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帖子:"我賣力替下屬修車,他卻開我車兜風"

知乎高贊帖子:"我賣力替下屬修車,他卻開我車兜風"

1

看過知乎帖子“你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是怎樣的?”,其中一個高贊回答,隔著螢幕都讓人感受到了尷尬。

貼主有一天坐下屬的車一起外出辦事,不料,剛出停車場不久車爆胎了。

下屬不會換胎,車上也沒有工具,貼主就想著回車庫把自己的車開出來,至少自己車上的工具齊全。

等貼主把車開來,搬出工具,賣力地開始幫下屬換胎時,只見下屬沒有打一聲招呼,便坐上貼主的車。

接著一腳油門,開遠了。

貼主看著自己拿著扳手的模樣,一時語塞。

等到貼主把輪胎換好,他的下屬開著車回來了,直接撂下一句:“你這車真給勁。”

貼主一臉懵逼。

後來貼主手上有一個大專案,原本是輪到這位下屬接手的,但貼主給一票否決了。

網上流行過這樣一句話:“

智商決定了你的下限,情商決定你的上限。

情商不夠,往往會讓自己陷入被動,許多時候,甚至引來危機。

就如貼主的下屬,哪怕你不會換輪胎,哪怕你沒辦法幫上忙,你也至少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他的幫助給予感謝,而不是自作主張地開著車呼嘯而去。

2

知乎網友@小早醬在醫院實習時,遇到了一個摔傷腿來看病的老外。

當時,她的帶教老師忙不過來,就讓她一個人處理。

老外來到診室,看到一個扎著馬尾辮,穿著運動鞋,就像一個學生的女孩,臉上立馬不高興起來,畢竟沒人願意被敷衍對待。

後來,一旁的護士跑去跟帶教老師說明了情況。

老師趕過來後,見學生滿臉尷尬,就大聲說了句:“那讓我來協助李醫生的工作吧”。

說著,老師蹲下身,做了他學生的下手,甚至起身時還清理了地面上所有的垃圾。

在幫忙後,老師便離開了,給了學生一個肯定的眼神。

在網友眼中,老師平時是一個極其嚴肅認真的人,對她更是毫不客氣的使喚和批評。

但那一次,老師為了緩解她的尷尬,一句“李醫生”讓網友心懷感激。

《高情商聊天術》中有一句話:一個高情商的人,會讓你一靠近他的時候,你的問題就變成了沒有問題。

深以為然。

高情商的人,不會讓他人感受不舒服,甚至難受;相反的,他們能夠感同身受,而且善於用事件中積極的一面啟發他人,讓彼此相處更平和、不尷尬。

說到底,

高情商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能夠共情。

共情,就是當我們遇到事情時,能夠試圖理解對方,並在理解之後做出迴應。

事實上,透過共情去溝通,很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

例如,求職期間,如果面試主管把約見時間定在早上七點,你估計會因為早起而鬱悶。

走進面試房間,一般面試主管會禮貌地說一聲:“早”。

你如果也回一句“早”,這算是有基本的禮貌。

但如果你多加一句:“您這麼早到公司來面試我,真是麻煩您了。”

相信面試主管會在接下來的面試全程,都對你親切很多。

推己及人,想到對方早起的痛苦,這是最普通的共情。

使相處、溝通變得容易,其核心在於你是否能夠“共情”。

3

心理學家亞瑟•喬拉米卡利在《共情的力量》書中,將共情比作水和牛奶的混合,因為二者能讓關係的雙方或者多方都處於同一體驗中,讓單向的情緒變成了雙向的情緒。

以下是亞瑟提出的表達共情的關鍵點,希望可以讓我們學會表達共情。

使用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一般會帶來一場權力的爭鬥,回答問題的人會順勢去琢磨要不要反駁這個問題裡面自帶的答案。

他的選擇是要麼給出順從性的答覆,比如“好吧,你說對了,我知道我哪裡做錯了”;要麼就是給出戰鬥性的答覆,比如“你錯了”;再或者就是滿心不爽,拒絕繼續溝通。

不管是哪種回答,結果都是一個人贏,另一個輸。從結果來看,溝通可能就此暫停,不再有發展。

相反的,當你問出一個開放式問題的時候,你是想從他人那裡瞭解到事實並進行溝通,這就相當於你先交出控制權,允許他人把你引領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

這樣的相處方式,可以阻斷我們的偏見,讓我們把對方看得更透。

放緩節奏

共情需要把節奏放緩,讓情緒有可以緩和的空間。

心理學家發現,共情在過熱或者過冷的環境中是無法生存的,就像植物需要光照和陰涼的均衡一樣,共情在極端條件下也會枯萎。

因此,幫他人把節奏放慢下來,對情緒進行放緩,是你對他們表達共情的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

設定邊界

許多心理治療師時常會犯一種錯誤,就是去跟病人分享自己的苦惱。他們認為自我暴露可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連線。

但事實證明為了去除他人的不安全感而進行自我暴露很少會起作用,因為這會分散掉本該貫注在他人身上的注意力。

共情需要我們做到不帶偏見地傾聽。

設定邊界不是說我們要對他人不在乎,相反,設定邊界是為了能給對方客觀的迴應。

由此,才能更好地傾聽他人的故事,更好理解他人的經歷。

溝通大師吉拉德說:“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氣氛才會融洽”。

共情,就是讓處在關係中的彼此氣氛融洽的一味良藥。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