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首推短劇,音訊平臺入局微短劇賽道

喜馬拉雅首推短劇,音訊平臺入局微短劇賽道

文|文娛商業觀察,作者|波吉

在短影片平臺,你可以刷微短劇;在長影片平臺,你可以看微短劇;如今,在音訊平臺,你也可以聽微短劇了。

近兩年來,伴隨著微短劇的走熱,越來越多平臺參與其中,這裡面最為主要的便是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兩大短影片巨頭,以及騰訊影片、優酷、芒果TV等長影片平臺。

01 音影片微短劇聯姻 試水付費模式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月,中國短影片使用者規模約9億人,影片內容使用者逐漸形成短平快與碎片化的消費偏好,這也為微短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出生在短影片平臺的微短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蔓延到各大平臺,除了長影片平臺,這次也將觸角伸向了線上音訊領域。

喜馬拉雅首推短劇,音訊平臺入局微短劇賽道

這部由喜馬拉雅參與全流程開發的短劇,從篩選IP改編劇本,到選角、拍攝、宣發以及作品上線後的運營,線上音訊平臺都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使命。

其次,在製作上,由專門的短劇製作公司達盛傳媒操刀,在今年4月,喜馬拉雅便與芒果TV、達盛傳媒達成戰略。其中,達盛傳媒主要負責內容承製,此前,便已經是芒果TV頭部短劇的內容供應商。

最後,在平臺運營時,當前喜馬拉雅站內採用了“限時免費”的模式,初步預計限免時長為1個月,後續將會採用付費模式。

當然,喜馬拉雅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此前,快手就率先上線了付費功能,設定官方賬號“快手付費內容助手”;隨後,抖音也數次嘗試過短劇付費,並且進行了試水;而騰訊影片與微視也上線了單劇付費的功能,從內容上都是以甜寵劇為主,從形式上都是以微短劇為主。

喜馬拉雅首推短劇,音訊平臺入局微短劇賽道

而作為國內音訊付費的先行軍,喜馬拉雅早前便已經入局了有聲書付費領域,透過開辦自制欄目,爭奪版權節目,邀請明星大咖參與直播,力圖透過佔領或開發獨家IP,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以此來擴大內容付費的範圍與群體規模。

這次在微短劇領域的試水,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經驗複製,對於平臺來說,最大的挑戰在於非獨家內容,畢竟與其聯播的長影片平臺絕大多數採取免費模式,如何從中平衡並脫穎而出才是其變現之根本。

02 平臺各自雙向奔赴

網文IP受追捧

與當期各大平臺的微短劇創作者招募計劃如出一轍,“奇蹟計劃”主要將目光鎖定在扶持網文內容創作者,鼓勵作者創作出更多適合有聲改編的原創內容,並且透過全方位服務,加快助力創作者內容變現。

據瞭解,長期以來,喜馬拉雅奇蹟文學更擁有2000多部優質全版權網文IP。

而反觀近幾年的微短劇市場,各大平臺都紛紛捆綁網文平臺,建立生態內容體系。

抖音短影片與番茄小說,聯合推出“番茄IP改編合作”,為創作者提供了優質的番茄小說IP,鼓勵使用者將IP改編成精品短劇;快手短影片與米讀、七貓,來自米讀平臺的原創熱門小說IP,改編成短劇內容,在快手小劇場搶先獨播;微視與閱文,為了打通騰訊內部的內容生態,騰訊微視在短劇合作領域,將閱文集團等同門都聯動了起來,形成短劇內容生產鏈。

喜馬拉雅首推短劇,音訊平臺入局微短劇賽道

作為長影片平臺,芒果TV在推出“大芒短劇”計劃之後,廣招賢才,自然也需要同擁有網文IP的平臺達成合作。正是在這樣的機遇之下,自然而然也就“一拍即合”。

03 看劇聽書追文一魚多吃 音訊短劇擠佔有聲書

與其他平臺播出微短劇相比較,作為音訊平臺的喜馬拉雅的微短劇戰略,其實會更全面些,使用者可以在平臺體驗“看劇聽書追文”三合一的功能。

以《傳聞中的陸神醫》為例,觀眾不僅可以在平臺聽到“有聲劇”,同時也能點選“影片短劇”進行觀看,更為關鍵的是,喜馬拉雅站內還提供了看原著和有聲書版本。

這樣的模式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優劣各佔一半。

從優勢上來看,平臺充分利用了網文IP資源,透過影視、出版、劇本殺、動漫等開發形式實現“一魚多吃”,最大限度上增強內容傳播聲量和傳播範圍。

從劣勢上來看,當前微短劇的形式與線上音訊本身的有聲書模式重合,在內容改編上會造成平臺內部的同質化現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有聲書內容都適用於影視化改編,尤其對於部分作品來說,影視化其實是對文字內容的“閹割”。

另一方面,也有將大量影視劇改編而成廣播劇,而微短劇的有聲化與其如出一轍,未來也將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如何在文字與影片的侵蝕之下,找到音訊的立身根本。

其中,之前公佈的另外兩部短劇《當虐文女主得到了著作權》《團寵:商家嬌女是首富》目前已經進入拍攝階段,預計會在今年7、8月份上線播出。

綜合來看,音訊短劇並非乍見之歡,而是要長期耕耘,從當前的形勢來講,形成使用者觀看和消費習慣,才是腳踏實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