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蘋果有這麼多新功能都沒“活過”釋出會

看 WWDC,越來越像上課了。

而且是大學裡的選修課,老師在上面對著 PPT 念,你在下面有一搭沒一搭地聽。到考試的時候,靠老師劃的重點,混一個及格交差。就像每年秋天,正式版新系統推送的時候,你能用上的新功能,永遠只有少數的幾個。

細數歷年 WWDC,蘋果推出過很多新功能,其中很多都展現了蘋果更大的野心,但卻出師不利,最終未能取得成功,被歷史的潮水沖刷下去,黯然退場。還有一些,則是經過調整,變成了其他新功能。

剛剛結束的 WWDC 釋出演講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的例子。透過回顧這些“失敗”的功能,我們反而能從另一個視角,看到技術發展的“暗線”。

App Clips 小程式

2020 年 WWDC 上,蘋果曾將 App Clips 小程式當作 iOS 14 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來宣傳。

思路上,App Clips 和微信小程式其實並沒有太多區別,都是希望用“即用即走”的方式,解決使用者“幹一個事情就要下一個 App”的問題。

原來蘋果有這麼多新功能都沒“活過”釋出會

App Clips丨圖片來源 Apple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如果說微信小程式的成功建立在微信本身強大的粘性和流量基礎上,iOS 的 App Clips 則並沒有資源支撐,開發者仍然需要自己去找需求場景,吸引使用者。但如果前兩步都走完了,那讓使用者下一個完整 App,顯然能獲得更好的留存資料,提供更多服務。

自問世至今,開發者並沒有對 App Clips 展現出多少熱情。今年 WWDC,蘋果推出了“實時推送通知”功能,諸如外賣、打車軟體,可以在鎖屏介面顯示一個動態的資訊框了。這個功能跟小程式有一定相似之處,為輕需求提供方便,但又不會脫離 App 本身的框架。

Apple Watch 塗鴉

2014 年,Apple Watch 公佈的時候,“塗鴉”曾是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手錶上可以“一鍵進入”。

最初的“塗鴉”的設計邏輯是,Apple Watch 的螢幕太小,使用者沒法像在手機上那樣打字互發訊息,那就將傳送的內容簡化成“簡筆畫”、emoji,以及心跳。

原來蘋果有這麼多新功能都沒“活過”釋出會

“塗鴉”功能丨圖片來源 iPhoneLife

使用者自然是不買賬的,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是一個過度溝通的時代,使用者對溝通這件事往往有明確的需求,不會需要一個虛無縹緲的塗鴉功能來解決。

後來塗鴉被“降級為”簡訊功能裡的一個模組。但基於類似的產品設計思路,蘋果在 iPad Pro 上推出了用筆塗鴉的功能,直到今天都是 iPad 的重要功能之一。

今年 WWDC,蘋果公佈了一款尚未命名的“畫布”App,多個使用者可以在一塊巨大的畫布上一起協作,用 Apple Pencil 寫寫畫畫,插入各種檔案、連結。“用塗鴉互相溝通”的理想以另一種形式得到了實現。

各種 App Store

自從 iOS App Store 獲得成功之後,蘋果就一直想用“App Store”的方式,改造旗下所有的軟體分發系統。

比如比 iPhone 更古老的 Mac。2011 年,蘋果推出了 Mac App Store,但因為 Mac 並不限制使用者自己安裝第三方軟體,Mac App Store 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比 Mac App Store 更慘的是手錶和簡訊的 App Store。

2016 年,蘋果效仿 WhatsApp 等第三方聊天軟體的思路,為 iMessage 增加了應用介面,允許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外掛、繪製表情包,並透過 App Store 進行分發。

但簡訊 App 的開發限制太多,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湧現出真正的“殺手級應用”,最終淪為一個不溫不火的“表情包商城”。

原來蘋果有這麼多新功能都沒“活過”釋出會

Animoji丨圖片來源 Giphy

陷於類似處境的,還有手錶的 watchOS App Store,作為一個可穿戴裝置,Apple Watch 在互動和效能層面的自由度都遠遠不夠開發者施展。釋出早期,很多開發者曾呼籲蘋果開放 App Store,允許第三方開發,後來實際開放之後,同樣是沒有好的應用案例出現,逐漸沉寂。

原來蘋果有這麼多新功能都沒“活過”釋出會

watchOS App Store 丨圖片來源 Apple

今天,App Store 正遭遇全球眾多競爭對手和監管機構的“口誅筆伐”,說 iOS App Store 是蘋果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工具。對蘋果來說,如果有更多 App Store 取得成功,或許會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頭痛吧。

錢包和憑證

今天的蘋果錢包 App,追溯到 2013 年,其實有另一個名字,Passbook(憑證簿),後來蘋果推出 Apple Pay 之後,才將兩者合併為了現在的錢包 App。

在蘋果的構想裡,錢包 App 有兩大類功能,一個是支付,一個則是展示“憑證”。比如各種商戶的會員積分卡、飛機票、演出票,以及後來的車鑰匙。這可以減少使用者錢包的厚度。

但它遇到了和 App Clips 類似的難題,商家開發適配這個功能,並不能從中獲得利益。包括 Apple Pay,在 POS 機基礎設施鋪設好的發達國家,使用率相對還比較高,但在國內,商家就沒有動力去用了。

2019 年春季,蘋果聯合高盛推出了一張信用卡,進一步探索了金融支付業務,這次 WWDC 上又推出了邏輯與“花唄”類似的 Apple Pay“先買後付”分期功能。有觀點認為,蘋果在美國推出這一功能,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過去兩三年,蘋果在國內推行的 24 期分期免息政策,極大推動了銷售額增長。

原來蘋果有這麼多新功能都沒“活過”釋出會

Apple Pay 分期功能丨圖片來源 Apple

在科技行業裡,蘋果算是一家比較謹慎的公司,大部分時候都只會推出經過充分驗證的新技術。但即便是蘋果,在開發新功能、新產品的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會走一些彎路。每一家科技公司的歷史,都是一部這樣類似的“試錯史”吧。

作者:Jesse

編輯:沈知涵

原來蘋果有這麼多新功能都沒“活過”釋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