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我讀黃永玉【之三】

郭進拴|我讀黃永玉【之三】

郭進拴|我讀黃永玉【之三】

郭進拴,現為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平頂山分會會長,平頂山學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1年加入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已出版《湛河大決戰》《磊裕烽火》《洪流滾滾》《美女山,美人河》《六十歲說》《童趣兒》《人間真情》《命運》《我的鰲頭》《村魂》《觀音菩薩傳》《風雨龍潭情》《壯歌風雲路》《月是故鄉明》《歲月芬芳》《新城美韻》《鄉情老更深》等六十餘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文藝報》發表並獲獎。

我讀黃永玉【之三】

郭進拴|我讀黃永玉【之三】

素有鬼才之稱的黃永玉總能弄出一些驚人之舉:他是畫家,寫了一本《比我老的老頭》,竟成了2003年的暢銷書,至今依然為人稱道;他是作家,設計出的猴票和酒鬼酒的包裝卻廣為人知,深受人們的喜愛;年屆九旬,他居然又推出了8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怎能不令人驚歎?

《朱雀城》開始創作於上個世紀40年代,其間幾經停輟,直到黃永玉80多歲時才得以續寫,先是在《收穫》雜誌連載,五年之後,終於得見全書。

《朱雀城》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描寫的是作者童年時故鄉的生活風貌。在湘西,有一座美麗的小城,悠悠的沱江依城而過,高高的吊腳樓風情萬種,她因了沈從文的名作《邊城》而聞名於世,她有一個極美的名字叫鳳凰。《朱雀城》寫的就是鳳凰,朱雀,即鳳凰。如果說《邊城》是輕輕地揭開了美人面紗的一角,那驚鴻一瞥已令世人驚豔,那麼《朱雀城》則是洗盡鉛華,素面朝天,將小城那天然去雕飾之美完整地展現出來,讓人欣賞品味,沉醉流連。

郭進拴|我讀黃永玉【之三】

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湘西,是“湘西王”陳渠珍的天下。陳渠珍無意於中原逐鹿,只求偏居一隅,倒經營出一片太平局面,百姓安居樂業,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狗狗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度過的。小說從狗狗兩歲時寫起,爺爺回家,寄居外婆家,寄養木裡,上小學,逃學歲月,家道敗落,直到12歲少年離鄉。十幾年的故鄉生活,給作者留下了深深的記憶,以至幾十年後回望故園,一幕幕場景依然清晰,如在眼前。那庭院,那花樹,那街道,那人家,那城牆,那城門,那炮聲,那江水,那跳巖,那吊腳樓,那小木屋,那李子園,是狗狗眼中的世界,也是作者沉澱了多年描摹了無數遍的夢。

美麗的小城是戲臺,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都是演員,作者在演,也在看,並用漫畫手法留住了一幅幅生動的影像。爺爺要回家了,四叔卻喝得爛醉不能去接,父親帶一幫同好去接,人沒接著,卻在涼水洞喝了一場好酒;爺爺邀人賞花飲酒,太婆卻用一個“陳”字難住了一幫文人;比狗狗大不了幾歲卻能照看他的沅沅姐就像他的小媽媽,帶狗狗去木裡的王伯則像只母豹子敢下人的槍;位高權重的“老王”竟能和狗狗交朋友,養了十二匹白馬的江湖老大卻被人打了黑槍;劉三老非得演一回活死人沒想到演完就真死了,想看“湘西趕屍”的外來客被騙了大洋無數還以為真見著了西洋景;幼麟和同事湊一塊兒能演戲,教育局的一幫人能湊成一本《儒林外史》……黃永玉寫人物如畫漫畫,寥寥幾筆,可見精神。親朋好友、老師同學、達官顯貴、販夫走卒、江湖藝人、山中獵手,各色人等讓小城變得真實而生動。

在小說中,作者並沒有一味沉浸在對故鄉的山水人物、風土人情的回憶中,他還借書中人物,表達了自己對藝術、教育、歷史、政治以及人生的見解。黃永玉的人生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在經歷了太多風雨浮沉之後反觀來路,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說是回顧童年往事,其實何嘗不是在回顧人生?抒發見解,有時是長篇大論,如幼麟談音樂,談美術,足可以看成是一篇學術論文;有時則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風骨立現;最妙的還是他那獨有的黃氏幽默,如“雞娘特別像不高明的作家,稍微出兩本書就大喊大叫,弄得左鄰右舍心煩。不過雞蛋比那些大作要實際的多”之類,令人莞爾之餘卻回味無窮。

黃永玉說:“文學上我依靠永不枯竭的古老的故鄉思維。他用他那畫家之筆,繪出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湘西風情長卷。它是作者對童年的緬懷,更是對故鄉的禮讚。

郭進拴|我讀黃永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