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01、寒暑假重播超過3000次,傲視群雄

每年寒暑假,都是經典電視劇的重播熱潮。

而論起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那部重播了3000多次的86版《西遊記》。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飾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曾自信坦言:“很多劇你第一遍看的時候覺得很精彩,但第二遍重播,你知道情節了就不想再看了,但《西遊記》不同,什麼時候重播你什麼時候想看,成就了高重播率和收視率。”

86版《西遊記》是由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25集古裝神話劇,改編自明代吳承恩所著同名小說。

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閆懷禮等主演,李世宏、李揚、張雲明、裡坡等擔任主要配音。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電視劇將原著中的暗黑血腥適度美化,成為老少皆宜的經典。

故事從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的一塊巨石開始講起,奇石吸日月精華孕育出一隻明靈石猴,石猴後來拜須菩提為師後習得了七十二變,具有了通天本領,於是佔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

玉帝派太白金星下凡招安大聖上了天庭,可傲嬌的大聖嫌棄玉帝賜封的弼馬溫官職太低,吃盡蟠桃,大鬧天宮,被太上老君困於煉丹爐內四十九天後,煉成了金睛火眼。

如來佛祖見局勢不可收拾,於是將大聖鎮壓於五指山下。五百年後,唐僧被觀世音菩薩點化西去取經普渡眾生,需要“能力者”護他周全。

孫悟空頭戴金箍,拜唐僧為師,又相繼收服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

這版《西遊記》於1982年開機,同年10月1日首播試集《除妖烏雞國》。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前11集。

該劇一經播出,便轟動全國,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觀眾百看不厭,成為公認無法超越的經典。時至今日,豆瓣評分依然穩定在9。6,超80%的觀眾打了五星。

直到1988年,前25集全部播出,其中由蔣大為演唱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斬獲首屆中國十佳影視金曲獎。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該劇首次將全本《西遊記》搬上螢幕,也首開電視劇出國拍攝的先例。

劇組經費嚴重不足,只有一臺攝像機。“神仙妖怪”在高空飛來飛去,沒有特效加持,就學香港人吊威亞,結果用的繩子,不是特別結實,很多人都摔過。

演員的伙食配額一頓飯才五毛錢,真是“千難萬險”,用了5、6年的時間才拍出來這部《西遊記》,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話世界。

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1988年,《西遊記》獲得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連續劇獎和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連續劇特別獎。

同年,六小齡童也成為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西遊記》的成功,離不開六小齡童的精湛表演,他所演繹的孫悟空,幾乎成了觀眾心中的定式。

初進劇組的六小齡童,六百度的近視,二百度的散光,怕眼睛沒神,每天看乒乓球訓練,看球的往返,練眼睛的速度,晚上就點一盤蚊香,看嫋嫋香菸,從而鍛鍊眼睛的神韻與靈活。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最終在熒屏上貢獻了栩栩如生的美猴王形象。

只能說,《西遊記》是國產電視劇的精品,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劇”!從童年歡樂,沉澱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任何時候,只要《西遊記》熟悉的主題曲響起,那個生機勃勃、踏平坎坷的80年代,就回來了!

02、白龍馬原是一匹威風凜凜的軍馬

86版《西遊記》作為無數觀眾的童年記憶,曾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西行取經路上,有個角色存在感極低,甚至總被忽略。

因為這個特殊的演員,它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匹馬。

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敖閏殿下的三太子敖烈,因縱火燒燬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被西海龍王上天庭告忤逆,玉帝將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將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成為唐僧的徒弟,載乘師父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又稱八部天龍馬),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在取經集體中,白龍馬是西行路上時間最長的一個,是取經事業最忠實的行動者和見證人。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雖為這部劇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白龍馬在人們的眼中依然無足輕重。我們常把赴西天取經的稱為唐僧“師徒四人”,白龍馬根本沒算進去!

其實,電視劇中這個威風凜凜的白龍馬,來歷也不一般呢!

