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秋分平分秋色,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分帶走初秋的淡雅,迎來深秋的斑斕。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與之“分”為“半”之意。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白露秋分二節。熱降液生,此時地面,早晚便有露氣。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熱多,地面下的熱少。到秋氣下降,暑氣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時,地面上的熱,與地面下的熱,多少一樣,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

落一葉而知秋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霜降為秋季的結束,秋分正好是這九十天中的一半。

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誌性景色。

秋分三候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眾多小蟲感知到天氣的寒冷,開始在穴口用細土壘一小高堰穴藏起來了。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1

雷始收聲

秋分之日“雷始收聲”,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入地收聲。陽光隨之衰微。前半秋,秋雲逶迤,秋霞爛漫已成告別。後半秋,陰風四起,秋雨纏綿,該秋蟲殘鳴、紅葉傷心了。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2

蟄蟲坯戶

後五日“蟄蟲坯戶”。王安石詩云:“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坯”在這裡是“培”的意思,蟲類受寒氣驅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別殘秋,準備冬眠了。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3

水始涸

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幹竭,水氣的影響,春夏水長,到秋冬就會乾涸。

秋分養生指南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孫思邈的《攝養論》說:“八月心臟氣微,肺金用事,宜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心肝脾胃,勿犯邪風。”

宜順應秋季涼降特徵,逐漸少用、停用空調風扇,收降涵養陽氣,為冬季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1

秋季的宜和忌

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過後,氣候乾燥,天氣轉涼,要防止涼燥。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時添衣,切勿盲目貪涼。睡眠上也應注意迎合時宜,秋分後,天亮得晚、黑得早,可適當多睡會,早睡晚起。

秋季氣候乾燥涼爽,津液易傷,相對於其他季節,秋季最顯著的特點是燥,主要外邪為燥邪,故秋季宜生津養陰、潤肺祛燥。

燥邪對人體的傷害,以肺為最,肺位於胸腔,由於肺位最高,故稱“華蓋”,因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藏”。其主要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外合皮毛,開竅於鼻。黃帝內經的養生理念,秋季當養肺。

秋季正是菊黃蟹肥美的季節,溫一壺黃酒,捉幾隻肥蟹,看秋高氣爽,聽秋蟲吟唱,不亦樂乎?但螃蟹屬於寒性食物,脾胃虛寒的人群不宜吃,一般人群也不宜多吃,建議朋友們淺嘗輒止。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2

保暖胃部,防止寒涼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故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此外,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3

飲食溫潤,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燥令傷肺”,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4

進補有度,切勿過量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在正是秋季進補的好時節,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忌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忌慕名進補,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血壓升高等;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5

秋分灸,除虛寒

眼下天氣轉涼,燥邪、寒邪、風邪也漸漸增多。而人體毛孔收縮,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瀉、腰痠背痛、過敏性鼻炎等虛寒病症也隨之多發。在秋分當令之時,藉助陰陽消長的變化,因勢利導實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還能潤燥。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6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氣愈重,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7

適量運動,輕鬆平緩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比如:步行、打太極拳、騎腳踏車、跳舞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可得到鍛鍊,又可避免寒氣透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運動不宜過早或過晚,最好太陽昇起來之後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8

調養情志,放鬆心情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鬱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產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此時最適宜的運動莫過於登山,在晴朗的日子裡,登高望遠,心情愉快的同時,也鍛鍊了身體,身心都能得到放鬆。

陰陽各半,人至中和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秋分,“分”即為“半”。

《春秋繁露》:“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古人認為,在秋分和春分時,陰陽也達到了各半的平衡。

而做人如果也達到了陰陽平衡的境界,則可稱為“中和”。

《中庸》裡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人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是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沒有過度也沒有不及就是和。

中是天地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達到中與和的境界,萬物就可以和諧共生了。

天地陰陽達到中和的狀態,則褪盡了酷暑的熱烈焦躁,更未到冬季的寒冷刺骨,空氣中帶著清新的稻香與白露的滋潤,令人內心平靜,開闊愜意,就是一年裡最好的時節。

天地有陰陽,人間事同樣有陰陽,是的非的,好的壞的。心胸夠大,才能容得下二氣對沖;心地夠正,才能心不動使其貫通為暢達一氣。這就是大氣的真諦。

中國文化的根本,就是“中和”二字;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最高追求,就是入中和之境。

中,是中正做人。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做人首先要立身中正,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

中,是中庸處世。不偏不倚,凡事把握一個度,話不能說滿,事不能做絕,凡事留有餘地,則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然後是剛柔並濟,最後是通達靜定。

和,是圓融調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圓融調和,是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結果才會皆大歡喜。

和,是低調謙和。《周易》乾卦上九曰:“亢龍有悔”,當人或事物達到頂峰,就會從盛漸衰而萌生悔意,因為頂峰時期是不會長久的。這就是月圓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避免衰敗的惟一法門,只能是保持謙和謹慎。

人至中和,“月未全滿,花半開”才是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人生,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今日秋分,你要知道這些常識!

所有的節氣都不僅僅是一個節氣,它也是人的生命階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上不是白晝長就是黑夜短,就像人生總有是是非非,少有平衡。

秋分也啟示著我們,人生的起伏就像春夏秋冬一樣,有其自然的規律,人生的機運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總有一天,一切都會走向平衡,就是: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煙火是入世,清歡是出世。

一半煙火,一半清歡,就是在入世與出世之間行走,身在紅塵,心在水雲間。

鍋碗瓢盆交響曲,柴米油鹽醬醋茶,那是人生之煙火味,誰也離不開的生活本真。

所以,做人既不能一味地清心寡慾,不識人間煙火,遠避車馬喧囂的塵世,也不能被物慾橫流的世界所淹沒。

當是處在繁華之中,卻仍舊能使心靈歸於平靜,於紛繁的世間,洞明世事,知曉人情百態,卻始終以赤子之心待之,只做簡單真實的自己。

相聚時是煙火,獨處時是清歡。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與兩三好友相聚,品嚐天下美味,談笑間品味酸甜苦辣,實乃人生樂事。與家人團聚,感受人間至情至愛,享天倫之樂,人生最幸福莫過於此。

獨處,是從外界的喧譁出走,迴歸內心的平靜,能夠清醒地看清自己的心,在心中修籬種菊,得到真正的從容淡定。

懂生活的人總能找到一個平衡點,讓生活不至於過於寡淡,也不至於喧鬧。

蘇軾在《浣溪沙》寫到:“人間有味是清歡”。煙火中有清歡,清歡裡亦不失煙火氣。

正如秋分的山野之間,一半濃了,一半淡著,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