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關係搞不好與鄰居難以相處記住八個字,從此親如一家人

中國有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記得小時候,幾戶人家同住在一個臺門裡,那種左鄰右舍其樂融融的場景,回想起來仍覺得親切溫暖。

隨著農村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很多村莊被拆遷。自從住進了商品房,感覺“鄰居”二個字越來越陌生。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好多人甚至不知道隔壁鄰居姓甚名誰,來自哪裡。

鄰里關係搞不好與鄰居難以相處記住八個字,從此親如一家人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儘管鄰里之間朝夕相處,但時間長了多多少少總會產生點矛盾。關係處理得好,大家相安無事;處理的不好,就翻臉不認人,甚至鬧個你死我活,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在廣大農村,鄰居之間常常因為修建房子而發生糾紛,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在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人張廷玉家裡,就因為造房子的事情,險些與鄰居撕破了臉皮。

鄰里關係搞不好與鄰居難以相處記住八個字,從此親如一家人

在廣大農村,鄰居之間常常因為修建房子而發生糾紛,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在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人張廷玉家裡,就因為造房子的事情,險些與鄰居撕破了臉皮。張廷玉畫像

張廷玉(1672年—1755年)是清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取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在雍正時期,歷任禮部、戶部、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等職,頗受康、雍、乾三帝青睞。

張廷玉位高權重,剛直不阿,深受他人尊敬。張廷玉同時也是一位孝子,他在京城做官時,把母親安頓在安徽老家,經常回家探望。有一次回家,張廷玉發現祖屋已破舊,於是決定翻新。一切安排停當之後,便把建房之事交給了家人,自己回到了京城。

鄰里關係搞不好與鄰居難以相處記住八個字,從此親如一家人

張家與鄰居葉家之間有一塊狹長的空地,張家準備趁翻造祖屋的機會把這塊地利用起來,新造一個迴廊。但就在張家開工挖地的時候,葉家稱也打算建房,也想利用這塊地。

於是,二家針對這塊地起了爭執,互不相讓。張家剛剛挖了地基,葉家就跟在後面填上泥土,鬧得不可開交,險些發生鬥毆。造房子遭到了鄰居的強力阻撓,張母那個氣啊。好歹兒子也在京城做大官,於是一怒之下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要他趕緊回來處理此事。

鄰里關係搞不好與鄰居難以相處記住八個字,從此親如一家人

收到母親的來信之後,張廷玉並沒有激動,更沒有生氣,而是給母親寫了一封回信,只有短短四句話: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原本盼望兒子回來為自己撐腰,收到這封回信,張母不禁傻眼了。再讀幾遍,終於明白了兒子的初衷:古人云“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崇尚“以和為貴”,為了三尺地,既傷和氣又傷身體,實在不值得!

鄰里關係搞不好與鄰居難以相處記住八個字,從此親如一家人

張母立即叫來工匠,主動提出把地基退後三尺。葉姓鄰居見此情景,感到十分愧疚,二家握手言歡。過了一段時間,葉家在動工建房時,也自覺地把牆後退了三尺。如此一來,二家之間反而留出了一條六尺寬的巷子,“禮讓三分,巷寬六尺”,這句話從此在當地廣為傳頌。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趣頭條號《古越永哥》,歡迎點贊、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