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編輯導語:這幾天,周杰倫新專先行曲的釋出引發了眾多討論,多個平臺都試圖搶奪這一流量焦點,博得更多使用者的關注。不過,這場大廠發起的周杰倫“流量搶奪戰”背後反映了什麼問題?不如一起來看看作者的解讀吧。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這幾天,中文網際網路都在為周杰倫而沸騰。

一切開始於幾天前,周杰倫新專輯先行曲MV《最偉大的作品》的釋出。此時距離上一張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釋出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儘管期間周杰倫陸續推出了幾首大熱單曲,但一整張新專的到來仍舊讓許多歌迷為之激動。

事實證明,周杰倫就是周杰倫,儘管近幾年曝光較少,但仍舊是當之無愧的亞洲流行天王,短短的五分鐘MV,已經足以讓所有人瘋狂。

7月6日中午12點,《最偉大的作品》MV透過在多個平臺傑威爾音樂的官方賬號上線,瞬間成為一顆流量炸彈,將周天王的人氣“視覺化”的呈現在所有人面前。微博上,MV上線不到半個小時#周杰倫先行曲#話題就登上了熱搜榜第一名,並配上了鮮豔的“爆”字標識。與此同時,多個相關話題也登上熱搜榜單,MV熱度也迅速上漲,不到一天,播放量突破1億,點贊量高達百萬。

除微博外,QQ音樂、B站、咪咕音樂、快手、抖音、影片號等平臺也同步上線了先行曲MV,並迅速成為流量焦點。釋出後不到5小時,B站傑威爾音樂官方賬號釋出的MV播放量超過500萬,官方上線的奶茶特效彈幕飄滿螢幕;快手周杰倫官方賬號“周同學”MV影片點贊量超過200萬,粉絲數也達到了3200萬以上;在QQ音樂、咪咕音樂等線上音樂平臺上,MV的播放量也達到了百萬級別。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直觀的“人氣”體現在私域裡,朋友圈裡“周杰倫”“先行曲MV”“最偉大的作品”已經成為最熱門的社交貨幣,人們爭相傳播MV和新專釋出的訊息,在

筆者

的朋友圈裡,不少不發朋友圈的好友都破天荒的轉發了這支MV,並配文“爺青回”。

相比於周杰倫幾年前釋出單曲時的情景,這一次新曲MV的釋出明顯要更加聲勢浩大,不僅是歌迷的狂歡,更引發了全網級別的關注,似乎所有人都在傳遞一個資訊:

華語樂壇真正的頂流,回來了。

一、周杰倫,用一首歌震撼樂壇

這種“普天同慶”的景象不僅是因為一張完整專輯的到來,也源於《最偉大的作品》展現出的“原汁原味”。

把視角重新轉回MV本身,前奏裡《secret》鋼琴曲的響起,聽眾的耳朵瞬間回到十幾年前,不禁讓人想起周杰倫最經典的《夜的第七章》《夜曲》《以父之名》等幾首歌曲。MV釋出後,《夜的第七章》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也成為大家對於這首先行曲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味兒!”

在MV裡,周杰倫身穿著“復古西裝”,化身一位時空旅人,伴隨小提琴的響起穿越回到1920年,與過去的藝術家們展開“邂逅”。歌曲由經典的“周式rap”開場,編曲以古典音樂打底,在鋼琴、小提琴、風琴的交相輝映下,又輔以律動十足的鼓組,展現出濃烈的周式風格。

而從“小船靜靜往返”這句吟唱開始,悠揚動聽的旋律直戳人心,間奏時周杰倫與鋼琴家郎朗的“鬥琴”也更讓歌曲的精彩程度更上一層樓。

除了編曲作曲層面風格的高度統一外,歌曲的歌詞也相當值得研究。《最偉大的作品》由著名詞作者黃俊郎作詞,在歌曲釋出後,他也在微博發文為聽眾們解析了歌詞中隱含的人物與故事。

《最偉大的作品》可謂一句一梗,黃俊郎不僅提到了瑪格利特、達利、莫內、常玉、徐志摩、梵高等著名藝術家,還將他們的作品、藝術史上各種經典的意象與風格融入進歌詞中,由周杰倫擔任導演的MV也肉眼可見的用心,不僅構建了一個復古且奇幻的藝術世界,還將各位藝術家演繹出來,與周杰倫來了一場靈魂邂逅。

