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過去俄羅斯依然深陷困境未來會如何!

俄羅斯是全球領土最大的國家,有著輝煌的歷史。從沙俄到蘇聯,俄羅斯的實力由世界一流大國發展為超級大國。

只是,蘇聯解體,俄羅斯不僅失去了大量疆土,國家的經濟體系也被破壞,實力大損。

不過,解體後,俄羅斯依舊擁有170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憑著蘇聯遺留的家底,依舊是與中、歐並駕齊驅的世界級大國。

但,俄羅斯家底雖厚,國家面臨的形勢卻較為嚴峻。內部層面來看,俄羅斯的經濟體系已崩盤,國家的生計依賴資源的出口。國家的地緣結構有著西重東輕的缺陷,民族隱患嚴重——集居邊緣地區的少數民族對俄羅斯文明缺乏認同感;而從外部層面來看,俄羅斯地處亞歐大陸北部中央,與幾乎所有外部主要勢力(美國、伊斯蘭、歐洲甚至中國)都有著結構性的地緣矛盾。即使因為種種理由,一些國家沒有與俄羅斯翻臉,但只要條件和時機恰當,它們會願意與俄羅斯拼一拼。

三十年過去俄羅斯依然深陷困境未來會如何!

俄羅斯身處這樣的內憂外困的處境,沒有“守”的空間,只能激流勇進,而最後的結果也只有兩種,要麼重回蘇聯時期的光輝,要麼再次解體退出主流國家的行列。像現如今這樣半死不活,不是俄羅斯的常態。

那麼,對於俄羅斯而言,哪種結果的可能性更大呢?雲石君就眼下的形勢認為,在未來,俄羅斯二次解體的可能性稍大一點,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俄羅斯在地緣結構上存在缺陷。俄羅斯的版圖形狀看起來較為緊湊,但其本部核心區——東歐平原在國土最西端,北亞領土遼闊不僅與本部的距離遙遠,而且緯度較高,環境惡劣,因此,北亞的開發利用以及對本部影響力的接收均被大幅削減。東歐平原不是世界一流的地緣板塊,地緣潛力有限,因此俄羅斯在地緣結構上存在著不穩定性。國家強大時,邊緣區域能被本部控制,但國家實力衰退時,邊緣地區很容易脫離,蘇聯解體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俄羅斯經過蘇聯解體後,內部的分離主義傾向已經被大大減弱,但俄羅斯的西重東輕,以及東西跨幅巨大的格局並未改變。因此隨著俄羅斯國力的衰退,其分離主義傾向逐漸顯現。

其次,俄羅斯困頓的現狀。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雖然因為普京的上臺,經濟下滑趨勢得到一定緩解。但並未扭轉在經濟上的困頓格局,加上烏克蘭危機以及經濟制裁,俄羅斯再次受到重大打擊。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短暫的,階段性的。畢竟俄羅斯在歷史上受到過重大挫折,並且用不長的時間恢復了元氣,併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超級大國。這樣看來,只要俄羅斯穩定陣腳,重新崛起也有可能。

當然,這種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俄羅斯有17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僅憑這家底,似乎也足以支撐俄羅斯東山再起重回巔峰。

但,這只是表象,現今俄羅斯面臨的形勢與蘇聯時期並不相同。

三十年過去俄羅斯依然深陷困境未來會如何!

首先,在經濟層面上。蘇聯成立時已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業的尾聲,革命成果進入普及時期。這為蘇聯對荒漠國土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撐,蘇聯由此成為大型工業國。

只是,蘇聯的工業規模雖然快速變大,但其質量並不高(除了軍工以及配套的少數重工業外,其他體系甚至能被稱為粗製濫造)。不過,這在當時並不算是問題,世界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普及期,成色差距並不明顯。而且機器製造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代表,在絕大程度上是以單位產量和單位資源消耗作為質量評判的標準。因此,有著大量待開發土地以及大量礦產資源的俄羅斯,可以用工業規模來彌補。

但蘇聯解體時,已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期。這次科技革命是以產品科技含量為評判標準,這就代表著同一型別的產品,科技含量的高低決定其價值的不同。

