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作者 | 孫小南

編輯 | 烏蠅歌

小風小浪原創出品

美國人對韓團的愛,又一次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

男團BTS連續三年入圍格萊美,今年更是一口氣拿下年度專輯、最佳MV、最佳流行組合三項提名。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其實他們早在2019年就現身格萊美了,不過只是頒個獎,沒有提名

BTS,又稱“防彈少年團”,韓國偶像top1,不光稱霸本土,還火成了歐美圈頂流。

英文單曲《Dynamite》,Youtube上24小時播放量1。11億,在Billboard百強單曲排行榜中空降第一。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去年12月,他們在洛杉磯連辦4天演唱會,賣出21萬張門票,賺了大約2。23億人民幣,重新整理了全美18年來單個場館的最高票房記錄。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作為資深韓娛粉,從沒覺得BTS在韓國偶像中硬體如何突出。

舞蹈夠炸場,成員夠拼命,可是競爭激烈的韓娛從來不缺努力的藝人。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樣樣不是最拔尖,為何他們就能迷死一幫美國人?

如今不光是BTS,韓娛人集體出動,二三線甚至本土小糊咖都能在歐美市場分得一杯羹。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G)I-DLE的世界巡演洛杉磯站

這是整個Kpop工業體系厚積薄發的結果。

韓國人堅持不懈地闖美闖了二十年,終於有了質的變化。

而BTS,是韓流出海新階段的見證者,親歷者和最佳代表者。

回顧他們的走紅,也是在重看韓流的這些年。

一個冷知識,BTS原本是計劃主攻中國市場的男團。

老闆方時赫在他們2013年剛出道時接受採訪,表達過類似想法。

谷歌機翻:……

如果瞄準演出市場,最終就得去中國發展。

現在日本市場是基本的了。過去都說韓國市場是預設的,日本市場是進軍目標,中國則可去可不去,現在韓日市場都是預設的,中國市場是目標。

所以BTS出道時還不叫BTS,而是取自漢字的“防彈少年團”,後來他們在海外尤其是歐美市場越發活躍,才更多以BTS(Bangtan Boys)自稱。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BTS早期MV結尾都會帶有“防彈少年團”

防彈少年團特意出中文歌《男子漢》,還邀請方文山作詞:

有些曖昧 你答應約會 / 拒絕了誰 你答應約會

感覺對了 你答應約會 / 你答應約會 你答應約會

歐巴 強勢一點去改變 改變 / 別怕 拒絕的危險 危險

也要 勇敢送信件 信件 / 像男人般握住拳

然後方老師就留下了職業生涯最爛作品,以及“曲線抗韓”,“專騙老外錢”的笑談。

防彈少年團也開過內地演唱會,朋友去過他們的北京場,說現場粉絲很熱情,但看臺觀眾席還是有大片大片的空位。

可見當時他們的確進來中國市場了,但進得不多。

BTS有個採訪,問題是想和哪位中國歌手合作。

有成員說王力宏,有人說了當時還沒分家的TFboys。

最意外的答案是筷子兄弟。

防彈少年團在那一年的中韓歌會上聽了《小蘋果》,印象深刻。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他們提到的“去美國領獎”,指2014年全美音樂大獎,《小蘋果》拿下年度國際最佳流行音樂獎。

如今回看,無論是中韓歌會,還是《小蘋果》獲獎,都是時代的眼淚了。

防彈少年團說這些話時,估計想不到自己的闖中之路,將會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結束於2016年。

更想不到七年後,自己也能登上全美音樂大獎的舞臺,斬獲年度藝人、最受歡迎組合、最受歡迎流行歌曲三項大獎。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韓流剛開始被擋在內娛外時,不少人認為Kpop失去一大財路,命不久矣。

沒成想,人家另闢蹊徑,闖出了另一片天。

退出內娛後,防彈少年團專心搞起了韓國本土和其他海外市場。

之後彷彿拿了熱血漫中窮小子逆襲的劇本,一路瘋走。

就以歐美市場的成績為例:

2016年,專輯《wings》進入Billboard200榜單,排名26位,韓國歌手歷史最佳。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Wings》的主打歌《血汗淚》MV

2017年,出席公告牌音樂頒獎禮(和格萊美、全美音樂獎並稱美國三大音樂頒獎禮),獲得Top Social Artist獎,即最佳社群藝人。

這不是音樂類大獎,而是以流量為衡量標準的人氣獎。

在他們之前,賈斯汀·比伯壟斷了這個獎長達六年。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從這個獎項也能看出,防彈少年團在美國的勝利,本質不是他們的音樂藝術性有多強,而是Kpop造星機制的勝利。

