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翦和60萬秦軍倒戈,秦始皇會亡國嗎司馬遷早給出了答案

王翦出,反間計;李牧死,趙國亡。

韓國、魏國、齊國、燕國、趙國、楚國,“戰國七雄”中除了最弱小的韓國。強橫之五國,不是讓王翦滅了,就是讓王翦的兒子滅了。

一個無人可擋的戰神,一個擅用反間計的政治高手,再加上一個鋒芒畢露的兒子王賁。王翦和王賁的英勇善戰,終究還是給秦王嬴政帶來了足夠的壓力。

如果王翦和60萬秦軍倒戈,秦始皇會亡國嗎司馬遷早給出了答案

這不斷積蓄的矛盾,在滅楚之戰中徹底爆發了?

秦始皇與王翦的分歧在於:滅掉一個昔日被白起打得殘缺的楚國,真的需要60萬秦軍傾巢而出嗎?

秦始皇的思路很清晰——滅楚不需要傾國之兵;王翦的態度也很堅決——讓他滅楚,必須給60萬秦軍。

用王翦父子奪了大半天下的嬴政,很快意識到自己是“騎虎難下”了。對一個將軍而言,王翦的戰功是任何賞賜無法回報的;作為一個父親,王賁又是他最大的驕傲;再說臣子的身份,一個尚未“大一統”過的華夏,有滅國能力的王翦父子,他們之所以還是秦將也不過是他們還想是秦將罷了。

如果王翦和60萬秦軍倒戈,秦始皇會亡國嗎司馬遷早給出了答案

對嬴政來說,無論王翦是否忠心,都是他最大的隱患。一個真正的王,是不需要任何謙讓的。他之所以為王,不是因為別人不想和他爭,而是任何人都沒資格和他爭。

如果嬴政頭上的王冠,真要依賴王翦的忠誠、謙讓、淡泊來保全,那他也不過是一個帶著王冠的可憐蟲。

所以,嬴政以李信、蒙恬為將,領20萬秦軍伐楚。以最堅決的態度,向王翦展示了王者的威嚴。

但是,李信、蒙恬的慘敗,給了王翦最好證明價值的時刻。60萬秦軍滅楚的提議,將備受質疑的嬴政,逼到了最尷尬的境地。

戰無不勝的王翦,加上60萬百戰秦軍,能否讓秦始皇成為亡國之君?

一場無聲的戰鬥,在滅楚的前夕,於咸陽城爆發了。無論是誰勝利,楚國都必定滅亡;但亡楚後天空中飄蕩的旗幟,卻由此刻的結果所決定。

可當雷雨停歇,烏雲消散之際。咸陽城詭異的一幕,卻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秦王嬴政親自向王翦道歉,並將60萬秦軍,全數交給王翦;王翦卻一改忠勇形象,5次向秦王索要錢財、田產,在軍中威望一掃而空。

一個不勝而勝了,一個不敗卻敗了。帶著60萬秦軍的王翦,為何對嬴政無可奈何?

如果王翦和60萬秦軍倒戈,秦始皇會亡國嗎司馬遷早給出了答案

1。秦始皇親自乘快車,奔襲到王翦的住處頻陽,才口頭許諾可以60萬大軍滅楚。

2。年紀老邁的王翦,活著的動力全在家人。所以急忙向嬴政索要良田財寶,用自己的名聲,庇佑頻陽的妻兒、子女。

3。出關的秦軍中,缺少了王賁的身影。又迫使王翦在關前,一連5次向秦王索要錢財、田產。

王翦看似得到了秦軍,卻讓嬴政牢牢抓住了年邁的命門;60萬秦軍雖然驍勇,但關中還有60萬戶老小。所以王翦帶走了傾國之兵,卻也奈何不了秦王嬴政半分。

秦國不缺名臣良將。變法強國如商鞅;縱橫詭辯如張儀;橫掃天下如白起;又有哪一個鬥得過秦王?

王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如果王翦和60萬秦軍倒戈,秦始皇會亡國嗎司馬遷早給出了答案

長平滅趙四十萬,一生血泣百萬兵的白起。一個人打出了戰國一大半的戰績,卻握著秦昭襄王送來的長劍,結束了無敵於天下的一生。

那死寂的靜謐下,除了若有若無的緬懷,更蘊藏著深深的無奈與絕望。

60萬秦軍滅楚的王翦,最終銷聲匿跡了;鋒芒畢露的王賁,再沒有出現於秦軍之中;而繼任者蒙恬,在秦始皇死後,都絲毫不敢反抗秦二世的屠刀……

如果王翦和60萬秦軍倒戈,秦始皇會亡國嗎司馬遷早給出了答案

嬴政褪下了王冠,戴上了皇冠,併為“千古一帝”做了最直白的註解——

秦王掃六合,諸侯盡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