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的作曲家譚盾來貴陽啦,揭秘電影音樂的創作故事

貴陽網訊 4月13日晚,孔學堂“溪山踏歌行”系列舞臺公益演出再度來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譚盾及其團隊為廣大市民帶來上一場精彩絕倫的音樂盛宴。

《臥虎藏龍》的作曲家譚盾來貴陽啦,揭秘電影音樂的創作故事

什麼是電影配樂?年輕人為什麼喜歡電影?他的武俠三部曲是怎麼來的?音樂會開始前,譚盾為觀眾帶來了《電影音樂的創作技巧與欣賞美學》講座,從他首次創作電影音樂到十多年內完成《臥虎藏龍》《英雄》《夜宴》武俠三部曲,以電影音樂為主線,講述他與電影音樂的緣分和創作背後的故事。

《臥虎藏龍》的作曲家譚盾來貴陽啦,揭秘電影音樂的創作故事

譚盾講到,“武俠的‘俠’是一個單人旁加‘夾’字,這是‘夾’著做人的藝術。夾著做人就是在神跟人之間,在情跟義之間,在愛和恨之間,在過去跟未來之間,就是平衡的一種感悟、一種創作。”對武俠獨到的見解讓他和李安不謀而合,一起完成《臥虎藏龍》。對如何做好電影音樂譚盾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做電影音樂需要知道導演想講述什麼、想表現什麼,這才能做好電影音樂。”

《臥虎藏龍》的作曲家譚盾來貴陽啦,揭秘電影音樂的創作故事

電影音樂到底是什麼呢?電影音樂不是簡單的電影配樂,電影音樂在提供直接、功能性的藝術美學基礎上,要做到和電影運動、互動多種場景的影像同步,“當影像和聲音同步時,身體裡血液流動的速度都不一樣,感受不一樣,帶來生理、心理、美學上的極大反差。音樂變成了煙,可以讓人在幾秒內經歷所有場景。”譚盾表示,電影音樂是“藝”與“術”兩方面最完美的一種狀態,是聲與畫的交響,同時是心與自己感悟的碰撞。

“電影音樂本身是有字幕的,它的字幕跟文學劇本、畫面完全不一樣。角色可能說的是恨,但觀眾感受到的卻是幸福。”譚盾表示創作電影音樂需要豐富的體驗經驗,巨大的感知、知識,才能和觀眾分享這種感覺。在欣賞電影音樂時,不能忽略片尾曲,經過精心設計的片尾曲往往是把已經發生過的,或者是不該發生的但發生了的事,用音樂再講一次,讓觀眾在欣賞電影時的感受再次昇華。

潛心創作電影音樂,不僅是完成電影導演、電影作家、美術家、藝術家交代的任務,完美成就電影。譚盾更希望透過電影這架橋樑,年輕一代能夠跟著電影音樂進入藝術音樂、進入經典音樂、進入古典音樂,進入藝術的世界。

演出現場,鋼琴演奏者左章,小提琴手竺玟佳、大提琴手朱琳聯袂演奏了《夜宴》奏鳴曲、《英雄》奏鳴曲、《臥虎》奏鳴曲及《復活》三重奏。幕布放著無聲電影畫面,三位新生代青年音樂家現場演奏配樂,給觀眾帶來一種新的欣賞電影音樂方式,跟著音樂一起感受“俠氣”魅力。

《臥虎藏龍》的作曲家譚盾來貴陽啦,揭秘電影音樂的創作故事

人物名片:

譚盾,世界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創作了多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音樂作品,並受邀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中國世博會、2016年上海迪士尼開幕創作音樂。創作才華得到廣泛認可,贏得當今世界多項最具影響的藝術大獎,包括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終身成就金獅獎、格萊美獎、奧斯卡獎、德國巴赫獎、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俄國的肖斯塔科維奇大獎、美國格文美爾大獎。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靜)

編輯:李奕璇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幹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