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人殉葬制度,中國最好戰的朝代為什麼流行?

中國用活人殉葬制度在原始社會末期已經出現,現代考古發掘,距今6000多年前。大汶口文化就已經出現,龍山文化、齊家文化、二里頭文化都有發現。

用活人殉葬制度,中國最好戰的朝代為什麼流行?

人殉是用活人為死去的部落首領貴族等殉葬。人牲是為了祭祀天地神靈,以及祖宗進行,兩者完全不同,區別如下:

人殉享有者是死亡的單個王或者貴族;而人牲的享有者是眾多的天地神靈以及各代祖宗。

人殉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妻妾奴婢,傭人等,也就是被殉者是死者熟悉的人;人牲絕大多數是戰俘,少數是奴隸,是祭祀者的敵對方。

人殉埋在被葬者的墓裡面,身體完整,目的是到另外一個世界服侍主人;人牲則是埋在專門的祭祀坑中,頭和身體分離,防止到另外一個世界復活作亂。

這兩種制度都伴隨早期國家發展而出現,在原始的宗教活動中進行。下圖是在濮陽西水坡發現,距今6500年前最早蚌形龍圖案,周圍還有三個人殉。

用活人殉葬制度,中國最好戰的朝代為什麼流行?

人牲祭祀最盛行的朝代是商朝,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商朝有強大的軍隊,發達的文化制度,商朝人特別注重祭祀祖先。史書上記載商朝王生活中的最重要兩件事是祭祀和戰爭,祭祀的目的是保佑打勝仗,打仗的目的抓俘虜祭祀祖先!除了直接打仗抓俘虜以外,商人還要求臣服的諸侯國納貢,定期繳納俘虜,一些特定地區要求繳納龜甲用於占卜。

商代殷墟甲骨文有大量的殺祭文字記載,伴隨著一次戰爭勝利,就是一次大規模人祭,宰殺俘虜以供奉祖先和天神。殷墟景區展示,王陵前一次祭祀人數達400多人。祭祀坑分三種,方坑集中人頭,長坑集中身體,還有少數不規則坑。上世紀八十年代,王陵區即發現人殉和人牲近3000多人。

考古研究發現,這些頭身分離的人祭不是商朝人,而是周圍部族,其中最多是羌人。商朝時,周人扮演了一個不光彩角色,擔任商朝西部首領,定期給周人繳納俘虜用於祭祀。

用活人殉葬制度,中國最好戰的朝代為什麼流行?

商朝人牲祭祀活動引起周圍部族恐懼,後期周人藉機聯合周圍部族滅商。周人代商以後,譴責商的無道,因而也就廢除了人祭。

以後各朝代還存在著零星的人祭,比如《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前周瑜殺蔡瑁侄子蔡和祭旗,《水滸》殺敵人祭旗等。戰國時西門豹時為了祭祀河神,要拿年輕女子,西門豹把巫師投入河中破除了迷信。

諸葛亮帶兵討伐孟獲,渡瀘水時手下提出殺死一些“南蠻”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諸葛亮用麵粉做成人頭,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這種麵食流傳了下來,後來成為了“饅頭”。

用活人殉葬制度,中國最好戰的朝代為什麼流行?

人殉從夏商周開始一直存在,天子死後,殉葬者多則達數百人,少也數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十,少則幾個。據考佔發掘與歷史記載,殉人主要是死者的妻妾與近侍,他們大部分是死者信得過的人。因為死者需要服侍自己的人,而不是敵人。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殉葬者居然高達一百七十七人,秦人作了《黃鳥》之詩,表達諷喻痛惜之意。封建社會以後逐漸減少,秦始皇兵馬俑代替真人,漢代以後用陶俑代替。

用活人殉葬制度,中國最好戰的朝代為什麼流行?

明朝朱元璋又重開殉葬惡例,朱元璋死後殉葬的殯妃有46人。直到明英宗廢除了這一制度,才最後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