打那之後,他們受邀在全美音樂頒獎禮上表演。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先後做客《吉米秀》《艾倫秀》《柯登秀》等美國知名電視節目。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在格萊美上從頒獎嘉賓,到表演嘉賓,再到入圍提名。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這番成功,首先因為他們搭上了

社交網路快速發展的順風車。

從2013年出道開始,他們就在公司的帶領下在網上保持高頻營業。

在Youtube頻道發日常練習、錄音課程、mv錄製花絮、日常表演後臺、自制團綜等雜七雜八各種影片。

在社交賬號上,成員定期且頻繁地分享動態,維持粉絲黏性。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2018年KBS紀錄片中的外國粉絲採訪,提到防彈少年團經常在SNS上和粉絲交流

在粉絲運營概念正式提出之前,防彈少年團就搞這一套了。

其他公司的藝人也有社交帳號、自制團綜,但防彈少年團絕對是交流最頻繁的那一個,是韓圈出了名的物料豐富。

這種選擇或許跟防彈少年團並非大公司出身有關。

他們的公司Bighit(現名Hybe)不是像SM、YG這種大型經濟公司,大公司的藝人不僅剛出道時關注度更高,而且在電視資源上也佔優勢,曝光機會更多。

16年的韓綜《社長在看》裡,一位社長就表達過小公司生存之艱難。

為了讓自家藝人上節目,給電視臺工作人員連送幾周的應援餐,才有打動對方的希望。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在缺乏電視曝光機會的情況下,跑到Youtube上做自己的頻道。

這在當時或許只是無奈之舉,卻陰差陽錯成了開拓海外粉絲的關鍵一步。

防彈少年團的老闆方時赫說過,2015年《Dope》MV的reaction影片在Youtube意外走紅,是他們打入歐美市場的契機。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當時Youtube流行起了韓國偶像MV的reaction影片,《Dope》是二創熱度最高的MV之一。

二創流量反哺到了防彈少年團本身,他們第一支播放量破億的MV就是《Dope》。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如果有人因為二創對防彈少年團感興趣,他們的個人頻道就派上用場了。

源源不斷的MV、舞臺表演、日常練習、幕後花絮,意味著偶像用來吸粉的業務能力、舞臺魅力、成員相處的化學反應……都擺在這裡了。

之前韓媒評價防彈少年團,區別於過去偶像的“神秘人設”,而是分享日常,拉近和粉絲的距離。

事實證明,這套方法論的確行之有效,尤其是在粉絲掌握更多主動權的社交媒體時代。

防彈少年團能在歐美紅成頂流,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

缺乏競品。

歐美樂壇在超級男孩02年解散、天命真女(碧昂斯的團)05年解散之後,唱跳偶像團體就後繼無人了。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之後的One Direction屬於樂隊,Little Mix、Five Harmony等女團雖然邊唱邊跳,但還是以歌為主。

像韓國偶像團體這種勁歌勁舞炸場子型別的,對歐美人來說夠新鮮。

最根本的原因,是

Kpop長年累月的闖美。

1998年,初代女團S。E。S登上美國Billboard,獲得亞洲藝人團體獎。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2008年,Wonder Girls的《Nobody》在Billboard百強單曲榜單上位列76位,是韓國首支打入此榜的歌曲。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2011年,Bigbang獲得MTV歐洲音樂獎“Worldwide Act”,這是第一次由亞洲組合獲得此項榮譽。

2012年,Bigbang又登上格萊美官網首頁,標題是《韓流爆發》(Kpop Explosion)。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同樣是2012年,鳥叔的《江南Style》在全球範圍內現象級爆紅。

一首韓語歌能夠從Billboard排名中殺出血路,達到top2的成績。

在Youtube上,《江南style》的mv打敗賈斯汀·比伯的《Baby》,是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點選量超過10億次的影片。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雖然他們沒能延續自己的輝煌,但這些成績累積起來,逐漸消除海外受眾的陌生排斥感,讓更多的人認識、瞭解、接受Kpop。

正是因為前面長達十幾年的鋪墊,防彈少年團才有機會成為風口上的豬。

說白了,韓流發展到一定程度,總會有一個幸運兒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邁向更高的臺階,不是BTS,也會有PTS、DTS。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被內娛趕走後,這幫明星越混越好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