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關嶺紅色印記】這是我們保家衛國的樣子

“打傷打死的多,就衝保家衛國這四個字,怕?保家衛國任務怎麼去完成它!後悔?後悔保得了家衛得了國嗎?”

——抗美援朝鐵道兵陳定邦

“這個純粹就是玩命,但是我們玩這個命值得,為國家負傷和流血犧牲都是光榮的,

寧可前進死,不可退步生

——對越自衛反擊戰抗戰老兵範治昆

01

抗美援朝鐵道兵陳定邦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軍越過三八線,威脅中國安全。

1950年10月8日,中國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在三年零一個月的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和平而戰,為正義而戰,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

抗美援朝老兵陳定邦:“雄赳赳昂昂  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 衛祖國  就是保家鄉……”

我們當時就報名參加了,那時候有19歲。那時候是固定17歲,年齡就報小了兩年。大多數都是這樣。去到東北,動員要去抗美援朝,喊我們表決心,我們就拿針把手指頭扎出血簽字。我們去的時候,沒透過訓練,槍怎樣用都不知道,去就邊打邊學。飛機一來,看見炸彈來了,炸彈落地爆炸以後,炸的泥巴把我跟戰友都覆蓋了,最後挖出來的。

朝鮮那次戰鬥是立體戰鬥,不分前後方。前方在打,後方同樣在打,他們用飛機拉傘兵,傘兵降下來把橋樑破壞了,我們是專門對付他們。他在空中他是降落傘,他們往地下打,我們就往空中射,我這個地方中彈了。當時那個勇氣,不知道痛,最後發現的時候才看見這裡有血,當時每個人都發得有急救包,拿那個開啟來纏起就繼續戰鬥。

鐵道兵擔任就是專門搞鐵路,敵人毀了以後就修復,整個一個低窪地,一炸成個海洋,全部是水,沒有泥巴填不起來,就拿打樁,拿木頭打樁,上面拿木頭鋪設起,拿爪釘來固定。鋪起軌,火車就從上面透過。修鐵路都是晚上,白天他來襲擊,就吃虧得大,晚上看不到就摸到搞,不敢搞燈光。白天去偵察拉線,白天人少的時候去把記號整好,拉起線,晚上去摸著線,線上打有記號,摸著記號就在記號位置打樁。在戰鬥中在水裡,天氣很冷,要跟水接觸在水裡,有些被凍傷了,零下二三十度,我們有些志願軍被凍,凍死了一批人。

最後得個稱號是炸不爛、打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02

對越自衛反擊戰抗戰老兵

範治昆

20世紀70年代中葉,越南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中越關係急劇惡化,中國邊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

範治昆馬上報名參軍,跟早些年入伍的哥哥一起衝到了前線……

對越自衛反擊戰抗戰老兵範治昆:我的哥哥是76年的春季兵,他還沒有退伍,我又去當兵了,因為我的母親說男兒漢去當兵才有出息。

我們都是打一個戰場,只是上的高地不一樣。當時要過紅河,其實要說心裡一點不懼怕,那是假的。從那裡進攻上去了以後,犧牲了兩位同志,看到血淋淋的,當時心裡還是有些害怕,但是把第一天過了以後就不怕了,我不來,別人還不是要來,所以既然我來了,就要幹好。不能給爹媽丟臉,因為我的母親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能夠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送我們兄弟倆上戰場到前線,當時沒有誰照顧她,三天沒有吃飯,但是她在別人的面前不會表露。

我們上戰場穿插狙擊任務,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們上戰場的這次任務就是四句話,這四句話就是 猛打猛插,準時到達,頑強狙擊,積極殲敵。我們打的高地是一個是無名高地,一個是339高地,是幾乎差不多挨著的。在無名高地上,輕鬆就拿下了。339高地就不得了啦,這個339高地它很特殊,最後打完了之後我們上去看,它是一個交叉火力,所以這一次也是很危險的。我們是晚上上的339高地,當時是部隊往後傳口令,就地宿營,待令出發,晚上看不見了,有個戰友已經犧牲,我不知道,當時我還把毛毯給我們犧牲的這個戰友蓋,不知道已經犧牲了,但身體特別冰涼,到天亮了以後一看,我旁邊犧牲的這個戰友水壺上都通了三個洞,子彈打穿的三個洞,心裡面很痛。

再犧牲都沒有誰打退堂鼓,大家都寧可前進死,不可退步生,這個時候只是想到的是如果能夠衝上去,當一個英雄,就給家裡面長臉了,給自己長臉了。只是如果在戰場上犧牲了,忠孝不能兩全,不能孝敬母親。

這帽子是我們戴的軍帽,服役期間戴的軍帽,這個標誌它有名字血型、部隊番號。我們就在這個帽子上,衣服上,還有在褲子的左邊包上都有這個標誌,都寫的。如果被炮彈炸飛了只剩衣服,三處都有。炸飛了其他地方以後總會有一處看得到,血型的作用就是在戰場上隨時隨地都有流血犧牲的可能,不管是我失血過多還是戰友受傷流血過多,就便於在戰場上臨場輸血。

只要有召我必回,因為我們是軍人,即使今天我已經年過花甲了,但是我的精神狀態還好的很,如果還有戰場,絕對不會打退堂鼓,我第一個先報名。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如今江山紅遍,江山誰來守?這幾句話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裡。江山就要靠我們年輕的這一代軍人來守,還要靠以後許許多多的這些軍人來守,後人來守。

供稿:關嶺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青  張茂堂

監製:文靜

編審:楊化芳    編輯: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