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老子》有言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此處不難看出有了“道”才有了“大千自然”,即“道”是萬物之根源。倘若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釋為“道順應大千自然”便違背了初衷。因此更合理的釋義應為“道,應當順著其本身的性態”。

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道家有言曰“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人倘若不知道事物發展的規律,便會時常做出不好的事情,假使人明白了萬物的事理,便會有“敬畏之心”,從而有了包容一切的胸襟,有了如此的情懷,才會有公平。

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種樹如是,治國亦如是,在此處僅以君民關係為例簡釋。道家有這樣一段經典言論“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治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傑出的君主僅僅使得百姓們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君主會讓老百姓愛戴擁護他,再次一等的君主會讓老百姓對他心生敬畏,最差的君主會讓老百姓看不起他,咒罵他。由此不難看出,道家對統治者的建議即是人在民知之,萬物成而民不察,這當是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

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其次,提出萬物、人人平等的思想。莊子在年老病衰之時,臥床不起,其妻很是悲傷,莊子說了這樣的一段話(釋文)告慰他的妻子:“我從虛無中來,而今又將回到虛無之中,什麼沒有帶來,也不帶走什麼,這何嘗不是一件愉悅的事情”,說完便永遠閉上了眼睛。正因為生、死時,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莊子才會不懼死亡,不為之傷悲。

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蘇軾在《赤壁賦》中勸誡友人的言語也有道家之味:“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逝去的降水,輪迴的明月,甚至山間清風都與我無異,那有何可羨慕他們的?這一思想之於治國即是主張“人和”,即構建君民平等、萬物不爭的理想社會。這與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大主題“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古代崇尚道家的明君有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之流。道家的興起是在戰國時期“六大學派”爭鳴之時興盛,於秦王嬴政“焚書坑儒”後受到打擊。劉邦建立漢朝後,由於“反秦”思想的根深蒂固,統治者開始選擇道家思想作為其基本治國方略。道家在“文景之治”時達到鼎盛,隨後又因董仲舒倡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受到壓制,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即位,道家思想又一次受到了重視。

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縱觀中國古代史,道家思想一直鮮在主流統治階級出現,一大原因便是其“平等”思想。中華大地上下五千年社會制度大都是封建社會形態,而封建專制統治的最大特點即是統治者用盡一切手段維護自身統治,而道家核心思想之一的“萬物平等”與統治階級利益有著根本衝突。

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可見,中國在治國理念中,有很多思維方式都在秉承著道家思想,也正因如此,中國才可以在滔滔洪水中自強不息,日漸興盛。

道家文化反映出的治國理念

南京同仁堂 紅糖薑茶大姨媽養生茶薑糖茶薑母茶老薑湯生薑塊紅糖水 紅糖薑茶 150克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