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撰文

/ 商子微

編輯

/ 塗彥平

設計

/ 師瑜超

我國汽車行業經過多年發展之後進入存量時代,面臨著結構性調整。近年來,90後、00後逐步登上社會舞臺,成為影響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對於汽車企業來講,誰能抓住這部分使用者,提起這批消費者的興趣,就等於抓住了新的“風口”,於是品牌年輕化逐漸成為車企探索的方向。

這是一場全新而有趣的嘗試,年輕人多元化的審美需求為誕生130多年的汽車行業重新注入活力。汽車產品設計變的大膽、新銳,顏色豐富、名字炫酷;電動化和智慧化與汽車工業技術融合,帶來科技體驗;部分車企尋求與各大IP聯名、合作,抓住年輕人的眼球。

經濟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消費人群在不斷變化,總結成一句話——大人,時代變了。

6月10日,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於合肥隆重開幕。6月11日,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他在演講中提到,由於消費者的時代構成發生變化,使得我們將來有三個趨勢值得關注。第一個趨勢是汽車智慧化要持續處於熱潮,第二個趨勢是電動化速度可能比預想的快,第三個是自主品牌的發展將迎來新一輪的機遇。

“我覺得自主品牌真的是轉折點已經到來,這麼好的產業基礎,再加上消費者對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已經沒有偏見,95後成為主體之後,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徐長明在演講中如是說。

以下是他的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中午好!很高興受賈可博士邀請來再次參加藍皮書論壇。

剛才幾位老總都是行業的領軍人物,從不同角度講了行業發展趨勢,我就從消費端來交流一下汽車產業的發展。消費端的變化應該說是很大。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消費者構成變化影響汽車產業發展格局

消費端到底有什麼變化?大家看一看這個示意圖,假如以購車者總數為100,代表95後的綠色箭頭,一直在往上走,越往後向上走得越快,比例不斷加大。80到95年出生的人群是購車主力,佔比大約在50%,但所佔比例基本是穩定的,而60、70年代人購車佔比不斷的下降,這是一個形象的示意圖。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下面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反映的是這些年具體的汽車購買者世代構成的變化。最上面是00後,第二個是90年代,第三個是80年代,第四個是70年代,然後是60年代,大概是這樣的比例。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看得出來,00後購車佔比到現在為止還是比較少,大概100個買車者中有3個。90年代的購車者佔比就比較多了,佔到了24%。80年代比例最大,佔38%。如果把90年代購車者佔比分兩半,一半為90-95年代,一半為95-00年代,則可以看到,80到95年代,目前佔50%,未來也基本佔50%,這是大致比例。而95後購車佔比則持續快速提升。但是60、70以後的比例,下降非常明顯。

這樣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發展的格局。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每個年代的人,由於他的成長環境、成長背景不一樣,導致他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包括消費行為差別很大。

我們看一看兩頭,60、70年代人,這兩個世代的人群成長的環境物資匱乏、生活水平提高也比較慢,跟日常生活有關的技術變化也比較小。

我們看下面的是人均GDP的變化,這是1960年到2020年的人均GDP,1960年是90美元,1970年是113美元,1980年代是195美元。60、70世代成長時,人均GDP一天不到1美元,大家生活水平低,物資是匱乏的。

由於物資匱乏,大家心態是會積累資源,心裡才會安全,即使收入高了,也是先儲蓄再消費,量力而行。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再反觀泛Z人群(95後),他們生長年代物質富裕、技術爆炸。下面這張圖體現的是物質富裕,到2000年已經快到1000美元了,2010年就到4000多美元,到2018年已經接近1萬美元,經濟在持續迅速的發展,這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人,對未來信心非常足。物質富裕後,在消費行為上的特點是消費資源。60年代、70年代由於物資匱乏是積累財富,如果不積累財富就沒有安全感,這個明顯的不一樣,直接會影響到汽車的消費。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95後成長環境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技術爆炸。現在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5G、人工智慧這些方面均是快速發展,新事物不斷湧現,日新月異。他們已經習慣了、熟悉了這些新事物。大家都稱95後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一出生就處於網際網路時代。這些人對智慧汽車的接受度就不一樣了。

由於他們的生長環境不一樣,再加上獨生子女政策,一個人可以花兩代人的錢,他們在買汽車上消費能力是比較強的,他們買汽車的價格不僅決定於自己的收入,還要考慮父母的收入,這個比較明顯。

前兩天我到一個三線城市聽了兩場焦點小組,第一組是城裡孩子為主,第二組是農村考大學考上來的為主。第一組大概月收入5、6千元,有幾個人想買30萬以上的車,因為家裡條件比較好。第二組的普遍來講,工作比第一組刻苦,收入略高一點,大概月薪7、8千,在買車上十多萬的居多,明顯感覺不一樣。不少95後,家裡條件都很好,在大件消費上有父母資助,消費能力提高了,買車價格自然就高了。

