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康:為什麼爭相搶進2奈米

莫大康:為什麼爭相搶進2奈米

莫大康

- 安邦智庫高階產業顧問,浙江大學校友,求是緣半導體聯盟顧問

- 親歷50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的著名學者、行業評論家

求是緣半導體聯盟 | 來源

TruthSemiGroup | ID

近期2奈米成為業界熱議焦點,三巨頭臺積電、英特爾及三星是齊數上陣,各不相讓。連日本和美國已達成共識,稱最早在2025年在日本建立2奈米半導體制造基地,加上之前美國IBM是研發的領軍企業等。

眾所周知,目前2奈米的現狀是說的多,細節披露少,再加上尚缺乏關鍵光刻裝置,高NA的EUV光刻機,儘管ASML承諾裝置正加緊研發之中,按計劃2024年可以供貨。

由於裝置成為通向2奈米的關鍵,意味著誰先拿到裝置,就有可能先出樣品,因此英特爾、三星的巨頭都先後造訪ASML,目的是能爭取最先拿到最新裝置。現在尚不知ASML首批出貨有幾臺。不管如何臺積電可能是佔有先機,因為ASML新裝置需要他幫助做工藝試驗。

為什麼2奈米勢在必得

先進工藝製程已達3奈米,今年下半年臺積電、三星都聲稱可能試產。

但進入2奈米後,首先是從結構上,根據國際器件和系統路線圖(IRDS)的規劃,在2021~2022年以後,鰭式場效應電晶體(FinFET)結構將逐步被環繞式柵極(GAAFET)結構所取代。所謂GAAFET結構,是透過更大的閘極接觸面積提升對電晶體導電通道的控制能力,從而降低操作電壓、減少漏電流,有效降低晶片運算功耗與操作溫度。

隨著晶片製造工藝的進步,矽基晶片材料已無法滿足行業未來進一步發展的需要。2奈米的製作過程中或將引入一些新的材料,其中二維材料(如石墨烯、過渡金屬化合物)和一維材料(如碳奈米管)引人關注。就碳奈米管來說,其具有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非常薄的主體尺寸和優良的導熱性。總體而言,新材料的引入或許會給行業帶來新的變革。

全球市場化中競爭是條主線,誰也不甘落後,這也是摩爾定律的神奇所在,它可以讓企業義無反顧地去追隨它,冒巨大投資的風險。

因為按定律的精髓,誰踩空一步,有可能在競爭中出局,實際上也反映巨頭們都試圖透過實現差異化而獲得先機。

目前臺積電、三星及英特爾都有2奈米的計劃,而且時間都定在2025年左右,顯然誰能真正達成,恐怕要看客戶的公正評價。

個人觀點從工藝技術路徑無大的差異,都是從finfet,走向GAA,再有一些變異,而採用的裝置都一樣,均為ASML的高NA EUV光刻機,因此三個巨頭,從理論上幾家都該成功,其中的差異化在良率、產能及生產線管理等方面。

代工廠積極加入的源由

臺積電三年中投資1,000億美元,來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現在的態勢是全球頭部企業都在爭搶它的最先進工藝製程產能,包括蘋果、英特爾、高通、英偉達、AMD、聯電等。

顯然,假設如果英特爾、三星的2奈米也都能成功,並能接單,相信臺積電的壓力山大,全球代工態勢恐將引發劇變。

據美國IBS資料,3奈米每片晶圓代工的成本為15,500美元,比5奈米增加3,000美元,每層掩膜價格將比上一代的23。57美元高出30。45美元。此外,由於3奈米預計將採用25層EUV掩膜,因此它的代工價格可能高達每片30,000美元。

IBS預估全球代工價格,5奈米時每片成本12,500,它的代工價應為25,000美元,而3奈米吋預測每片至少為30,000美元。

另有一組主要是臺積電的資料,先進工藝製程具有誘惑力,理由如下:

45nm時貢獻20%的營收需要兩年;

28nm時貢獻20%的營收需要一年;

7nm時貢獻20%的營收需要大半年;

5nm時貢獻20%的營收只要一個季度。這也就是臺積電拼命投資跟蹤的源由。

從臺積電方面獲悉,臺積電首個2奈米工廠—新竹N2廠正在進行土地取得作業,計劃於2022年三季度動工。據瞭解,新竹N2廠將分四期建設,共建設4座12英寸晶圓廠,有望在2024年為蘋果手機量產新一代晶片。

近期臺積電首先公佈了它的N2的PPA,也可能是全球首位。臺積電承諾N2將讓晶片設計人員在相同功率和電晶體數量下將效能提升10%至15%,或者在相同頻率和複雜度下將功耗降低25%至30%,同時,與N3E節點相比,晶片中電晶體密度增加了1。1倍以上。

2奈米存在不確定性

對於2奈米的思考,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風險意識,也即由於釆用全新的架構,包括一些新的材料,以及新的高NA的EUV光刻機。另外不可否認的事實,不是有了高NA EUV裝置就萬事大吉,尚需光刻膠,pellicle等配套。另外定律已近終點,各種隨機誤差可能發生,因此在進入2奈米時,多思考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會發生,也是非常必須的。

有各種理由相信半導體業發展仍將持續很長的時間,因為現階段不僅是市場需求大,而且可以前進的技術路徑有多條,包括如尺寸持續縮小,2。5D,3D封裝、異質整合、chiplet,各種新架構,新材料等。但是堅信經過努力,產業發展一定會呈現更加燦爛的明天。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研究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