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導語:歡迎大家來到納蘭茹淺談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肉雞雌雄分群飼養實踐是近年來隨著肉雞育種水平的提高和新生雛雞性別鑑定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飼養體系。與目前常用的混合供料系統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在雞的生產越來越受到重視。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一、雌雄分群餵養的理論基礎

公雞和母雞的生理基礎不同,對生活環境和營養狀況的需求和反應也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公母雞的不同生長速度。公雞生長快、母雞生長慢,在相同的環境和飼養條件下,4周齡時公雞的體重比母雞的體重大13%,6周齡時大20%,8周齡時大27%。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2。公母雞的不同營養需求。母雞有很強的儲存脂肪的能力。對日糧中能量水平需求較高,公雞沉積脂肪能力差,對日糧中蛋白質含量要求較高,對磷、鈣、維生素A、E、B2和氨基酸的需求量也比母雞多。在飲食中加入賴氨酸後,公雞的反應比母雞快。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3。公雞和母雞的羽毛生長速度不同。公雞長羽的速度慢,母雞長羽的生長速度快,反映了雖同期生長但對環境的要求卻不同。同時,雄、母雞胸腺疾病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有很大差異,公雞疾病的嚴重程度較母雞更為嚴重。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二、公母分群餵養的優勢

1。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浪費。根據性別的差異分別製備飼料,避免了母雞營養素過量攝入造成的浪費。同時,後期的日糧可以提前供應給母雛,公雛可以繼續供應更高水平的蛋白質飲食,使公雛能夠長期有效地利用營養水平更高的日糧。 結果表明,公母分群飼養的平均體重比混合飼養高8%-15%。每隻雞的平均體重增加了200-350克,飼養週期縮短了3~5天,飼料與肉的比例降低了約0。15,經濟效益比混合餵養提高了40%-41%。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2。均勻整齊度提高。當公、母混合餵養時,公母體重差可達500克左右。經過分開養殖後,個體體重差異僅為125-250克,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個體體重差異,提高了整個群體的均勻性。這樣有利於批次銷售和機械化屠宰加工,提高了產品標準化的水平。同時,可以利用公雞與母雞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的差異,來確定不同的上市日齡,可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有助於提高經濟效益。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3。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由於採用了與性別相適應的最佳飼養方式而使雞群的發病率、死淘率都大大低於混養方式。胸囊腫等缺陷的雞也明顯減少,胴體肌肉含量增加,內臟脂肪減少。例如在8周齡時,母雞的腹部脂肪可以達到10。8%,而公雞的腹部脂肪只有3%左右。分群飼養可以促進母雞提前上市,從而減少加工過程中需要去除的多餘脂肪。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三、公母分群養殖的主要管理措施

1。根據不同的營養需求確定餵養方式,按性別的不同調整日糧的營養水平,以滿足不同的雞群在不同的飼養階段所需要的不同營養。在飼餵前期,公雛日糧的蛋白質含量可達到24%-25%,而母雛只需21%。為了降低飼料成本,在優質飼料不足的情況下,應儘量採用優質飼料喂飼公雞。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2。根據成長和發育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環境。公母雞的羽毛生長速度不同,公雛羽毛生長速度慢,保溫能力差,育雛時溫度應較高,公雛1日齡35-36℃,母雛33-34℃,以後每天下降0。5℃,每週下降3℃,直到四周齡,溫度下降到21-24℃,然後維持此溫度,溫度不變。如果遇到接種等應激反應大,可以把溫度升高1~2度,夜間氣溫比白天高0。5度。為了保持溫度相對穩定,不允許溫度忽高忽低,同時,要注意相對溼度的適宜性,確保物料消耗量最小,飼料報酬最大。由於公雞體重大的原因,胸腺疾病的發生率遠高於母雞,因此對於地面平養模式,我們應該增加墊料的厚度,提供更多鬆軟的墊料,而對於網上平喂模式,我們應該選擇質地柔韌、彈性大和小硬度的網布,以儘量減少胸腺的疾病發生率。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3。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上市時間。一般肉仔雞在7周齡後,母雞的體重生長速度相對下降,飼料消費量急劇增加。這時,如果母雞的體重達到市場的重量,它們就可以提前出欄,而公雞的生長率只有在9周齡後才下降。因此,當公雞到9周齡時上市,當它們臨近出欄前一週應該把握市場形勢,抓住有利時機,集中一天將同一房舍的雞出售完畢,儘量避免零售。雖然公母分群養殖有許多優點,但其缺點也是不容忽視。人工識別延長了餵養時間。因此,必須加強飼養管理,發揮其優勢,克服其不足,使肉雞生產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肉用仔雞的公母分群飼養的小技巧,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小編會悉心改進的,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