另外一個就是95後見識廣,很多家裡條件好的孩子都出國留學,國外哪裡好、哪裡不好,認識很清楚,國貨什麼好、什麼不好,也很清楚,這些人對國貨沒有偏見,有主見,有自己的消費觀。

我最近聽了十幾場焦點小組,參加人員基本是年輕人,對自主品牌汽車的評價顯然好於60、70年代人,他們說,誰造車的車好,我就買誰的,沒有偏見,不會因為自主品牌就怎麼樣,當然這跟自主品牌車的質量提高有很大關係,也跟國貨大潮有很大關係。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所以我覺得自主品牌整車的崛起,從消費者一端來講,真的是到了非常好的時機,一旦95後成為消費主體之後,對自主品牌是非常好的契機。

另外95後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永遠線上,對智慧化要求比較高。00後,見到螢幕一定要觸控,不能觸控的就不行,用手勢或者聲音調控。他在別的場合都是這樣,在汽車上也可想而知,他們對智慧化的要求更高。

另外一個是確定性的偏好,95後,“顏值即正義”,車首先要漂亮,不漂亮不行,這代表正義。95後對車的要求和60年代、70年代人不一樣,60、70年代更加註重汽車內在品質、駕駛、空間等功能屬性,外觀、內飾造型差不多就可以了。這樣導致60、70年代他們買車時很大的不同,60、70年代講究大品牌,他一買車起步時是豐田、大眾、本田這些車,再有錢一定是賓士、寶馬、奧迪了,因為他自己這麼看,他周邊人也這麼看,大家買車來講,周邊人印象也很重要。

95後則不一樣,價值多元,要有標籤的文化,講潮流,就是文藝範兒、科技範兒,有講智慧範、講講環保,各個角度,價值多元。他周邊人也都這麼看,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再買車不像60、70年代人非要買大牌,這是很大的變化,這對我們要求不一樣。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消費者構成變化影響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所以我覺得由於購車者的世代構成的變化,所引發的三個趨勢值得關注:

第一個趨勢:智慧汽車持續處於熱潮

我覺得現階段是智慧座艙最熱,智慧座艙裡面兩個內容,一個是人機互動,再一個是生態系統。再過四五年之後,可能就是自動駕駛了,就是L4、L5的車,這些可能就會提上議事日程。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這張圖表達不同世代的人,對自動駕駛感興趣的程度。90年代就明顯不一樣,00年代的人非常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的比例就更高了。

還有這張圖,我們國家的消費者跟其他國家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看法明顯是領先的,左邊的圖表達的是:中國、德國、美國三個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看法,這是麥肯錫調研報告。中國消費者認為自動駕駛非常重要的佔49%,美國和德國分別佔16%,我們國家對這個很看重。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第二個圖表是對自動駕駛的溢價,我們國家消費者願意為自動駕駛多掏4600美元一臺車,德國2900美元,美國3900美元。美國人均GDP6萬美元,我們是1萬美元,德國是4萬美元人均GDP,但是我們願意為自動駕駛掏的錢比他們還多。

圖上的第三個圖表是認為自動駕駛是否安全?2017年我國62%的消費者認為不安全,到了2018年、2019年這個比例大概降到了25%。再反觀日本,當時79%的人認為不安全,現在還有50%的人認為不安全,這就是說我們國家消費者對智慧化產品的接受程度明顯比其他國家高。

其實從小米現在做的智慧家居大家也能看得到,我們的接受程度就是比其他國家要高一些,這是跟我們國家整個的大環境裡面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方面應用範圍比較廣有關係。

價值產業鏈上目前在變化,蘋果、特斯拉都在做智慧汽車。再加上我們國家與智慧化有關的產業攝像頭、雷達、軟體等都在快速發展,資本在快速大量湧入。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智慧化的生態將很快完善。

第二個大的趨勢:電動化趨勢比汽車業界特別是傳統車企原來預想的要快

下面這張圖是過去十年我們國家每年電動車銷量,2014年是元年,從1萬多輛到8萬輛,持續增長几年,最近三年都是在125萬輛左右,今年前四個月到了67萬輛,同比增長260%多。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正好12個月負增長,去年7月份開始往上走,現在一直保持在高位狀態。最近幾個月平均應該在18萬輛左右,18萬輛乘以12就是210多萬輛。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去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重新啟動跟以前大大不同,這次不同在哪兒?這次的啟動是私人購買大量增加。下圖最左是去年全年120多萬輛車裡面私人購買一共增加了32萬輛,對公銷售下降8。7萬輛,這是乘用車。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都同樣,中間是限購城市,右邊的是非限購城市,都是靠私人增長帶來的增量。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為什麼說90後人群購車佔比會對市場有影響?我們看一下這張圖,是反應不同的時代,60年代以及以前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可以看到,80、90年代購新能源車的比例約為5%,到00後就有7。7%的人購買電動車。這是實際購買資料,從偏好角度來講,95後、00後對電動車偏好接受程度更高,這個是非常明顯的。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我連續在幾個城市聽了十幾場調研小組,其中上海那一場,一共6個人,有3個人是賣掉油車的牌,把油車換成了電動車。我以為是由於上海限制外地牌照車進城的原因換的當地牌照電車,結果有1個是這種情況,還有2個是上海本地的牌照換的電動車。

