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完全靠人設撐起來的探案劇,張譯粉表示滿足

探案劇,看點無非“探”與“案”。探的迷人,在探的人,與探的手法。案的迷人,在案件本身。

和傳統現實改編刑偵電視劇不同,當下主流探案網劇,已經形成了針對年輕觀眾的特定模式:

探的人要高智商,更要低情商,因為只有低情商,才能讓主角遠離並高於凡人,才能讓劇中的凡人,還有劇外的凡人一起崇拜。所以,以前的案子破了,都是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當下的探案劇,其他人都是圍繞著主角的光環打打雜、捧捧場。

高智商決定了探案手法的高明,過程的複雜。和高智商破案相對的,是高智商犯罪下的離奇案件。

高明的手段、離奇的案件。全部依託於作者本人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廣泛的知識涉獵。

如果破案手法不高明、案件也不離奇,就需要藉助拍攝技巧和視覺特效來補足。

如果主角的智商看不出來高,就需要拉低其他配角的智商來襯托。

——迷人的分割線——

作為一部2020年的網劇,《重生》自然沒有跳出這樣的模式。

五集看下來,《重生》的案件本身,沒有多迷人,可以說是普通,當然這只是對於目前的三個案子而言。

第一案,7。14案,也是串起整部劇的主線。一次出警之後,除了主角之外的警員全部犧牲。倖存並失憶的主角,一邊破案,一邊被自己人懷疑。可以說是十分常見的故事。

當然不可否認,“前妻”“補槍”“匿名電話”這樣的懸疑元素,隨著調查的深入可能會給觀眾以驚喜。可作為主線,整個故事被拉長,鋪滿全部集數,效果難免淡化。

並且,還會因為主線處理的拖拉,而導致其他拖累支線案件的節奏進展。

第二案,體面家庭家暴案。看點在於被害者到犯罪者的反轉。反轉的關鍵,是吳曉芸的手上沒有搏鬥痕跡,只有手臂上的瘀痕(或者是吳和丈夫爭吵時形成)(或者是吳自己製造),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法醫、主角和路公子三人的對話:

法醫:符合防衛傷的特徵。

主角:如果這是防衛傷,她們一定有過搏鬥。

路公子:可她手上沒有任何痕跡。

由三人對話得出:手上沒有搏鬥痕跡,所以不是防衛傷。既防衛傷的判定標準,必須是手上有搏鬥痕跡。而法醫,卻在知道手上沒有搏鬥痕跡,只有手臂瘀傷的前提條件下,卻判斷出了防衛傷的結果。

說明什麼?當然是說明法醫該換了。

所以第一案成立的條件是,西關分局的法醫該換了。

關於這個案子,還有一個小插曲。主角因為鞋子上的泥巴,判斷吳曉芸兒子逃課。可這個判斷逃課的關鍵,導演完全在之前沒有讓觀眾看到,觀眾的我們看到的只有主角的一番檢視,和在樹林裡對於甜蜜往昔的無限懷戀……

也就是在判斷“逃課”上,觀眾的我們和高智商的主角差距不在智商,而在沒有看到,而產生的資訊不對稱。相信這樣限知觀眾以襯托主角高智商的拍攝處理,後續還會出現。

如此產生的結果便是,主角自嗨,觀眾在推理案件上完全喪失參與體驗,能做的只有對於主角高智商的無限崇拜,和導演平庸手法的無限鄙夷。

第三案,雖然還沒有完全展示,但筆者已然驚呆。在主角對比威化餅乾種類時,有的餅乾根本裝在小袋兒裡,可主角依然扒開小袋兒,和擺在盒裡的威化餅(證據)一本正經地做對比……

有人肯定要說了,你這是沒事找事,雞蛋裡挑骨頭。竊以為,作為一部推理探案懸疑劇,還是要尊重一下觀眾的智商的。

相比之下,《重生》豐富的人物設定,才是筆者一口氣看五集的主要原因。主角因為失憶,而產生了與失憶前性格完全相反的兒子、前夫、副隊長等角色,由於前後的對比,讓角色本身和演員表演都更具可看性。

其他的角色,也不簡單,毋寧說,趣味十足。

半路突然殺出的復仇少女,經過一場場快樂的刺殺環節洗禮,轉眼變成了主角的扶貧物件。並在與主角相處中,逐漸分清楚善與惡,兩人互相救贖。正隊長看似吃貨草包,實則內秀其中,大智若愚。後續可期。局長公子,雖技藝平平,但心有傲氣。以及雙商完全不在主角之下的美女心理醫生。

相比單薄的案件,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才是《重生》真正的看點。尤其作為張譯粉,表示滿足。

以上。

我是夜魚,業餘的夜,業餘的魚。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