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白電龍頭經過激烈廝殺後,形成了寡頭壟斷格局,2019年白電行業前四強(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格力電器、海信

家電

)市佔率高達88%,議價能力非常強。三大白電龍頭(格力/美的/海爾)而言:1)美的以空調為核心多元化發展;2)海爾採取空、冰、洗、廚衛電器全面發展;3)格力聚焦單一產品,在空調領域常年保持市佔率第一。為什麼,在2014年後,海爾市值卻大幅落後于格力/美的呢?價值集訓營今天將介紹全球化及高階化最出色的家電龍頭:海爾智家。

01

公司簡介

2014年以後,海爾市值跑輸美的/格力的原因在於:1)盈利端:冰/洗主業的盈利能力及發展不及空調、海外業務拖累業績;2)估值端:複雜股權結構壓制估值。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1)冰/洗主業的盈利能力及發展不及空調。營收來看,格力以空調為主,美的以空調+小家電為主,海爾則以冰/洗為主(冰箱、洗衣機佔比合計為51%),海爾空調業務佔比很低(僅14。5%)。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盈利能力而言,空調的標準化程度高、規模化效應明顯,而小家電的單價較低、消費者敏感程度低,因此,空調/小家電行業利潤率天然高於冰/洗。海爾空調存在短板,因此盈利弱於格力/美的:1)空調營業利潤率,格力持續高於10%、美的中樞約為8%、而海爾介於2-5%之間,格力/美的在空調上透過規模效應+產業鏈把控形成了遠超其他競爭者的利潤率優勢;2)海爾強勢的冰/洗業務營業利潤率為8%左右,較美的冰洗業務僅領先1-2pct,二者差距不大。

成長能力而言,冰箱、洗衣機等為消費剛需,最先普及,國內冰/洗銷量在2011年後接近天花板(基本接近一戶一臺),導致海爾的內生增長不足。而空調/廚電則具有消費升級的屬性,普及較慢,而且空調具有一戶多機的配置屬性。因此2012年以後,以空調為主的格力/美的可以持續增長,但海爾增速則長期處於個位數,

(2)海外業務拖累業績。2015年起,海爾開啟全球資產收購,由於海外資產盈利能力低於國內(2019年,海爾外銷毛利率27%落後內銷毛利率約5個百分點),同時舉債收購也增加了財務費用,降低了海爾盈利能力。

(3)複雜股權結構壓制估值。不同於格力/美的的整體上市,在2020年私有化之前,海爾採用製造+渠道的矩陣式結構,製造/渠道又分佈在兩個上市平臺:1)A股上市的海爾智家負責空調、冰箱、廚電及海外資產,該渠道負責KA和海外;2)港股上市的海爾電器負責洗衣機、水家電製造,該渠道負責專賣店和電商。雙平臺管理架構加大了管理難度,降低效率及盈利能力,造成了海爾的估值折價。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02

業務模式

海爾核心競爭力在於全球化、高階化,海爾出海創造品牌源於90年代,高階品牌塑造開始於2006年,大幅超前競爭對手。目前,海爾實現了“海爾、卡薩帝、統帥、美國GEA、紐西蘭FPA、日本AQUA、義大利Candy”七大世界級品牌佈局。其中,卡薩帝、FPA主要定位於高階市場;GEA、海爾、Leader、Candy、AQUA主要定位於大眾市場。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一、全球化

家電開拓海外業務有:代工出口(OEM)、自主品牌出海、品牌收購等三種模式。

(1)代工出口(OEM)指生產其他家電品牌,僅收取加工費。家電代工模式難度低、成效快,更容易發揮人工成本優勢,是中國家電出口的主流模式。但長遠來看,由於缺乏品牌溢價,長期只能維持代工利潤,隨著國內成本優勢消失,代工訂單將轉移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

(2)自主品牌出海指生產自己家電品牌,並出口到國外。由於海外本土品牌提前搶佔了消費者心智,消費者對家電品牌具有很強粘性,而且海外本土品牌也牢牢把控了銷售渠道,各發達國家家電市場前3強往往是本土品牌,國內企業透過自主品牌進軍海外的難度很大。比如,海爾在90年代就在美國建工廠進行海外自主品牌銷售,但時至今日,海爾冰箱在美國銷量份額依舊低於10%。

機會區域;

12月開始讓大家佈局的鄭州煤電(600121)漲幅145%,和金種子酒(600199)漲幅136%,到現在都已經實現了翻倍!,這足以說明我的實力了

朋友們問為什麼選票精準,說白了都是技術面+基本面+訊息面疊加的綜合推論,還有一點就是語詩總結多年股市的歷史經驗,這方面是不能急,誰都是需要時間磨練的,一步一步來。

我的下一步策略

1月份佈局已經開始了 ,把握住好機會!最近覆盤精選一隻高質量翻倍妖股。該股目前已被遊資機構重倉,處於震盪上行趨勢,莊家控盤程度極高,近期受大盤調整後,技術上弧形底部,主力控盤不錯。尾盤大資金介入明顯,這波大資金,很大機會要打造一隻大妖股!也是我最近一直重點關注!短期預計至少有160%以上的漲幅,下週正是低吸建倉最佳時機!年前吃一次大 肉,早點跟上,早點回血。

想跟上節奏的朋友,工重號:文山金海。回覆名單

(3)品牌收購指國內家電企業收購海外品牌,來進入當地市場。由於自主品牌進入海外的難度極大,品牌收購幾乎是開拓全球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市場)的唯一方式。但是,收購海外家電品牌,在初期需要大規模的投資性現金流支出、並承擔高額的財務費用(2019年海爾的財務費用9億,競爭對手同期在-20億左右)和更高的銷售費用(海外人員成本),前期利潤率可能不及代工模式。但長期來看,高毛利的品牌運營模式將成為開拓海外市場的主流。

