首個行洩通道……鄭州南三環這些設施讓城市不再受“內澇傷”

南三環行雲路口向東高架下橋口兩側,有單處收水井達265箅之多的聯合式收水井。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李帥 文圖

1000餘名工人、176處各類管線改遷、7。4公里雨水主涵、4148箅收水井、100天完成雨水主涵建設、鄭州首條行洩通道付諸實踐……一切資料無不顯示,鄭州市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的艱鉅和艱辛。

那麼,這項工程進展咋樣了?大河報鄰妹妹現場實地進行了探訪——如今,除了汙水管線即將全線貫通,及剩餘的道路和綠化恢復外,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已然進入尾聲。

回顧

施工短短一百天7.4公里“雙車道”雨水主涵落戶鄭州

今年2月20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召開會議,提出南三環雨汙水管線改造事宜。隨後,鄭州市政設計院立即組建專案組,鄭州市城市管理局成立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指揮部,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成立專案部負責專案建設工作。

3月25日開工後,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六個標段同時進場,將南三環(工人路至通站路段)分為六截,挖基坑、打護樁、做底板……

4月16日,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雨水主涵全線有了第一塊底板,4月22日,全線第一個新建1000米頂板用時12天……其間,因管線眾多,管徑大,涉及水、電、氣、暖,以及通訊等多個部門,最多時,有1000多人同時奮戰,整個工程各類管線改遷多達176處。

7月5日,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實現7。4公里“雙車道”雨水主涵全線貫通,即標誌著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取得階段性勝利,如期在汛期發揮功能。

目前,南三環汙水管線施工進入收尾,除了汙水管線即將全線貫通,以及剩餘的道路和綠化恢復外,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整體專案已進入尾聲。

探訪

首個行洩通道付諸實踐4148箅收水井南三環安家

9月20日下午,在鄭州市通站路西乾渠橋,一條長30餘米的瀝青道路於橋東從路邊延伸至橋下,周圍有多名施工工人正在安裝石質護欄,這瀝青道路就是鄭州市首個付諸實踐的行洩通道。

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專案部負責人賈利慶告訴記者,這條行洩通道作用是,一旦雨水主涵遇到極端降雨天氣,排量已滿,行洩通道就能利用道路坡度將路面雨水引導排入河道。這條行洩通道也是鄭州市首個付諸實踐的行洪通道。

在行洩通道的下方,設有像臺階似的“水簸箕”,底部還設有“消力池”。賈利慶介紹,“水簸箕”和“消力池”都是為了消減水流衝擊力,保護河床。

在南三環與行雲路交叉口向東的高架下橋口兩側,這裡的路邊有長達百餘米,單處收水井達265箅之多的聯合式收水井。鄭州市政設計院工程師徐磊介紹,南三環的聯合式收水井有兩個重大的變化。一是,聯合式收水井除了能沿著路面收水,側石上還開有收水口,相當於是增加了收水面積。二是數量的變化,南三環上的聯合式收水井最少一處有數十箅,最多一處能達到265箅,整個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共設定聯合式收水井多達4148箅。

另外,賈利慶告訴記者,南三環新建雨水主涵西乾渠排水口排量是50個流量,南三環上的聯合式收水井是4148箅,總收水量每秒能達到82960升,再加上原有設施,既保證了南三環的積水排放,也確保了積水能夠及時收走。

開心

專案進入收尾血壓降了,“也有人情味了”

採訪中,該工程專案部的多名工作人員也不禁訴說起了施工期間的緊張和小故事。

那個時候,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專案部是最“不近人情”的,每天都是一天早中晚“三催”,全員無休,徹夜值守,吃住在現場或專案部。

“那段時間,晚上是我們幹活的黃金時段,經常是幹到半夜兩三點。”賈利慶說,他經常是整晚睡不著,血壓也隨著專案進展往上升。說到這兒,其他幾位專案部人員就忍不住打趣說:“現在專案收尾了,賈部長的血壓降了,咱們專案部也變得有人情味兒了。”

南三環區域積水綜合治理工程專案部專案經理張保雷表示,南三環區域積水改造專案建成,既進一步提升城市內澇治理體系,也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