而俄羅斯除軍工外的工業體系科技含量先天不足,曾經能用規模彌補質量上的差距,但這個方法用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就顯心有餘而力不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迭代速度非常快,這讓俄羅斯無法用時間彌補在工業體系上與主流國家之間的差距,反而被越甩越遠。蘇聯解體已過去二十多年,俄羅斯的工業體系依舊未能規模性重建,這也證明其不適應第三次科技革命。

同時,經濟發展規模的改變,也制約著俄羅斯。蘇聯成立時,透過對廣闊的領土進行開發利用創造收益。但這個方式在現代並不適用了。在當代,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潮流。列強透過全球經濟鏈條的整合,將全球絕大部分已開發地區演變成讓自己獲利的平臺。

這就大大消解了俄羅斯的優勢。俄羅斯的領土再大,也大不過全球;而且俄羅斯大部分領土開發程度十分低下,產生的收益也遠比不上透過全球已開發地區經濟整合的收益。

當然,俄羅斯也願意加入全球化鏈條之中。但俄羅斯的工業體系已經崩盤,沒有具有競爭力的工業品。就算俄羅斯的工業體系追趕上了時代的步伐,但其本身對美、中、歐、伊斯蘭就存在威脅,因此這些主要勢力,無法對它完全敞開胸懷。至於其他邊緣勢力,體量小且與俄羅斯相隔遙遠,無法讓俄羅斯透過全球化受益。再加上中國的崛起,使得全球化在西方的發展勢頭有所減弱,俄羅斯拓展利益的觸角也就變得更為渺茫。

我們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俄羅斯的未來形勢,也非常不利。

俄羅斯因地緣區位,與美、中、歐,伊斯蘭等全球主要地緣勢力都存在著結構性矛盾,這給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格局帶來了隱患。

當然,這些主要勢力不會齊心對付俄羅斯。所以,有些人認為,俄羅斯的處境並沒想象中那樣艱難,畢竟當年中國都能衝破重重封鎖。

但實際上,俄羅斯的處境遠比中國惡劣。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邊緣,與歐洲不存在結構性地緣矛盾,與伊斯蘭的衝突也不明顯。而中國與俄羅斯雖然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地緣衝突,但因聯合抗美的局勢,這種矛盾被有效壓制,再加上中國的強勢崛起,中俄關系中,中國更佔據主動。因此,僅美國與中國存在結構性矛盾,這就減緩了中國在政治上的壓力。而且美國的資本性國家特質,使中國能夠較為容易的透過經濟捆綁,進行有效制衡。

三十年過去俄羅斯依然深陷困境未來會如何!

反觀俄羅斯則不同。俄羅斯的地緣區位和龐大的領土,讓其與美、中、歐,伊斯蘭等全球主要地緣勢力都存在著結構性矛盾。俄羅斯與歐洲、伊斯蘭之間的戰略轉圜餘地,不如中國與二者之間廣闊。

中國與俄羅斯的格局也發生重大變革。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俄羅斯曾對中國佔盡優勢的局面發生逆轉。這代表著,俄羅斯在復興的路上,將面對一個強大的中國。在加上俄羅斯與中國接壤的北亞,是貧瘠且邊緣的板塊,完全無法與中國相鄰的華北、東北、西北三大板塊相比。因此,中俄戰略格局中,俄羅斯將被中國嚴重掣肘。

雖然現在中俄因聯合抗美而處於“蜜月期”,但當中國建成東亞新秩序,有實力與美國分庭抗禮時,中俄的“蜜月期”很可能自然而然的走向終結。以俄羅斯龐大和孱弱的身軀,如果再喪失一個強大的“盟友”,其在國際政治上的道路,將勢必更加艱難。

綜上所述,俄羅斯在地緣結構上的不足,對新經濟模式的不適,以及複雜的外部條件,讓俄羅斯的復興之路艱難重重。再加上國際大環境的變換,俄羅斯沒有足夠的時間轉變。因此,俄羅斯未來的結局現在較難猜測,但如果處理不慎,並不是沒有二次解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