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動?

事實證明,訓斥、干涉和棍棒威脅並非成才的必要條件,而且常常會適得其反。棍棒威嚇暫時會起作用,但不會持久。父母把孩子當朋友,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則,這需要家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較高的精神境界和擺脫親子感情糾纏的超脫精神。

為什麼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動?

在沙灘上,欣欣拎著一隻小桶拿著一個沙鏟,不停地往小桶裡鏟沙,裝滿後又倒出來,然後再裝滿,再例..媽媽看到了,趕忙跑過來:“欣欣,怎麼老是倒來倒去的啊,裝不滿嗎?媽媽來幫你吧!”說著,就用鏟子把沙子填滿了小桶。“不是, 媽媽,我自己玩就可以了。”“你老是來回來去的沒有什麼進展啊,看,這樣裝不是很快嗎?”欣欣看著賣力裝沙子的媽媽,很是鬱悶,但是也不方便制止媽媽的行為,其實她只是覺得倒來倒去很有意思而已。

為什麼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動?

在生活中,孩子經常會超出家長的理解範圍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這時,家長沒有必要做過多的干涉,甚至孩子因“走投無路”而發出“求救”的訊號時,家長也應該沉住氣,讓他有時間自己思考:這樣玩是不是有意思?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孩子已經具備獨立的思維和能力了,過多地干涉只會讓孩子覺得煩悶不堪。

為什麼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動?

律師能言,法官善辯,現實生活中,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該充當規勸、引導的角色一律師, 而不是幫孩子辨別,替孩子選擇。沒有誰能一輩子跟著家長,在家長專制的家庭中,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心理學實踐證明,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大多是因為父母採取了“單向教育”,他們不瞭解孩子的內心,刻板地說教、粗暴地打罵、無情地強制、精神上的虐待,不僅惡化了親子關係,還讓孩子喪失了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個性的健全發展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父母應耐心細緻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訴他哪兒錯了,為什麼錯了,同時還要告訴他,同樣的錯誤不要重犯,要及時的糾正,要吸取教訓。切莫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為什麼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