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黃芪泡水,補腎、養肝、養顏,養顏功效堪比網紅中藥!

黃芪一直以來就是一個“自帶音響”的中藥材,它的地位並不比人參差,但是曾幾何時,人們開始重視人參、石斛等名貴藥材,把黃芪這種物美價廉而且療效獨特的中藥材掩埋在黃沙中。所幸,“有麝自然香”,黃芪在近些年來,卻被廣為應用,一躍而成一種“網紅中藥”,並且還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據了很多超市的食藥區,變得跟綠豆、薏米一樣受人歡迎,不少人也紛紛加入用黃芪泡水喝來養生的“戰隊”。

那麼,黃芪泡水究竟有什麼作用呢?中醫泰斗張錫純很直接告訴我們,黃芪“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下陷”。可以說,黃芪在補氣方面,一點也不輸給人參,而且大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感覺。那麼,為什麼要補氣呢?肯定是為了防備氣虛唄。也許單純說說氣虛,很多人對此沒有什麼概念。我們先來說說關於氣虛的那些事兒吧。

【養生】黃芪泡水,補腎、養肝、養顏,養顏功效堪比網紅中藥!

氣虛,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但是氣虛給人體帶來的困擾也是蠻大的。一般來說,氣虛的人,容易出現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語聲低微等症狀。當然,這只是常規意義上的氣虛,與臟腑氣虛又還不完全一樣。假如這個氣虛影響了五臟,那就會出現各個臟腑的氣虛症狀。

對於臟腑氣虛,常見的有肺氣虛、腎氣虛、脾氣虛、心氣虛、肝氣虛。肺氣虛偏於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等。而腎氣虛偏於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痠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等。脾氣虛多偏於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心氣虛多見於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肝氣虛多見於目酸而易疲勞,口乾面燥,頭目昏花,視物模糊,思維不清,面色萎黃。

然而可喜的是,無論是哪種氣虛,似乎都沒有黃芪搞不定的。當我們看到了五臟氣虛的各種表現時,是不是發現日常生活中好像這些症狀會經常伴隨我們左右。從這不難看出,這就是為什麼黃芪會那麼火爆的原因。也難怪張錫純發出“為其補氣之功最優,故推為補藥之長,而名之曰耆也”的感慨的。

【養生】黃芪泡水,補腎、養肝、養顏,養顏功效堪比網紅中藥!

當然,黃芪的作用遠遠不止這麼一點。黃芪在祛風方面的作用,一點也不亞於補氣。中醫泰斗張錫純認為,“以其與發表藥同用,能祛外風,與養陰清熱藥同用,更能熄內風也”。對於這一點,我們無需置疑,相傳隋唐著名醫家許胤宗用黃芪煎湯燻蒸治好了太后的中風,足見黃芪在祛風方面的能力,除了防風,恐怕罕有對手。

黃芪除了補虛和祛風之外,還能幹點什麼呢?對於這一點,張錫純認為,“謂主癰疽、久敗瘡者,以其補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潰膿自排出也”。這一點,自古諸多方術均有記載,比如《外科正宗》的透膿散,《外科大成》的黃膏丸,《局方》的神效托里散,《四聖心源》的黃芪人參牡蠣湯,無不是排膿毒、化瘡癰的經典良方。

【養生】黃芪泡水,補腎、養肝、養顏,養顏功效堪比網紅中藥!

除此之外,張錫純還認為,黃芪的固攝作用比較強大,指出“表虛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氣虛。小便不利而腫脹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婦女氣虛下陷而崩帶者,可用之以固崩帶”。這裡無論是表虛自汗,還是小便不利,或者是崩漏帶下,其實這些都與氣的固攝作用有關。如果氣的固攝作用恢復了,那麼就不用再飽受這些疾病的折磨了。

綜上所述,別小看一個小小的黃芪,其作用歸納起來還有四大點,也就是補氣、祛風、排膿、固攝。仔細去觀察,每一種關於黃芪的問作用都是十分的強大。所以,用黃芪泡水喝為什麼會這麼火,就一點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