《最偉大的作品》也不再只是一位歌手的“自吹自擂”,而是蘊含了更多層的意味,歌曲也變成了用音樂回顧近代藝術史的具體過程,在風格化十足的旋律與演唱中,聽眾也跟隨周杰倫見證、體驗了藝術的誕生,就好像目睹了整首歌的創作歷程,伴隨靈感與歷史的交織,最偉大的藝術品也隨之誕生。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相比於周杰倫近年來的單曲,《最偉大的作品》有著明顯的變化,其不僅迴歸了經典的周式風格,還用高質量的詞曲滿足了大家的期待,其入耳程度、完整度都令人驚歎,搭配周杰倫的名號,能夠“全網狂歡”也順理成章。

在歌曲成千上萬的評論中,聽眾們高呼著“周杰倫回來了”“熟悉的味道”“周杰倫重回樂壇王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整個歌曲展開分析,將其中內涵與巧思進一步拆解。

當然也有批判的聲音存在,認為《最偉大的作品》雖然在及格線之上但仍難以與周杰倫以前的許多作品相比,還有人直言歌曲像是“深度學習周杰倫的AI原創單曲”,風格雖強但並不驚豔。

但無論是“重回王座”還是“差點意思”,一支先行曲MV就能引起如此範圍的大討論,周杰倫的新專在事實層面上已經非常成功。7月8日,《最偉大的作品》數字專輯預售在各大平臺開啟,截至當天,綜合QQ音樂、咪咕音樂等平臺數據,售價30元的新專輯預售已經超過兩百萬張。

在許多人看來,這不僅僅一張專輯,更代表著周杰倫作為樂壇天王的迴歸,正如《最偉大的作品》裡所唱的那樣:“世代的狂,音樂的王”。

二、平臺爭搶周杰倫

事實上,早在先行曲MV釋出之前,周杰倫新專就已經引起了一波熱議。

2022年6月19日,周杰倫就在社交平臺上釋出了專輯前導紀錄片,透露新專將在7月15日正式釋出,隨即引發全網熱議,歌迷們摩拳擦掌等待著新專的到來。

在這短短的二十天裡,圍繞新專風波不斷,疑似歌單流出、專輯demo洩露等新聞層出不窮,而在專輯尚未發售的7月4日,豆瓣《最偉大的作品》開分事件更是進一步吸引了注意力,不僅未上線就開分的操作令人疑惑,5。8的“低分”也引來了歌迷們的不滿。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除了各種傳聞與衛星事件外,前期預熱階段各大平臺也動作不斷。B站的聲量尤其大,新專訊息釋出後的6月29日,傑威爾官方就正式入駐B站,並陸續上線了兩首經典歌曲《給我一首歌的時間》《稻香》的官方4KMV;7月2日,B站官方宣佈與傑威爾達成版權合作,同時推出了相關二創活動為新專預熱。

另一個引起熱議的平臺則是快手,在專輯先行曲即將釋出的7月4日,有訊息稱快手將與周杰倫解約,快手第一時間透過媒體渠道否認了這一說法。2020年6月,周杰倫正式宣佈入駐快手,這周杰倫首箇中文社交媒體賬號,在“周同學”賬號簡介裡,更是簡明扼要的寫著“全網唯一,只在快手”,可見快手對於周杰倫的重視。

闢謠後的7月5日,近兩個月未釋出影片的“周同學”終於更新,用一句“就是明天了,快手的朋友,準備好了嗎”開啟平臺預熱。

而在線上音樂平臺領域,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咪咕音樂等擁有版權的平臺也在專輯上線前兩天上線了預約入口。短短几天內,各平臺預約人數飆升,QQ音樂先行曲釋出前預約人數就已超過600萬,咪咕音樂的預約人數也超過150萬,周杰倫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把“寶”押在周杰倫身上,各大平臺蓄勢待發。

歌曲釋出當日,這種“流量爭奪”更加明顯。作為國內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在新曲MV釋出後,微博迅速搭建起一個強大的輿論場,將圍繞周杰倫的各種相關討論囊括其中。而各種明星、大V的下場更是讓話題進一步引爆,據刺蝟公社觀察,當天超過十個周杰倫新歌相關話題登上微博文娛熱搜榜上,幾乎霸榜前二十名,成為全網各種新話題的發源地。

