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地理知識——洛陽

客中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創作背景:

題目《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裡的“官軍”,指的是唐朝軍隊,而這場收復河南河北的戰爭,就涉及到一場有名的叛亂——安史之亂。因為戰亂讓很多人離開了家鄉,所以朝廷打了勝仗的捷報很快傳遍全國,遠在四川的杜甫也收到了這個好訊息,忍不住激動落淚,他終於可以帶著家人回家鄉洛陽了。

安史之亂的歷史

朝代:

唐代唐玄宗時期

事情過程:

唐玄宗剛當皇帝的時候很勤勞,把國家治理的十分繁榮。後來唐玄宗開始注重享樂,寵愛楊貴妃,荒於朝政。這時,有一位叫安祿山的將領就開始討好楊貴妃,楊貴妃就向唐玄宗誇獎安祿山。於是,安祿山升了官,也得到很多賞賜。隨著安祿山勢力一天天壯大,他聯合將領史思明,向朝廷發起了戰爭。因為叛軍的首領一位姓“安”,一位姓“史”,所以這次戰爭就叫做“安史之亂”。這場戰亂持續了七年多,一直到公元763年,唐朝的朝廷軍隊才徹底取得勝利。戰爭雖然打贏了,可是這場戰爭使得唐朝走向了衰敗。

古詩中的地理知識——洛陽

(安史之亂形勢圖)

洛陽地理概況:

洛陽位於河南省的西部,城外環繞著很多高山,城內流淌著許多河流,交通十分便利。

洛陽曆史概況: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自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洛陽共經歷二十二個建都朝代,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累計建都史達1500年以上。

古詩中的地理知識——洛陽

(洛陽地理位置圖)

唐朝女皇武則天遷都洛陽:

唐朝初期還是長安為首都的,洛陽只是行宮,後來唐高宗李治在657年將洛陽定為東都,也就是除長安之外的第二個首都,並且建造了洛陽宮殿。到了690年,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登基成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她把國號改為“周”,把朝廷遷往洛陽,改稱“神都”,地位超越了長安。從此她一直呆在洛陽,很少回長安。武則天退位後傳位給她的兒子李顯,李顯登基後又將國號“周”改為“唐”,武則天駕崩後,李顯才正式宣佈遷都回長安。

古詩中的地理知識——洛陽

(武則天畫像)

第一絕:牡丹花會

每年洛陽都會舉辦牡丹文化節,邀請世界各地的人來賞花。洛陽牡丹的花季,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早在南北朝時期,洛陽就開始栽培牡丹了,後來經過各個朝代的不斷改良,洛陽牡丹的品種越來越多,到宋朝時期,洛陽牡丹名氣更大。

古詩中的地理知識——洛陽

(洛陽牡丹)

第二絕:龍門山色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才有了南北長達1公里、10萬餘尊造像的石窟遺存。也是因為龍門石窟的開鑿時間很長,經歷的朝代很多,所以不同的朝代,石像的風格也不一樣。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體態豐腴。所以龍門石窟,堪稱石像的博物館。

古詩中的地理知識——洛陽

(龍門石窟佛像)

第三絕:洛陽水席

傳統的洛陽水席一共有24道菜,是洛陽的傳統名吃。因為洛陽四周的都是山,氣候乾燥,很少下雨,所以百姓喜歡吃湯菜,可以隨時補充水分。而洛陽水席中,最有名氣的就是它的第一道菜——燕菜。洛陽燕菜又叫牡丹燕菜,在湯麵上浮著一朵牡丹花。

燕菜誕生在唐代:據說,武則天吃過燕菜後,覺得非常美味,像吃燕窩一樣,於是就給這道菜起了燕菜這個名字。而燕菜的食材則十分常見——就是白蘿蔔,海參,魷魚和雞肉。

古詩中的地理知識——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