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頂嘴”的孩子最聰明?真相來了!

01

昨天晚上發生了一件事:晚飯後,我們一家人下樓散步,童童和鄰居家的小姐姐一起玩滑板車。

起初,姐妹兩人你追我趕,看起來甚是美好。

奈何童童從小就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仙女”,在她面前有一個巨大的水坑,她愣是沒看到。

結果呢,童童一腳踩進了水坑,濺了小姐姐一身泥巴。

接下來的畫面是,小姐姐手足無措地哭了,童童則一臉茫然地愣在原地。

為了緩解尷尬的場面,我趕緊拉著童童道歉,沒想到這小人兒居然傲嬌了起來,怎麼都不肯說對不起。

都說“頂嘴”的孩子最聰明?真相來了!

回到家後,我批評了她:“你弄髒了小姐姐的裙子還不道歉,下次人家不跟你一起玩了,看你怎麼辦!”

我以為童童會很著急,沒想到這小姑娘說:“她也踩我的腳了,我不道歉!”

看這氣勢是要跟老母親抗爭到底,於是我不甘心,又說了她一句:“但是你把人家惹哭了,傷害了別人就要道歉。”

這下童童生氣了,雙手叉腰,嘴巴恨不得撅到天上去,氣鼓鼓地說:“哼!我才不要聽媽媽的!媽媽說得不對!”

這句話讓我腦袋轟了一聲,我並不是因此生氣,而是突然意識到——

童童真的長大了。

都說“頂嘴”的孩子最聰明?真相來了!

02

我為什麼會說孩子長大了?

之前童童小的時候,幾乎都是我讓她怎麼做,她就怎麼做。

直到昨天我才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不聽話”了,甚至開始“頂嘴”了。

其實這就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標誌——

自我意識的萌芽。

其實很多寶媽在育兒的過程中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孩子在3—5歲左右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不要”這兩個字掛在嘴邊。

這說明孩子具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當他發現和家長的想法有所不同的時候,就會出現“頂嘴”的情況。

然而,很多家長會把這種正常的現象當作孩子不聽話的表現,於是常用很多粗暴的方式制止孩子,比如言語訓斥。

都說“頂嘴”的孩子最聰明?真相來了!

但最終你會發現,越是遏制孩子的頂嘴,他就越是叛逆。

因為他需要讓家長看到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對外界的不滿。

你要知道的是,孩子這麼做並不是故意要和家長過不去,這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所以我們需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正常成長變化,而不是想盡辦法去壓抑孩子。

03

曾經有專家做過一個研究:

他們將2—5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孩子性格中的反抗成分較強,也喜歡頂嘴;而另一組孩子性格較為軟弱,平時也很乖。

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喜歡頂嘴的那組孩子中有80%是獨立判斷能力很強的人,而性格較軟弱的那組孩子則比較容易依賴別人。

想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我們需要了解孩子頂嘴背後的心理需求。

1. 證明自己是“小大人”了

孩子開始對大人說“不”,開始反抗,實際上是為了證明自己不再是那個只會聽家長話的小毛頭了。

如果你平時也總是對孩子說“不”的話,你會發現他更喜歡模仿大人說“不”,因為在孩子看來,這就是長大了的象徵。

都說“頂嘴”的孩子最聰明?真相來了!

2. 引起家長的注意

有的時候我們忙於其他的生活瑣事,可能會對孩子有所忽略,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會試著頂撞家長。

對孩子來說,越是聽話,反而越無法吸引家長的關注。因此他們才會採用頂嘴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3. 自我表達

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也會渴望外界的認同,所以當家長或者其他人的想法和自己不同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出來,也就成了所謂的“頂嘴”。

在瞭解了孩子頂嘴背後的三個心理需求後,你是不是覺得“頂嘴”這件事並沒那麼嚴重?

04

其實,我也正如很多家長一樣,對孩子頂嘴的現象有所擔心。

我們會想,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會不會讓他養成動不動就頂撞家長的壞習慣呢?

這種擔心是正常的,雖說頂嘴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但其實它的核心是表達。

如果我們不及時引導孩子,他們就會形成帶有攻擊性的表達方式。

都說“頂嘴”的孩子最聰明?真相來了!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即便內心的想法和別人不同,也不要用“頂嘴”的方式說出來。

1. 將情緒和想法分開

很多孩子之所以出口傷人,是因為他們總是混淆情緒和想法。

負面情緒是有很強烈的攻擊性的,所以帶有情緒色彩的對話一定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那麼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每次孩子負面情緒爆發的時候,給他一定的時間緩和一下。

當孩子情緒沒有那麼激動了,再試圖引導他表達內心的想法。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

你可以表達不同的想法,但是要學會好好說話。

都說“頂嘴”的孩子最聰明?真相來了!

2. 允許孩子暢所欲言

總是被壓制表達的孩子,會漸漸地從“不敢說”變成“不愛說”。

那麼,家長想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他就會產生抗拒的心理,甚至會頂嘴。

所以,在平時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發言的空間,讓他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孩子也是需要感受到被尊重的,何不如試著給他一個平等的對話機會,讓孩子能夠學會表達自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