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就下單!手機微信團購群火爆

□ 本報記者金璐

肉蛋生鮮、水果蔬菜,一條條團購資訊不斷滾動;消費者輕觸螢幕下單,第二天生鮮食品就會送到樓下……微信團購群,成為不少居民採購生活用品的方式。隨著加入團購的居民越來越多,一些市民“團”出煩惱和擔憂。專業人士提醒,居民要擦亮眼睛,切忌盲目選購。

1 團購火爆 居民“團購群”多達十多個

“我不僅買菜,吃的用的都‘團’。”市民張萍是微信團購群的常客。“以前進超市買菜,既耗費時間,拎著回家也挺累的。自從加入團購群,方便了不少,吃的、喝的、用的,在閒暇之餘輕點手機,所購物品第二天就會送到樓下。比起去農貿市場,樓下取更方便。”張萍告訴記者,因以其方便、實惠的優勢,她加入十多個微信團購群。她所在的小區,1公里內就有7個固定團購的自提點可供選擇,有的還可以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哪個團購群便宜,就在哪個群裡買。”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微信團購群格外受到上班族和寶媽的青睞。“只要你有需要,團購群基本能找到貨源。”經常參與團購的市民陳芸說,她一口氣加入五六個團購的群聊,經常是貨比三家,再下單購買生鮮、水果等,一般質量會有保障,還有售後。

記者發現,微信團購群多與社群團購平臺掛鉤,其主要模式是由個人在團購平臺申請“團長”,然後建立“團購群”。每天“團長”還會不時傳送蔬菜、水果、禽肉、生活用品的秒殺資訊,消費者下單後,隔天就會送貨上門。

“生鮮一般採用線上理賠,1小時內就能收到退款。生活必需品採用線下理賠,團員把產品送到我這裡,3天內會收到退款。”“團長”麗麗說道。

2  “團”出煩惱 有人叫好有人擔憂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市民普遍比較認可微信團購群跟團購買的物品。在濂溪區中輝世紀城小區一取貨點,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名前來取貨的顧客,讓他們經常參與團購的原因都是因為物美價廉,但也有部分受訪市民表示曾有不愉快的經歷。

“只能說一分錢一分貨吧。”市民于慧說,她有一段時間經常在多個微信團購群下單,但是有幾次品質真不是很好,蘋果、土豆比外邊買的便宜,但是個頭也小了一半,有些蔬菜也不是很新鮮。因為不太相信團購的品質,她很久沒有買過團購的商品了。

也有居民對商品質量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市民羅熙表示,自己偶爾會光顧微信團購群,但因為擔心團購平臺上的肉類不新鮮,她還是更喜歡逛菜市場或者超市。另外,孩子吃的零食也不會選擇在團購群購買,因為不清楚他們的貨源渠道是否正規。

此外,一些居民也表示,團購群內天天採用資訊轟炸形式推銷商品,他們有點不勝其煩。“微信群裡,今天有人發個團購農產品,明天有人召集團購水果,天天收到這樣的資訊,確實挺煩的。”市民譚女士被朋友拉群“入夥”,如今微信群裡每天都有幾十條各類團購資訊,她告訴記者,不需要購買東西時,十多條團購資訊反而成一種負擔。

3 擦亮雙眼 切忌盲目選購

“做團購群最主要是做服務和質量。”有著三年“團長”經驗的張燕說,一些團購群會打價格戰,這終非長久之計,最能打動客戶的還是服務和質量。消費者最看重的就是產品質量,如果貨源質量好,她肯定會繼續進貨。反之,如果進貨時發現產品質量不好或者有瑕疵,她寧願不進貨、取消接龍,也不願砸自己的口碑。張燕表示,微信團購群慢慢改變人們的購物方式,這種線上銷售、線下體驗,只有全方位地服務消費者,把好品質關,才能長久。

“現在微信團購群很火,各種團購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此同時想提醒大家,有些團購平臺是由個人透過網路搭建,並沒有經過工商部門註冊備案,一旦發生糾紛,很難維權。” 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提醒,市民在參與類似活動時要擦亮雙眼,理性消費,切忌盲目選購,儘可能選擇官方提供的團購渠道。如自行選購,儘量選擇大平臺或檢視組團人的資質、團購評論記錄等。

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建議,在“團購群”購物的居民,為防範可能存在的風險,居民購物一定要留存好參加微信群下訂單、電子支付相關憑證,這樣在發生糾紛時才有憑據說理,大額商品還是透過正規渠道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