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建起數字“補給站”,讓老年人不再拿著手機犯難

“快幫我看看,手機怎麼黑屏了?”“聽鄰居說,現在網上點餐比店裡買還便宜,是真的嗎?”“早上六點起來就往醫院跑,怎麼還是掛不上號?”……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老年人都用上了智慧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然而,這些新鮮事物也在老年人面前橫起了一條無形的“數字鴻溝”。

北京開放大學自2021年啟動了“百千萬智慧助老公益行動”,召集分校教師、社會志願者、領域內專家等透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從老年人日常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入手,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已累計惠及79萬名京城老年人。

家門口建起數字“補給站”,讓老年人不再拿著手機犯難

社群老年居民仔細閱讀“我來教您用手機”課本

現狀

手機應用程式大多成了“擺設”

“可把你們盼來了!”新年第一天,78歲的市民麼先生和老伴迎來了女兒一家三口,把他們迎進門,簡單寒暄幾句,麼先生拿出手機遞給小孫女——“寶貝幫我看看,手機最近總卡,是不是出什麼毛病了?”

沒等孫女接過手機,麼先生就戴上老花鏡,著急地自己演示起來:任意點開一個應用程式,至少需要定格10秒才能進入,還有的應用程式沒等進入就黑屏閃退回到了手機主頁。

“應該是記憶體不夠了,我給您手機清理清理‘垃圾’。”這點小事難不倒年輕人,孫女邊說邊接過手機,在螢幕上點了幾下,又上下划動了幾下,沒過五分鐘,手機就恢復了流暢。

“手機裡也有‘垃圾’?”聽到新鮮詞彙,老人推了推老花鏡,眼神裡充滿好奇。

在接下來的半個多小時裡,爺孫倆坐在沙發上,搗鼓起手中這塊“小方塊”,孫女耐心地講,麼先生聽得也津津有味。“真羨慕你們年輕人,心靈手巧,我是老了,這麼多步驟怎麼記也記不住了。”一堂生動的“手機實踐課”後,麼先生擺擺手,笑著感嘆,每次都攢了好多手機問題,就等著年輕人上門解決,“有時候看你們忙,還有點不好意思,就怕麻煩你們。”

麼先生的心聲,也是數字時代無數老年人的縮影。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多數老年人都用上了智慧裝置,但使用體驗卻並不“智慧”——醫院推廣網上掛號,不會操作的老人只能照舊到醫院現場掛號,年輕人動動手指的工夫,他們卻要早起好幾個小時;線上點餐方便又實惠,但多數老年人不會使用外賣軟體,只能去門店花原價購買;還有的老人不懂用手機看影片、聽音樂,只好被迫放棄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面對複雜的手機功能,老人們自己弄不明白,年輕人教一次也記不住,這些障礙讓他們對探索手機新功能望而卻步,除了打電話、發微信、刷短影片等簡單操作,其餘的功能幾乎都不會用,子女幫忙下載的功能性應用程式也大多成了“擺設”。

改變

家門口辦起“手機培訓班”

在西城區什剎海街道一週一次的居民茶話會上,“手機”成為了居民在茶餘飯後聊天的主題。“退休以後,孩子給我買了一部智慧手機。”60多歲的居民江敏正和鄰居展示著自己的新手機,五顏六色的應用程式在指尖劃過,令老人們目不暇接。“功能這麼多,但除了打電話、發微信,別的我幾乎沒用過。”江敏羨慕年輕人,“他們隨便戳幾下螢幕就能打到車、買到菜,我也想學學!”

老年居民的心聲,街道工作人員聽進耳中,記在心裡,經過多方聯絡,從高校請來了“手機專家”——北京開放大學的老師們走進社群,在居民家門口辦起了“手機培訓班”。

家門口建起數字“補給站”,讓老年人不再拿著手機犯難

北京開放大學教師向社群老人講解智慧手機用法

再次來到居民茶話會,許多老年居民都發現了新變化:茶話會從社群居民活動中心的小活動室搬到了能容納近百人的大會議室,一群身著藍色馬甲的年輕人走到居民身邊,為他們帶來了一場數字知識的盛宴。

“叔叔阿姨好,咱先別急著拿筆記本,跟我開啟手機備忘錄,我教您不用紙筆也能記住事!”北京開放大學教師曹凱開門見山,帶領老人解鎖了智慧手機的一項基礎功能。“學生們”紛紛戴上老花鏡,有模有樣地學起來。

家門口建起數字“補給站”,讓老年人不再拿著手機犯難

北京開放大學教師向社群老人講解智慧手機用法

“課前,我跟幾位叔叔阿姨聊天,發現大家都喜歡唱歌、跳舞、旅遊,那今天我就教大家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把咱美好的老年生活分享給更多人。”曹凱從臺下走到老人中間,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在相機中調出九宮格、參考線,還有對焦變焦、放大縮小……在一系列新功能的加持下,老人們拍的照片端正清晰了不少。