而其他平臺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B站上線了周杰倫新專題頁面,宣佈舉辦《最偉大的作品》二創大賽,還請來了周杰倫本尊出鏡宣傳,進一步為MV造勢。將B站特有的鬼畜、翻唱、二次演奏與周杰倫新曲相結合,短短兩天裡,大量二創作品被產出並受到熱烈討論。能很明顯的感受到B站希望透過UGC平臺特徵進一步“放大”周杰倫自帶的流量,在全平臺內達到一種“音樂狂歡”的效果。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而快手則從短影片平臺的互動特質入手,推出和“周杰倫一起唱”活動,周杰倫官方賬號“周同學”釋出互動影片,以周杰倫為副歌伴奏的形式吸引使用者合作。目前該活動的相關作品已經達到659個,整體播放量接近一億。在周杰倫入駐後的幾年裡,除了兩次新曲釋出及4次直播外,周杰倫帶來的流量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觀,此次新專釋出對於快手來說更是難得的機會。

一向低調的咪咕音樂此次的動作也不少。作為從“動感地帶”時期就與周杰倫展開深度合作的線上音樂平臺,“擁有周杰倫版權”一度讓咪咕音樂成為不少音樂聽眾心中的“寶藏APP”,此次的新專釋出咪咕音樂不僅早早開啟了預約通道,還在微博相關話題下打出了大大的“支援我哥”,吸引使用者購買新專。

在專輯預熱方面咪咕也鉚足了勁,7月6日晚間,咪咕官方邀請到方文山與幾位樂評人在微博與咪咕音樂APP上開展直播連麥活動,透過對新專內容的討論與歌迷展開互動。在專輯釋出當天,咪咕還將24小時直播周杰倫相關精品內容。正如其口號“18年陪伴,我們一直在”一樣,咪咕希望能透過此次新專釋出再度達成與周杰倫的“互相成就”。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在幾年前版權大戰中一直處於上風的TME更不必說。截止發稿前,光是QQ音樂一家平臺,《最偉大的作品》數字專輯預售就已經逼近200萬,可謂最大贏家之一。而周杰倫的“頂級流量”也直觀的顯現在了平臺上:

在先行曲MV釋出後的三天裡,“周杰倫”與“最偉大的作品”一直霸榜QQ音樂熱搜榜首,這幾天的音樂飆升榜則是被周杰倫實實在在的“佔領”了,榜單上的100首歌中超過90首,比Apple music上週杰倫霸榜中文歌曲的“盛況”還要誇張。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這也不禁讓人想起因缺乏周杰倫版權而屢受詬病的網易雲音樂,儘管“版權時代”已經落下帷幕,但“周杰倫”三個字就如同魔咒一般,拷問著網易雲音樂對於歌曲版權這種“核心資產”的缺失。在此次全網狂歡、流量爭奪之下,就有人調侃稱“網易雲哭暈在廁所”“只有網易雲受傷的世界”,也從側面體現“周杰倫”三個字的商業價值:對於音樂平臺來說,這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目前來看,周杰倫帶來的“流量蛋糕”足夠大,至少目前每一家平臺透過此次的專輯釋出節點都“怒賺”了一波關注。對於聽眾們來說,周杰倫來拯救華語樂壇,而對於平臺們來說,周杰倫也成為緩解“流量焦慮”的良藥。

這看似是一場“雙贏”,但穿透輿論與流量的狂歡,這更像是“久旱逢甘霖”式的發洩。

三、華語樂壇需要活水,網際網路平臺需要明星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嚮明星尋求新的“流量風口”已經成為各大內容平臺的特點之一。

但這裡的“明星”並不是指所謂的流量明星,而是更加偏向於真正的“頂流”:那些在各自領域頂尖、成名多年、實力強勁的老牌巨星們,他們身上不僅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更承擔著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情懷、實力、復古,已經成為當下不少平臺最為關注的重點,憑藉這些特質的共振,往往能達成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針對為數不多的巨星們,短影片平臺迅速展開了爭搶。

此次B站邀請傑威爾官方入駐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儘管並非周杰倫本人親自入駐,但B站官方仍舊在宣傳力度及推動二創等方面大下苦功,能夠讓人明顯的感受到對於周杰倫本人的重視。

B站在吸引巨星入駐方面還算是個新手,快手、抖音則早已是老牌玩家。6月25日,一場成龍全球直播首秀沸沸揚揚的在快手平臺開啟,除了功夫巨星成龍自己出鏡外,謝霆鋒、容祖兒、黃子韜等明星還透過連線助陣,快手上的不少知名主播也參與到了直播中來,快手用力之猛,幾乎把直播辦成了一場“晚會”。最終直播觀看人數超過5000萬,同時線上觀看人數在300萬以上,點贊數也高達3。2億。

