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國鐵騎衝不開秦國百人陣,戰國騎兵真的只是馬上的步兵嗎

週末有空在家刷了幾集正在熱映的《大秦賦》,感覺這兩年雖然雷劇不斷,但在網友的一片罵聲中,還是有不少導演積極地在歷史現實和藝術表現中尋找平衡點。第一集趙國追殺呂不韋和公子異人的騎兵與秦國步兵百人隊相遇時,導演相對完美地展現了古代騎兵戰術和秦軍方陣,唯一的遺憾是馬鐙出現太早了。

為什麼趙國鐵騎衝不開秦國百人陣,戰國騎兵真的只是馬上的步兵嗎

人類馴服野馬最初僅是為了拉車,在戰場上也是以戰車的一部分出現。公元前十世紀,西亞的亞述人發明了馬鞍和韁繩,才解決了騎手坐在馬背上能夠高速賓士的難題,騎兵也因此產生。透過中亞波斯等國的中轉,公元前4世紀,我國北方遊牧民族也出現了騎兵,從此“來如飛鳥,去如絕弦”的草原騎兵成了中原王朝最大的困擾。

春秋時期,地處西陲的秦國由於長期與北方遊牧民族對抗,成了最早建立騎兵部隊的國家,但是大規模、成建制建立騎兵部隊的國家卻是趙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中原王朝吸收北方遊牧文化、進行軍事變革的典型事件。

為什麼趙國鐵騎衝不開秦國百人陣,戰國騎兵真的只是馬上的步兵嗎

胡服騎射之前,趙國國力弱小,被魏、秦、齊多次打敗,趙武靈王曾感嘆道:

“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疆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

趙國在戰國七雄中率先建立騎兵後,短短十幾年時間中,滅中山、南抑魏齊·、北逐三胡,開疆千里,成為秦國統一天下中大的敵人,迫使秦國宣太后不得不把北方義渠國的戎人兵馬招入麾下。

可即便是助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騎兵仍無法作為獨立的戰鬥單位存在。因為馬鐙還沒有發明出來,騎兵在馬上的首要任務如何安穩地坐著,避免跌落馬下,根本無法揮戈進行短兵廝殺。

為什麼趙國鐵騎衝不開秦國百人陣,戰國騎兵真的只是馬上的步兵嗎

除了雙腿要時刻加緊馬背,容易產生疲憊外,受限於馬鞍制型,騎兵的視線被馬頭遮擋嚴重,不利於辨別方向,種種因素都決定了騎兵只能是輔助兵種。

雖然無法單獨作戰,但中國人用兵講究“出奇制勝”,利用騎兵的靈活機動的特點,設法包抄敵軍後路、擾亂後方、斷絕糧道等都有奇效。長平之戰中,秦軍主帥白起

“奇兵兩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就是利用騎兵出奇制勝的經典戰例。

為什麼趙國鐵騎衝不開秦國百人陣,戰國騎兵真的只是馬上的步兵嗎

繼趙國胡服騎射後,秦國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又將騎兵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從秦始皇陵已出土的兵馬俑來看,秦軍用騎兵輔助車兵組成“輕車銳騎”,隱藏在先頭部隊後面,既可以隨主力部隊衝鋒陷陣,又能繞道迂迴,擔任奇襲任務,已經初步具備了後世騎兵的作用。

戰國時騎兵的主要兵器為弓弩,但在沒有馬鐙和馬鞍的情況下,馬上張弓控弦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不管是迂迴奇襲,還是隨車兵突破,騎兵都是騎馬機動到目的地,或下馬步戰,或用弩箭進行遠距離射殺,本質上還是步兵。

為什麼趙國鐵騎衝不開秦國百人陣,戰國騎兵真的只是馬上的步兵嗎

《大秦賦》第一集中,趙國騎兵沒有直接衝向秦國的步兵陣是符合事實的,但先用弓騎兵射亂對方陣型,再用騎兵衝擊潰散步兵卻是馬鐙出現後,經過長期實戰摸索出來的標準戰法,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不過電視劇畢竟是藝術創作,不是紀錄片,讓導演如實的拍攝趙國騎兵下馬步戰也是絕大部分觀眾所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