國內家電企業普遍以代工模式出口,但海爾卻提前收購海外優質家電品牌。競爭對手再去收購海外家電品牌,將付出更大的成本。三大白電企業而言:海爾的海外100%來自自主品牌或收購品牌、美的海外尚有50%以上為代工、格力海外同樣存在2/3的收入為代工模式;由於海外自主品牌的培育投入大,短期內,海爾盈利能力弱於以代工為主的美的。但長期看,自有品牌的盈利能力更強,海爾的海外盈利能力提升空間大。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目前,海爾的海外產能佔比已達24%。佈局海外產能,有利於降低運輸成本,更快速響應市場和渠道的要求,從而提升海外市場份額。

二、高階化

對比中國日本的家電保有量,中國除了空調滲透率還有提升潛力外,但冰箱和洗衣機滲透率已經飽和(一戶一臺),更新需求成為國內冰/洗的主要銷量來源,中國冰/洗市場增長主要靠均價提升。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以冰箱為例,冰箱最顯著的功能升級在於容量擴大。在冰箱銷售臺數穩定後,行業仍可以透過容量擴大實現均價持續性提升。日本冰箱保有量在70年代接近100臺/百戶的飽和狀態,但在此後1970-1988年期間,日本冰箱行業進入長達18年的均價提升過程,均價累計提升221%,大容量(300L以上)冰箱滲透率提升是均價提升的重要因素。當前,中國冰箱/洗衣機雖然飽和,但中國人均收入水平進入1萬美元水平(類似日本1970年代),該時期,高階家電品牌滲透率持續提升,預計將持續十餘年。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高階化方面,海爾從2006年開始籌劃高階品牌卡薩帝,目前形成9大品類、39個系列的產品。海爾高階品牌起步時間最早,技術積累最強,營銷力度持久。當前,海爾在萬元以上市場優勢明顯,冰/洗份額分別超過36%和77%,居行業之首。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高階家電品牌在前期需要巨大的技術/營銷服務投入,壁壘很高,國外很多高階品牌都有上百年的歷史積澱。海爾卡薩帝品牌在發展初期推廣也並不順利,直至2014年推出雙子云裳才獲得巨大成功。對比國內其他家電高階品牌,海爾屬於佈局最早、積累最深厚的品牌。

03

行業前景

海爾業績增長在於:海外盈利改善、高階化、集中度提升、私有化海爾電器。

(1)海外盈利改善。家電海外市場的空間較大:1)冰箱市場,中國、美國和西歐份額分別為23%、25%和14%,合計佔據全球62%的市場份額;2)洗衣機市場,中美歐三個地區佔據63%份額。但目前,海爾的海外資產利潤率較低。2019年海爾智家淨利潤率為6。2%,而佔比近50%的海外業務稅前淨利潤率僅2。8%。對標海外家電公司,以歐洲市場為主的伊萊克斯、博世經營利潤率中樞約為7。0%;惠而浦在美國的經營利潤率中樞約為12。0%。未來海爾海外盈利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2)高階化。德國、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中,約有20%的家電銷量為高階品牌市場,高階品牌價格段顯著高於行業均價(1。5倍以上)。根據20%的高階比例計算,機構預計中國白電(空/冰/洗)高階市場潛在空間在1500億元級別,2019年海爾卡薩帝收入僅為74億(機構預期中期卡薩帝潛在收入在500億量級),仍有數倍的增長潛力。卡薩帝的盈利能力強,以冰箱為例,毛利率超過50%,營業利潤率18%,顯著高於海爾品牌的盈利。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3)集中度提升。海爾在國內冰洗領域的市佔率長期處於行業第一。2019 年,國外品牌在中國冰箱、洗衣機市場上零售額佔比分別為23。6%、31。9%,海爾仍有進一步搶佔國外品牌份額的空間。

海爾智家目前市值為何不及格力美的?

(4)私有化海爾電器。此前,海爾製造/渠道分佈在:A股上市的海爾智家、港股上市的海爾電器等兩個上市平臺。公司私有化海爾電器後:1)製造上,海爾可以整合高盈利能力的洗衣機、水家電業務;2)渠道上,雙平臺渠道體系有望合二為一進行管理。

04

財務分析

國外收入方面,2015年起,海爾開始大規模併購海外資產,2015-2019年,海爾的海外收入年複合增速高達50%,同期美的、格力分別僅為24%、12%。同期國內收入方面,由於冰/洗的成長性不及空調,海爾國內收入年複合增速僅為10%,大幅落後於美的(16%)、格力(20%)。

兩個上市平臺的股權架構,增加了海爾管理成本。目前,海爾管理費用率保持在5%左右,而美的、格力的管理費用率為2%~3%,海爾管理費用率仍有較大最佳化空間。機構預計私有化後,財務費用率有望下行1%,管理費用率有1%最佳化空間,銷售費用同樣有1%的最佳化空間。同時,預計分紅也將從目前20%提升到40%。

05

總結

海爾智家是全球化及高階化最出色的國內家電龍頭,但2014年後,海爾市值卻大幅落後于格力/美的,主要原因在於:海爾的冰/洗主業的盈利能力及發展不及空調、海外業務拖累業績、複雜股權結構也壓制了估值。海爾核心競爭力在於全球化、高階化:1)海爾收購海外家電品牌,雖然前期利潤率可能不及代工模式,但長期盈利能力提升空間大;2)中國冰/洗高階品牌的滲透率將加速提升,預計將持續十餘年。未來海爾業績增長在於:海外盈利改善、高階化、集中度提升、私有化海爾電器。

(文章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