我說如果上海把油車牌照保留政策變成法律,效果可能更不一樣。現在是政策規定,上海說油車牌照可以保留,電動車開著不滿意回來還可以再換油車。我們去問,還有很多人對政策擔心,萬一回不來怎麼樣?我想如果換成法律,油車牌照可以換成電車,給你保留,換車人的比例會不一樣。所以還有一些政策也可以做,像北京組,6個人當中2個人家裡將油車換成了電車,這個變化比我們的想象來的要快。

大家現在對充電反應比較小,對里程的焦慮也明顯小了,現在大部分車型續航里程起步就是400公里。如果將來我們能做成600公里的車,冬天和夏天也能開到360、370公里,我估計這種擔心還會大大降低,這是一個變化。

今年銷量除去消費者變化之外,很大一個因素是積分。據調研,很多企業賣車大幅度優惠,為什麼優惠?需要把電動車賣出去,要積分,如果沒有這個積分,一個是會公佈企業沒完成任務,影響企業形象,另外一個原因是,如果光是買積分,過兩三年你這個企業的電動車是沒有認可的,所以大家寧可賠錢也得賣。

實際上現在這個形勢,傳統車企很多是賠了大量的錢在賣電動車。但是我估計雙積分政策把總銷量刺激起來之後,整個供應鏈成本價格會降下來。特別是電池,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國電池的成本還會下降,還是有正向作用。

另外疊加兩個新因素,一個是智慧網聯,智慧網聯在大大推進電動車程序,這是最近做消費者調研體會出來的。很多消費者買電動車,不僅僅是為了買電動車,更是為了買智慧車。所以這對我們傳統車企是一個重大的提示,如果我們只是把發動機、變速箱換成電池,這個車你是賣不動的。特別是油改電車,幾乎沒有銷量。現在一定要有智慧化,他們買的電動車如果跟傳統車一樣,只是把發動機換成電池,在非限購城市沒有理由買電動車,所以智慧化的發展會大大推進電動化。

另外碳達峰、碳中和,大家對這事要有充分的估計,交通領域碳排放佔比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因為汽車保有量還在大量的增加,汽車領域一定要為雙碳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對電動車極大的利好。

第三個趨勢:自主品牌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這兩張圖是自主品牌這些年發展的情況,最近三年銷量連續下降,但是今年份額又漲到36%點幾了。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拆開來看很有意思,(下圖)左邊這張圖的曲線是絕對量,第一根曲線是前三名廠商,即長安、長城、吉利,這三個企業加起來銷量絕對數量下降一點點。第二根是第四名到第九名的銷量,也是基本穩定,降的是第十名之後品牌的銷量,已經從三年前的最高峰300萬輛掉到100多萬輛,這一塊是非常大的變化,下降了200萬輛。實際上自主品牌前幾名企業競爭力是在提升的。右邊的圖可以看到前三名份額提升到15%,第四名到第九名加起來份額也漲到了13%,在提升,說明競爭力在往上走,這基本上以傳統的車企為主。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大家再看一看這張圖,豪華車十年前佔8%,現在漲到16%,一年漲一個多百分點,今年前四個月漲了三個百分點,豪華車一直在漲。中間是品牌驅動的合資品牌,就是豐田、本田、大眾、別克,他們的市場份額是穩定的。除去豐田、本田、大眾、別克之外的其他合資品牌有十多個,合起來份額由33%降到12%,2014年還是33%呢,這五六年就下降到12%。一方面被自主品牌上升給擠一下,一方面是被品牌驅動的那四個合資品牌下壓了一些,因而出現重大的變化。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從絕對量來看這張圖,平時可能不一定關注這個。藍色的曲線是自主品牌前九名的銷量,前九名企業合起來最高峰到了661萬輛,現在略微下降也在574萬輛,價效比合資品牌從586萬輛降到了302萬輛,降了近300萬輛。這些中還有日產120萬輛基本沒變化,其他品牌企業其實也就才180萬輛,幾年前大概是480萬輛,現在是下降到了180萬輛。這個降的非常厲害,這就是現實的格局。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我覺得自主品牌品質的提升,是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這是國際上非常有名的JD。power公司做的質量調查。這是百車故障,紅色曲線是自主品牌,十幾年前3-6個月的新車,100個車400多個故障,現在故障數降到了101個,合資品牌3-6個月的新車故障數從278個降到92個,也就是說100個車92個故障和101個故障,消費者基本感知不到,所以消費者覺得自主品牌的質量過關了。

徐長明:從消費端變化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下一步再加上電動化方面自主品牌是領先的,智慧化方面自主品牌也是領先的。這兩個優勢再加起來的話,我覺得自主品牌真的是感覺到像徐留平總剛才講的“轉折點已經到來”,這麼好的產業基礎,再加上消費者對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已經沒有偏見,95後成為主體之後,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

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