這不禁讓人想起2021年7月劉德華在抖音上的出道40週年直播。作為國內頂流巨星之一,劉德華的人氣歷經四十年考驗未經衰減,兩個小時的直播觀看人次破億,突破了當時的抖音直播歷史紀錄。這兩場直播能夠讓我們看到國民巨星們的號召力,也成為短影片平臺們在增長乏力的大環境下尋求突破的重要出口。

而真正讓懷舊明星流量價值體現到最大化的還是影片號。2022年5月,同樣是周杰倫,影片號僅憑藉兩場經典演唱會重映就實現了令人震撼的“全網出圈”,不僅每場觀看人數基本都在2000萬以上,更有近百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影片號真的將明星線上演唱會的概念帶火了。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這或許也為此次各平臺爭搶周杰倫流量埋下了伏筆:一場演唱會重播就能有此熱度,那麼周杰倫的新曲MV更要志在必得。

除了周杰倫外,此前影片號的西城男孩演唱會、崔健線上演唱會首秀、全網熱議的羅大佑、孫燕姿兩大平臺線上livePK,以及前不久刷屏朋友圈的后街男孩線上演唱會首秀,都讓短影片平臺們注意到了懷舊明星、國民巨星的流量優勢,透過直播、線上live等手段,明星們已經成為平臺們新的流量密碼,王心凌、劉畊宏們的翻紅更是提醒著所有人,我們似乎越來越懷舊,越來越需要從記憶中尋求慰藉。

然而明星的數量終究是有限的,與此同時情懷的透支也正在發生,巨星們偶爾的“下場”或許還能引發熱議,但終究會伴隨新鮮感的沖淡而失去吸引力,就如此次周杰倫時隔六年的新專釋出或許能刷屏全網,但當失去其重要節點特質,明星的流量加持也會逐漸乏力。

另一方面則是對於音樂領域的觀察:

周杰倫確實是“甘霖”,華語樂壇確實“久旱”。

在周杰倫新曲引發的狂歡中,你能看到最多的一種論調即是“周杰倫復活華語樂壇”,而“復活”的前提自然是“華語樂壇已死”,從中更能看出聽眾對於當下樂壇的悲觀情緒。

回看最近樂壇中的兩個大事件:“周杰倫新專釋出”“崔健獲金曲獎成首個內地歌王”,雖然這些訊息令人振奮,但似乎更像是十幾年前該出現的新聞,時間已經來到2022年,但樂壇的新生力量卻依舊在大眾語境中缺位。

儘管伴隨音樂產業的日漸成熟,各個垂直領域例如搖滾、嘻哈、民謠等品類的市場正在日漸繁榮,但對於流行音樂市場來說,一直缺乏一種“活力”。儘管創作內容越來越多元,但再也沒有世紀初時樂壇百花齊放的那番景象,十幾年前被周杰倫們顛覆、革命的主流華語樂壇仍舊是那個老樣子,大家還在固定的框架下躑躅前行,卻缺少創新的基因,以及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而短影片神曲、流量明星作品的霸榜現象更讓不少聽眾失望,在許多人看來,一個略顯畸形的環境就這樣產生了:市場還在不斷擴大,但能夠真正引領潮流、聽眾審美的作品卻再難以出現。那句調侃就更像是一個現實的預言:“周杰倫這麼些年確實沒啥進步,還是華語第一。”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如此想念周杰倫的原因,他不僅是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不僅是情懷,更代表著樂壇的進步力量。人們不害怕周杰倫寫不出好的作品,而是難過於仍舊只有周杰倫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而且就連周杰倫都難以讓所有人滿意,除了前面提到的“沒有進步”的相關評論外,“新專輯只有六首新歌”的事實也帶來了不小的爭議,一些人認為這樣的做法缺乏誠意,過於敷衍,流行天王的新專輯難以稱得上“專輯”,更像是個近年作品集。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但周杰倫新專帶來的狂歡仍舊在繼續,無論對於平臺還是華語樂壇來說,興奮要遠遠大於難過。不過在興奮之餘,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還有很多,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對於當下國內的音樂環境來說,周杰倫是鮮有的亮色,但這還遠遠不夠。

我們需要周杰倫,但不能只有周杰倫。

作者:世昕;編輯:石燦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刺蝟公社 授權釋出,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