“小夥子,調節亮度怎麼點來著?”“我拍的照片怎麼比他的暗?”“能不能再教教我怎麼修圖?”……面對四面八方傳來的問題,曹凱和同事們一遍遍耐心解答。他說,教老人學習急不得,得把每個步驟掰開揉碎了講很多遍,他們才可能完全掌握。“用耐心和愛心,傳授專業知識,扶老人一步步越過‘數字鴻溝’。”

一堂生動的手機培訓課後,許多老年學員都感到意猶未盡,紛紛向街道提議:“歡迎這些年輕人們常來!”

課後,他們還自發地組織起了手機學習小組,回顧複習“知識點”。“年紀大了,老容易忘事,得一遍遍反覆操作,才能記得住。”江敏自薦當起了小組長,她將重點操作一步步截圖,用課上學習的修圖軟體在圖片上添加註解,列印成冊分發給小組成員。“跟老街坊們分享經驗的同時,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練習。”江敏笑著說,一點都不覺得麻煩,反而享受其中。

北京開放大學老年教育辦學負責人白新睿介紹,作為北京市人口老齡化國情市情教育基地,北京開放大學啟動“百千萬智慧助老公益行動”的近兩年來,已經走進了超500個社群和老年機構,深入到居民家門口,把老年人日常亟需的、最實用的手機技能傳授給居民。同時,該校還開發了百集線上影片課程資源,為更多老年人提供終身學習服務。

成效

智慧助老覆蓋本市16個區

隨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參與到手機學習的隊伍中,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叔叔阿姨們對知識的渴望特別強烈,經常在課後透過微信、電話提問,作為老師當然會盡全力幫助他們,但有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曹凱直言,有些急需解決的手機問題,比如黑屏宕機、支付錯誤、卡頓清理等,單靠每週幾次的課程和線上答疑,是無法及時解決的。

想要真正滿足老年居民的日常需求,還需更加深入地走到他們身邊。

引入社會力量,招募公益志願者,是北京開放大學想出的妙招兒。近年來,該校先後與鏈家貝殼公益基金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市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合作,學校教師為門店工作人員提供教學培訓,將他們培養成為公益志願者,鼓勵他們在工作之餘幫助老人提升智慧手機應用能力,解決實踐問題。

依託成百上千家門店,一個個老年數字“補給站”建立了起來。

“您好,能教教我怎麼在網上掛號嗎?”清晨,居住在昌平區天通苑社群的75歲居民王輪拄著拐走進了小區樓下的鏈家門店。正巧碰上北京鏈家公益基金會負責人吳淑萍巡店,她趕忙把老人攙扶到沙發上,讓他坐下喘口氣。

王輪說,這兩天降溫,“老寒腿”犯了,想去醫院開點藥,“孩子們工作都挺忙的,我這沒大事不想驚動他們,趁著買菜的功夫來問問,能不能教教我網上掛號?”吳淑萍二話沒說,接過王輪的手機,從搜尋預約掛號小程式講起,把網上掛號的每個步驟都詳細地演示了一遍。老人學得也挺快,在吳淑萍的耐心指導下,順利地掛上了當天下午的門診號。

“多虧有你們的幫助,學會用手機掛號,以後就不用去醫院排大隊了,真方便,謝謝!”臨走前,王輪連聲感謝。吳淑萍又拿出了一本名為“我來教您用手機”的課本送給老人,翻開內頁,裡面分類介紹了微信使用、空間清理、生活繳費、預約掛號、路線導航、訂購外賣等手機知識,還配合了加粗的文字和多張圖片。

家門口建起數字“補給站”,讓老年人不再拿著手機犯難

家門口建起數字“補給站”,讓老年人不再拿著手機犯難

“我來教您用手機”課本

“有時我們的一點點小付出就能幫助老年人解決大問題,這樣的公益,大家都願意做。”吳淑萍說,鏈家貝殼公益基金會自2022年起與北京開放大學合作,校企聯手服務社群老年居民。依託線下門店,鏈家還舉辦了“我來教您用手機”線下課堂,已累計服務近700個社群。

隨著手機培訓班和數字“補給站”的遍地開花,“百千萬智慧助老公益行動”陸續覆蓋本市16個區,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手機學習的樂趣。“因為不學習就會被社會淘汰,所以我們渴望學習,更希望有活力、有朝氣地安享晚年。”江敏在最新的一條朋友圈裡,曬出了自己的學習心得,照片中老人們的笑容像花一樣綻放。

(原標題:家門口建起數字“補給站”,讓老年人不再拿著手機犯難)

流程編輯: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