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最長壽的弟弟司馬孚,幫司馬懿奪權,卻為何不願背叛曹魏

司馬懿與曹操後人之間的種種恩怨,很多人從《三國演義》中都有所瞭解。司馬懿父子透過極致的權謀手段,從曹操後人手中奪到大權,因此而背上了謀權篡位的罵名,甚至連司馬懿的親弟弟都不願支援兄長的這種做法,這個人就是司馬孚。後來司馬孚雖被晉武帝司馬炎封為安平王,卻至死都以魏國大臣定位自己。司馬孚雖然始終都對曹魏表現自己的忠心,卻也曾在高平陵事變中幫司馬懿奪權。這似乎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忠於曹魏政權,另一方面卻又幫助司馬懿謀取曹魏大權。那麼,司馬孚為何不願背叛曹魏呢?

家世背景:

司馬懿最長壽的弟弟司馬孚,幫司馬懿奪權,卻為何不願背叛曹魏

司馬孚在家中排行老三,是一個性格溫和且謙遜的人,很有才識,與其另外七位兄弟被稱為“司馬八達”。據說,他自幼就喜歡讀書,正是這種對知識的嚮往和積累,才使他成長為一個有學識的人,為他在曹魏作官奠定了基礎。說起來,司馬孚與曹魏政權的緣分確實不淺,他跟著自己的哥哥到魏國尋求仕途上的出路,後來作了曹植身邊的官員,專門輔助曹植。曹植雖說有才,卻不懂得收斂,所以司馬孚就常勸他低調一些。可曹植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甚至還訓斥過他,後來曹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也曾向司馬孚道了歉。可見當時司馬孚在曹植府上,還是有些分量的。

幫兄長政變:

司馬懿最長壽的弟弟司馬孚,幫司馬懿奪權,卻為何不願背叛曹魏

司馬孚也曾輔助過太子曹丕,在這期間他的官職得到多次提升。司馬孚的軍事才能雖然不如司馬懿,但也不是無能之輩,他曾在備戰蜀國的問題上,提出很多好的建議,所以對魏國來說他也是一個有功之臣。司馬孚和哥哥司馬懿很受曹家器重,很多權力都被他們把控,這也是司馬懿後來能奪權的根基所在。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外出之機,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打算奪取曹爽手中的大權。當時,司馬孚正同侄子司馬師屯兵於司馬門,控制了京師的局勢,為政變成功做出了貢獻。因此,事成之後,司馬懿論功行賞,以曹魏皇帝名義加封司馬孚為長社縣侯,後來又晉封為司空、太尉等職。

向曹魏皇帝表忠心:

司馬懿最長壽的弟弟司馬孚,幫司馬懿奪權,卻為何不願背叛曹魏

司馬懿拿到全部的大權後,司馬孚便開始逐漸隱退,不太願意再為司馬懿出力。雖說他參與了高平陵政變是不爭的事實,但他對曹魏政權也一直保持著忠心。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對司馬昭專權越來越不滿,開始謀劃武力對付司馬昭的行動,他帶領宮中的一些人準備襲擊司馬昭。可惜,他哪裡是司馬昭的對手,他帶領的隊伍剛到宮門外就被司馬昭的人包圍了,曹髦也被亂軍殺死。當時,情況很慘,堂堂曹魏皇帝被殺死,竟無人敢靠前為其收屍。司馬孚聽說皇帝被殺後,急忙感到宮門口,他抱著曹髦的屍首放聲大哭,口中還嚷嚷著“讓陛下被殺是為臣的罪過”。後來,在司馬孚做工作的情況下,曹髦才沒有按庶民之禮安葬,而改為王禮安葬。

司馬懿最長壽的弟弟司馬孚,幫司馬懿奪權,卻為何不願背叛曹魏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逼曹奐禪位後,司馬孚曾為曹奐送行,並流著淚對曹奐說:“臣至死,亦魏之臣”。司馬孚除了在高平陵事變中曾幫助司馬懿奪權外,基本沒再參與過司馬氏幾次廢立曹魏皇帝的行動。到司馬炎當上晉武帝后,雖多次封賞司馬孚,並授予至高的榮寵,但司馬孚卻並未樂於接受,而是以“憂色之面”待之。司馬炎對這位德高望重的叔祖也不敢做過多要求。

為自己蓋棺定論:

司馬懿最長壽的弟弟司馬孚,幫司馬懿奪權,卻為何不願背叛曹魏

事實上司馬孚這種表現與其早年接受的思想風潮有關,魏晉時期流行“不叛舊主的情況下,不服務於新主”的思潮。想來他應該是深深受到了這一思想的影響,所以才一直堅持對曹魏政權的忠心。司馬孚還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優勢,就是特別長壽,直到泰始八年(272年),才去世,享年93歲。他一生經歷7位皇帝,歷經“漢到魏再到晉”三朝的輪替,可謂“多事高壽”之人。他在臨終前對自己的一生做了定論,他說:“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由這句遺言,可見司馬孚一生信奉的是折衷不偏激的思想,這可能才是他始終以魏臣自居的原因吧?雖然也有人認為司馬孚所謂的忠心,只是為了在歷史上留下美名,不但管怎麼說,他的做法也是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