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說起三國,化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來說

“一千個看客中就有一千個精彩異常的三國”。

三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各種能人輩出,不盡英雄滾滾而來,浪花淘盡的都是當世豪傑。

東漢末年的軍閥爭霸幾乎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最耀眼的時期,無數的謀臣擇明主而仕,無數的武將在戰場上彰顯著自己的英勇和神武。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無數的底層人民可以透過一身的好本領為人所用,良駒得遇伯樂,施展才華,經歷並創造歷史。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在這個時代裡,真正有大才的人不會被埋沒於鄉野,在這個時代裡,也有更多的底層百姓掙扎在亂世,遭受戰火的屠戮。生靈塗炭不是一個冷冰冰的詞語,在動輒屠城的古代戰場上,一個人的命運往往不能自主,興亡百姓皆苦。

公元220年,曹丕逼退漢獻帝禪位,建立了曹魏王朝,第二年,劉備也迫不及待的在成都稱帝,建立了史稱為蜀漢的政權,孫權雖然慢悠悠的緩了幾年,卻也最終按捺不住的於229年在南京稱帝,建立了東吳政權。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和權臣,諸葛亮擁有著很多的光環,於是就有人說,如果諸葛亮能夠自己當主公,能否一統三國?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一、諸葛亮恃才傲物,難以屈伸下士

實事求是的講,諸葛亮即使是主公,他也完不成一統三國的大業,這並不是說諸葛亮名不副實,反而正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謀臣和能臣,才無法做到以一國之主的身份完成統一,甚至很有可能當他是主公的時候出現眾叛親離的現象。

諸葛亮自稱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作為一個世外高人,諸葛亮的骨子裡是清高無比的,他擁有一身才學是毋庸置疑的,所謂

“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

諸葛亮或許不是秀才,但是,東漢末年的天下大勢盡在其胸中。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身負才學,擁有真本事的人,是清高的,他們往往會自視甚高,傲視一切,看不起周圍的人和物,甚至還會對人要求嚴格。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所以諸葛亮生性謹慎,害怕所遇非人,也才有了

“三顧茅廬”

對劉備的考驗。

面對這樣的考驗,劉備是無所謂的,對他來說,只要能夠請得動這樣一位大才,即使再多跑兩三次又如何呢?與之對比的就是張飛和關羽的態度。

在連續兩次拜訪諸葛亮遇冷之後,一向自視甚高的關羽都說諸葛亮或許是徒有其名,意思就是他並不值得劉備三番五次的去親自去請,畢竟劉備怎麼說也是一個主公,如此禮賢下士已經是給足了諸葛亮的面子,但是那廝不知好歹,接連的給三兄弟吃癟,讓人好不惱火。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張飛則更直接,連續受挫之後就對於請諸葛亮出山毫無興致了,主張讓劉備一個人去請,明顯的是不願意再去吃閉門羹,甚至還讓劉備不行就直接將諸葛亮綁了來。簡單粗暴,態度野蠻。

張飛和關羽這樣的人就是絕對不能做主公的,他們沒有禮賢下士的素質,對於人才是忽視甚至粗蠻的。而諸葛亮也是這樣一個清高之人,即使他身為主公,由於他自視才華,也很難聽進去下屬的意見,只會一意孤行,認為自己都是對的,更不可能像劉備一樣禮賢下士,這樣的人如果統領全域性?

要知道曹操聽聞許攸來投靠,甚至可以歡喜的連鞋子都顧不上穿。作為主公,最重要的識人用人並能夠適當的禮賢下士,諸葛亮沒有。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二、諸葛亮非名門出、也無軍中基礎,難以服眾

諸葛亮沒有成為主公的先決條件。一句話就是說諸葛亮沒有資格成為主公。

在亂世之中,最重要的是人馬,所謂

“有槍就是草頭王”,

能夠在亂世之中擁有一支人馬,就能成為一方諸侯,參與到群雄逐鹿的盛宴中。

但是這些軍頭往往都是東漢末年帝國派駐在地方州郡的長官,或者是像曹操一樣的官二代,而且自己本身也在中央的衛戍部隊中做過校尉軍官。

比如袁紹出場就是“四世三公”,在論資排輩講究背景的東漢末年的政治格局中,袁紹無疑是最耀眼的官N代,他的祖上累世公卿,都是三公九卿的高官,這樣的人往往才能服眾。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而且袁紹也歷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等官職,與軍隊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在亂世來臨之際,能夠抓住機遇,成為主公,號令一方。

東南的孫吳也是如此,他本身是東漢末年的一員虎將,還曾討伐過黃巾軍,後來還在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義舉中英勇作戰,令董卓都對其十分懼怕。可以說東吳的孫氏正是在孫堅孫策父子兩代的浴血奮戰中殺出來的一條皇路。

即使是劉備,也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甭管有沒有這回事,也甭管這個所謂的中山靖王是西漢早年漢武帝的兒子,而且他自己也是子女後代一百多人,但是劉備說自己是漢朝皇室後裔,天潢貴胄,誰又能找出證據證明其不是呢?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正是有了這樣的大義名節,所以劉備才無往而不利,佔據了輿論陣地,能夠以漢室正統自居,稱曹操為曹賊,以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為名,吸引眾多的遺老遺少和對漢朝有同情心的人擁護他的政權和小朝廷。

諸葛亮既非出身名門之後,也不是軍官將領,毫無根基,更不是皇室後裔,他不佔有任何的天然條件能夠成為主公,即使他強行當上了這樣的亂世之主,恐怕也最終難以保全基業。看看

“三姓家奴”

呂布不就正是如此嗎,呂布英勇,武德充沛,也曾是一州之主,可最終也只是生死城滅為天下笑。

諸葛亮的多謀善智和呂布的勇武善戰不正好是鮮明的兩個極端嗎?呂布不成,諸葛亮也不會成功。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三、諸葛亮事必躬親、眼中難以容沙

諸葛亮剛正不阿,性格剛烈,理想主義比較多,而且眼中揉不得沙子,這是他清高之外的另一方面很不好的性格。

當然,這樣的性格作為謀臣或者武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有主公指揮著,統籌全域性,自己只需要做好一個臣子應盡的本分就好。所謂帥和將的區別就在這裡。作為一個主公,首先要的就是能夠有肚量, 要有胸懷和氣量。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但這恰恰是諸葛亮的短板,俗話說

“不聾不瞎不做家翁”

,就是做一家之主要適當的裝聾作啞,將一些不好的人或事當做沒看見,要是事事計較,凡事都事無鉅細的究根到底,那隻會弄的人心渙散,眾叛親離。

諸葛亮沒有這方面的性格,但是劉備卻不一樣,他能夠網路人才,極盡可能的人盡其用,這就是一個主公該做的事情。

作為三國最著名的謀臣,如果諸葛亮自己當主公,他能否一統三國

小結:

諸葛亮的確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名氣和很好的聲譽,但是他的性格決定了他只適合做一個謀臣和權臣,並不能做主公。歷史之所以選擇了劉備,是因為劉備的身上也的確有著他的閃光點,仁義、慈悲、禮賢下士,能夠不被任何的困難所打倒。

我們應該找準自己的標準,正如劉邦問韓信他能夠帶多少兵一樣,韓信直言不諱的說劉邦最多隻能帶十萬人馬,而輪到他自己,則是“多多益善”,這令劉邦十分的不解和惱怒,但是韓信卻說,他只不過是能夠帶兵罷了,但劉邦卻是“將將之才”,是能夠統領大將的帥才。這就是與人之間的區別和不可逾越的鴻溝,人要有自知之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