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在中國做生意,要守中國的規矩,也要尊重中國人的人情世故。

正解局原創

最近,特斯拉正式宣佈,在國內建立了資料中心,所有資料都儲存在境內。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高傲的特斯拉,終於服軟了。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5月24日,一張《關於謝絕特斯拉車輛進入省行政中心的通知》的圖片在網上流傳開來,引發關注。

按照通知的說法,之所以要禁止特斯拉進入,是因為停車場地不足。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通知內容

這個理由,當然是難以服眾的。

其實早在3月,中國就有事業單位禁止特斯拉駛入。

還有訊息稱,某些國家機關還下發過內部通知,要求本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得購買特斯拉車型,已經購買的,要儘快過戶到非國家公務人員名下。

這些單位對特斯拉說不,根本原因還是資料安全。

今年3月13日,馬斯克在Twitter稱,部分FSD beta(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版)的使用者開車時不專心,將收回這些使用者的試用許可權。

網友提出疑問,特斯拉如何得知使用者是否專心?

特斯拉車內的攝像頭可以檢測車主的表情和目光嗎?

馬斯克直言不諱地說,“Yes。”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馬斯克Twitter內容

這是特斯拉首次官方承認,其透過車內攝像頭來監控駕駛員。

特斯拉駭客大神“綠神”,提取到特斯拉車內攝像頭的拍攝畫面後發現,畫面非常清晰。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監控畫面

一時間,這個事情引發了網友關於個人隱私的討論。

這不僅僅涉及個人隱私,更關乎國家安全。

眾所周知,特斯拉是一輛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汽車。

車身安裝了大量的高畫質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各種感測器。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特斯拉車身上的裝置

這些裝置,在內部,能夠記錄駕駛員、乘客的一舉一動;在外部,能夠不斷掃描、收集周圍的資訊。

特斯拉汽車如果行駛在一些國家機關、軍隊等敏感區域,記錄下的資訊便是敏感資訊。

這些敏感資訊,一旦傳到國外,有可能威脅中國國家安全。

這便是部分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禁止特斯拉的原因。

5月12日,中國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了關於《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將禁止未經允許向境外傳輸使用者資料以及由車載攝像頭、感測器所蒐集到的資料。

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雖然將中國汽車的資料存放在國內,但每天仍有大量資料需要傳送至美國進行處理。

對照國家網信辦的規定,特斯拉顯然有違法之嫌。

此次,特斯拉正式宣佈在國內建立資料中心,所有資料都儲存在境內,便是對其錯誤行為的糾正。

死扛,還是服軟,特斯拉做出了選擇。

上一個服軟的外企,是蘋果。

對位元斯拉,蘋果儲存的資料,就更多了。

中國規定,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國境內運營時,收集和產生的個人資訊和重要資料,應當在境記憶體儲。

蘋果公司一直想獨自在中國建設並運營資料中心。

然而,中國不允許外資企業涉及資料中心運營業務。

最終,蘋果還是妥協了。

2018年2月28日起,蘋果將中國內地的iCloud服務轉由雲上貴州大資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有關iCloud(中國)的重要通知

iCloud交給雲上貴州運營之後,蘋果實現合規經營,國內使用者使用蘋果裝置讀取iCloud資料越來越快。

如果說,蘋果的妥協是一種雙贏,那麼,Google的死扛就是雙輸了。

2005年7月19日,Google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

進入中國後,Google發展得不錯,也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使用者。

2010年3月,Google宣佈,因為“不再願意繼續對谷歌中國的搜尋結果進行審查”,關閉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搜尋服務。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法律並不針對谷歌,是谷歌自己往槍口上撞,主動退出中國的。

同樣是海外搜尋引擎,微軟的Bing在中國大陸就能正常運營。

Google的退出,對自己,對中國都是一大損失。

其一,Google失去了中國巨大的市場。

Google搜尋引擎退出了大陸,但是其輸入法、瀏覽器以及安卓作業系統卻沒有。

這表明,Google並非想徹底退出內地市場。事實上,Google曾多次表示要重返大陸市場。

2021年,中國搜尋引擎類廣告市場規模預計在1200億元左右。如果Google堅持留在大陸,保守估計能拿下20%的市場。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中國搜尋引擎廣告市場規模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簡單一算,Google至少損失200億元。

退出中國大陸,Google看起來很有逼格,損失卻是實打實的。

其二,中國網民失去了一款好的搜尋引擎。

Google退出後,百度乘機而上,成為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

雖有360、搜狗這樣的挑戰者,卻一直無法撼動百度的地位。

如果Google還在,中國網民至少能多一個選擇。失去Google,是中國網民的一大損失。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幸好,特斯拉學的是蘋果,而非Google。

特斯拉當然不會學Google。

特斯拉在上海建設的超級工廠,總投資高達500億元,基本上已經花出去了。

如果退出中國市場,那可就打了水漂。

這是過去花掉的,我們再看眼前的。

特斯拉在全球只有4個工廠,上海工廠一家的年產能就佔特斯拉全球產能的42。86%。

退出中國,等於要了特斯拉全球產能的將近半條命。

這是過去和現在,我們再展望一下未來。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將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為了資料,放棄全球最大的市場,當然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特斯拉不學Google,不是因為沒有Google那份“骨氣”,而是在中國的利益比Google大太多了。

在商言商。

這筆賬,特斯拉算得清。

特斯拉資料儲存本地化,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跨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經營,都要面臨本土化的問題。

接受監管,是題中之義,卻也只是及格線。

除了資料安全外,越來越多的質量問題、維權事件被曝出來,甚至被放大,特斯拉頻頻被罵上熱搜,彷彿成了全民公敵。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埋怨這屆消費者不太懂車

面對曝出的問題,特斯拉公關團隊到處甩鍋。

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給特斯拉的品牌形象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今年4月,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環比暴跌了67%,這也是特斯拉自本土化生產以來,在國內銷量環比降幅最大的一個月。

特斯拉終於服軟:在中國做生意,就要守中國的規矩

特斯拉過去一年中國銷量資料 資料來源:乘聯會 圖片製作:深燃

在中國做生意,要守中國的規矩,也要尊重中國人的人情世故。

你不服軟,消費者就會“用腳投票”來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