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為何動輒說自己生活儉樸四季常服不過八套?他們到底有多勤儉?

本文由:論古暢今 原創創作

還不知道嘉靖為何動輒說自己生活儉樸四季常服不過八套的讀者,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代以下,嘉靖之前,歷史上好道且有一定知名度的皇帝,大致有秦始皇、漢文帝、漢武帝、漢明帝、太武帝、宋真宗、宋徽宗、明成祖等人。

嘉靖為何動輒說自己生活儉樸四季常服不過八套?他們到底有多勤儉?

這裡面,秦始皇、漢武帝雖有成仙之志,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治國路線卻與道家思想不沾邊,他們功業卓著,百姓卻沒得什麼好處反而大受其害,後世爭議很大。

漢明帝治國暗合道妙,獲得了百姓和上天的高度讚譽,但他的治國思想卻更多以儒家的形式展現,且治政苛察,官員戰戰兢兢。太武帝對道家缺乏自身體驗,更多是一種政治上的利用,是崔浩、寇謙之等人勸告下才信奉的,主要為了提升自己在漢地的執政合法性。

宋真宗治政雖有無為之風,但功業不彰,封禪泰山許多細節也顯得很沒底線。宋徽宗就更別提了,昏君兼半亡國之君;明成祖殺伐決斷,類似太武帝,但對道家的尊奉更多是親身體驗了真武大帝的靈感才有的。

在這些人身上,嘉靖都缺乏共鳴。只有漢文帝,才讓天資聰穎的嘉靖有了知己、朋友的感覺。

漢文帝處處無為,在遙遠的代國幾乎從不參與中央的權力紛爭,但無為而無不為,由於他積極履行職責卻又不爭,被漢庭幾位重臣看重(主要是陳平),帝位從天而降。

這與嘉靖在鍾祥封地的情況十分類似,本來只是一個藩王二代,但由於好學、聰穎,無形中已經積累了不少名氣並被重臣楊廷和所知,機緣巧合下,天子之位突然就落到了自家的頭上。這種類似的經歷,類似的心靈歷程,兩人可謂心有慼慼。

嘉靖為何動輒說自己生活儉樸四季常服不過八套?他們到底有多勤儉?

漢文帝對道的體驗也絕非其他人所能比擬。他小小年紀,行事已經處處彰顯道家無為、無事、謙退之風,但這種無為、謙退的背後卻是他在學問上的積極進取之心。傳說,為鑽研《道德經》的奧義,他還專程拜見河上公,被後者授書二卷。這讓好道且有深研的嘉靖自然生出知己之感。

更難得的是,漢文帝不但對道的體驗頗深,而且還將其應用到治國理政上,將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發揮到了極致,持之以恆20多年,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後世人和嘉靖眼裡,足為治國楷模。

可惜,嘉靖學習漢文帝只學到了皮毛,只見小德而不見大德。

漢文帝為人、治學、治政一以貫之,自然而然,毫無刻意做作之感,別人看他在做三件事,在他眼裡其實只是一件。作為皇帝,始終將帝王的職責放在第一位,而且履行帝王職責本身就是行道的一種方式。

而在嘉靖眼裡,為人、治學、治政是割裂的,為了自家修道可以暫時將皇帝職責放一放,將政務細節託付給一個聰明的佞臣,任憑綱紀大亂、民不聊生而無所作為,這種與修道本質上南轅北轍的事情他竟然覺得很正常。

嘉靖為何動輒說自己生活儉樸四季常服不過八套?他們到底有多勤儉?

漢文帝簡樸,嘉靖也很簡樸,“四季常服不過八套”。但他並不是真的看破了,真的簡樸了,只是將慾望套了個馬甲,搖身一變以修道的形式展現出來,本質上仍然是慾望,而且透過與權力、佞臣的結合來吞噬天下人。

漢文帝無為而治,嘉靖也無為而治,但漢文帝的無為主要針對百姓、四夷的,對諸侯王、貴族、官吏等人可是一點都沒放鬆控制,為嚴肅綱紀還忍痛殺了自家的舅舅,而他的無為卻恰恰相反,是對貴戚、官吏們的無為,對民眾的“有為”。

所以,海瑞在奏摺裡批評嘉靖,並將其作為與他的偶像漢文帝的所作所為詳細對比,戳破了他心中的迷夢。自家修道許多年,竟然學錯了!估計這也是他大怒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