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乘美食地圖】北京人最愛的油慄,這個秋天,我們一起去吃慄

一過中秋,香甜軟糯的炒栗子就成了北京人最愛的零食,而講究的北京人特別愛吃懷柔的油慄。

【樂乘美食地圖】北京人最愛的油慄,這個秋天,我們一起去吃慄

中國是栗子的故鄉,栽培栗子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周時期。《詩經》有云:“慄在東門之外,不在園圃之間,則行道樹也。”《左傳》也有“行慄,表道樹也”的記載,說明在當時慄樹就已被植入園地或作為行道樹。《呂氏春秋》記載:“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慄。”“冀山之慄”所指即今燕山地區所產板栗。

在燕山腳下的懷柔區渤海鎮渤海所村,有一片古慄園,園內至今生長著十幾棵有六百多年樹齡的老慄樹,至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燕山山脈是中國北部著名山脈,廣義上燕山系指壩上高原以南,河北平原以北,白河谷地以東,山海關以西的山地。灤河切斷燕山山脈,形成峽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形成重要的南北交通孔道。在綿延的大山裡每年春天都會盛開美麗的慄樹花,一到秋天樹上便結滿了著名的燕山油板栗。

【樂乘美食地圖】北京人最愛的油慄,這個秋天,我們一起去吃慄

傳說戰國時期秦王嬴政剛剛即位,各國來賀,燕國使臣的賀禮是燕山板栗。儘管燕國使臣表示燕國的板栗產自漁陽郡的燕山之上,味道甘甜可口,秦王仍不屑一顧,轉手給了呂不韋。呂不韋接過燕山板栗回家細一端詳,栗子個頭不大,外皮油亮、飽滿,甚是好看,輕輕一捏,外皮崩裂,露出黃黃的慄仁,放入口中一嘗,太香甜了。呂不韋趕緊帶上板栗再去王宮:大王,這板栗臣不敢獨吃,還是獻給大王品嚐吧。以前吃過的那些栗子和這漁陽郡的燕山板栗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秦王一試,果然好吃。呂不韋告訴燕使,燕國要年年進貢漁陽郡燕山板栗。

在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燕國是最後被滅的。秦王說:其他五國都被滅掉了,漁陽郡燕山板栗也該歸我們秦國了。嬴政做了秦始皇后下令在燕山山脈一線修築居庸關到山海關的長城,漁陽郡的燕山板栗正好被長城保護起來。日月更替,時光如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漁陽郡燕山板栗總是皇家貢慄,始終是皇帝、嬪妃們喜愛的食物。

【樂乘美食地圖】北京人最愛的油慄,這個秋天,我們一起去吃慄

燕地山區農民紛紛種植板栗,種板栗的人家遠比種糧食的更富有。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慄,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意思是說,燕國那些擁有千棵板栗樹的老百姓,其家財太富了,能抵得上一個千戶侯爺了。

唐朝時,黑龍江流域鏡泊湖畔出現了一個粟末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國,後來契丹國日益強盛,渤海國被契丹國所滅,渤海人被契丹人趕得四處遷徙,一部分與女真人合併,一部分不斷向南,進入中原。南下的渤海人中的一支,走過千山萬水來到燕山山脈漁陽郡所在的地方,唐朝時這裡已改名“懷柔縣”。渤海人以國名為村名,建立了渤海村。

渤海村一帶生長著許多板栗樹,渤海人來到懷柔後就開始向當地人學習種植慄樹的技術,開展貿易。女真人建立金國後,與女真人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渤海人得到重用,渤海村開始規模化種植板栗,進貢金國皇帝。

【樂乘美食地圖】北京人最愛的油慄,這個秋天,我們一起去吃慄

金遷都中都後,一日海陵王心血來潮:聽說宮裡吃的板栗都是渤海人種的?去看看。於是策馬狂奔,日落前來到渤海村前一片慄園。慄園鬱鬱蔥蔥,枝頭掛滿毛茸茸的板栗。慄農連忙遞上幾顆板栗,海陵王吃後大讚不止,連說了幾個好字,告訴隨從:賞渤海人萬金,著其建立板栗種植園,讓這片慄樹“長生不老”。從此渤海村的家家戶戶都開山平地廣種板栗,一時間渤海村周邊山上到處是綠油油的板栗樹。

渤海人摸索出一套讓慄樹“長生不老”的訣竅,世代相傳,慄樹的壽命不斷延長。後來金朝滅亡,蒙古人來了,傳說成吉思汗看到渤海村這些生長了百年的板栗樹,吃到甘甜香美的板栗果,仰天大笑:哈哈,今後我也能天天吃貢慄了。成吉思汗還在渤海村種了兩棵慄樹。可是由於戰火不斷,很多金代時種下的慄樹被砍掉,修築棧道工事,一代天驕的手植板栗樹也未能倖免。

相傳明初時,一次燕王朱棣視察已成為衛戍重鎮的渤海所,看到路邊的板栗樹甚是喜人,就下馬觀望,這時一位正在園裡種樹的老者過來對他講:王爺,這裡成吉思汗種過慄樹,是歷朝歷代出貢慄的地方,海陵王、成吉思汗都是吃著這裡的板栗征服天下的。朱棣聽了沒有說話,拿起工具就將老者未種完的8棵慄樹全部種完。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位登基,遷都北京。朱棣登基後下旨:將燕山板栗作為今後皇陵(十三陵)的主要祭品,並在懷柔設立多處慄園,專門負責板栗、核桃、榛子等祭品的生產和交納事宜。朱棣親手種下的慄樹自然成了御樹,渤海人精心呵護,不敢有失。這八棵樹上結的果實質地細膩,甘甜可口,口味兒特別好,朱棣之後的明朝歷代皇帝都要吃這八棵慄樹的栗子。

【樂乘美食地圖】北京人最愛的油慄,這個秋天,我們一起去吃慄

清代渤海的板栗依然是皇家貢慄,但朱棣的手植板栗樹逐漸被淡忘了。晚清時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逃往西安。一路上飢寒交迫,幸得路上村民獻上窩頭鹹菜,才得以腹內有食。回京後慈禧想到逃難路上吃的窩頭甚香,就傳令御膳房做了來吃。御膳房哪敢真做棒子麵窩頭,有個御廚說:老佛爺愛吃栗子,咱做栗子面的吧。總管太監提來一袋栗子,御廚們一陣忙活。窩頭出鍋,滿屋香氣,慈禧吃後讚不絕口:小窩頭作為點心每天都要上。總管太監這袋板栗正是來自懷柔渤海朱棣親手種下的老慄樹。

曾經的渤海村現在變成了渤海鎮,但板栗種植技藝一代代薪火相傳,幾百歲的老慄樹依然枝繁葉茂,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