1983年9月,劇組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拍攝孫悟空天河放馬時,在草原上邂逅了一匹溫馴、漂亮的白馬。

這匹白馬原是一匹軍馬,在短短几天的拍攝中,就與扮演唐僧的演員培養出了默契和感情。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劇組的青睞,加上導演的堅持,這匹軍馬被“除去”軍籍,以800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劇組。

在此後的五六年時間裡,它跟隨劇組跋山涉水、轉戰南北,在拍攝中的表現極富靈性。

但《西遊記》殺青後,白龍馬的遭遇卻令人唏噓。

它跟劇組所有的道具、佈景一起,被運到了無錫。它淪為了賣點,成了別人賺錢的工具,身上掛著一個牌子,標明“《西遊記》中的白龍馬”,遊客出錢就可以跟它合照,出錢就可以騎著它遛一圈。

1995年,導演楊潔曾去探望白馬,當時的它孤獨而瘦弱,被圈養在就山坡挖鑿而成的洞窟中,無精打采地嚼著馬槽中的稻草。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景點的負責人面對導演的善待要求,如此迴應:“現在夠好的啦,馬活不了多久了,也該差不多了。”

1996年,導演楊潔再次去探望白馬,在馬廄中的它,矮小瘦弱得不成樣子,甚至無法與其他的高頭大馬搶食,只能畏縮在角落裡。

1997年,白馬死去了,被埋在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

如今20多年過去了,還有誰記得這匹曾帶給我們歡笑的小白龍呢?

03、默默無聞的他,決定了所有妖怪的長相

不知不覺,86版《西遊記》,已經是35年前的作品,但用當下的眼光審視,卻依然覺得整部劇的造型經典,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整部劇的造型作為貫穿劇情的核心,必須有人去精心設計構造。86版電視劇《西遊記》的美工造型組主任徐曉光走馬上任,他不為出名,只為這部劇能更精彩!

取經途中,九九八十一難,超出觀眾認知的各種妖怪角色該長啥樣,都由他來決定。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徐曉光,1937年出生在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家境貧困,到了13歲才能上小學。後來他又愛上了畫畫,天天照著小人兒書臨摹,畫了一本又一本。除此之外,小時候的他還喜歡拉二胡。

徐母雖沒什麼文化,但是卻能對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全力支援,不管多麼艱辛,母子幾人都樂在其中。

成年後的徐曉光回憶:“我能走到現在多虧了母親的教育,我以我的努力掙得了資本,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

徐曉光小學畢業後全家搬到長春市,做加工汽車零件的工作,後來他辭了工作去拉二胡,考上了阿城縣評劇團,從此步入文藝界。

沒過多久又考上了吉林省吉劇院,也從二胡改學拉大提琴,之後他開始接觸美工道具,到舞臺美術隊擔當道具組。

後來86版《西遊記》開拍,需要全國各地知名的道具組人員,楊潔導演選中了他。此後,他被調到了中央電視臺。

“當時楊導給我們闡述啥叫《西遊記》,她說就是無人看過的,形象全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當時的劇組沒有錢,一切高難度的東西靠錢是買不來的。

頂著種種壓力,徐曉光秉持著“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天天往動物園跑,觀看許多動物的長相尋找靈感,如牛魔王的坐騎“避水金睛獸”,就是結合了鷹的爪子、河馬的眼睛、鹿的犄角,多種動物的特徵再將它們摘出來重新組合延伸出來的。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再比如他製作的通天河烏龜,當時為了靈感去市場上買了只真的烏龜,天天捧著觀察,光是製作一隻烏龜就用了2。4米長、3。8米寬的6塊大泡沫,花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86版《西遊記》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過通天河,其實他也在那隻大烏龜裡面,“我就拽著一根繩子,讓烏龜張嘴說話。”

作為《西遊記》幕後人員,徐曉光低調謙虛,從不拋頭露面。但在創作方面,徐曉光功不可沒。他走的路,是旁人從未走過的,他想象出來的東西,是別人從未見過的。每天都在創新、在創造,在不斷打破昨天的思維。

當年《西遊記》的拍攝時難度不亞於唐僧取經。然而正是因為有無數“徐曉光”在默默奉獻,才成就了這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們長大的86版電視劇《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