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師茂茂分享的幾點關於醬香型白酒品鑑心得

社會上流傳著很多關於醬香型白酒好壞的標準,有說顏色的、有說酒花的、有說酒線的、有說聞香的,但我認為這些標準都太過膚淺,單從這些標準來評判一款醬香型白酒的好壞是很片面、不準確的。

從顏色來說,許多人都有一個固有思維,好的醬香酒是呈亮黃色的。其實不然,一款優質的醬香酒,是呈無色透明或微黃色的,比如新飛天,從顏色來看就是無色透明狀,通常來講,只有放上一定年份的老酒,才會呈現出微黃色,而年份更久一點兒的老醬酒甚至會呈現出一點兒微綠色,我所說的黃色或綠色,都只能用“微”來形容,這與市面上的那些所謂的陳年老酒所宣揚的亮黃色是有極大區別的。

一款名副其實的醬酒給人感官上的體驗,就好比經過歲月沉澱的一件文物給人講述的是一個時代、一段故事,而一款質量極差的醬酒就像一件潑汙做舊的贗品一樣,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後者不具備前者所具有的歲月沉澱下來的滄桑感。所以,如果你買到一瓶呈亮黃色的酒,就要注意辨別真偽了。倒也不是說這種酒一定就不好,有些好酒為了讓消費者滿意也會刻意的新增“色酒”,以滿足消費者的視覺體驗。但這並不影響一款質量極差的醬酒也能透過新增“色酒”的手段達到很漂亮的顏色,滿足消費者的視覺上的需求。總歸說來,憑顏色斷定一款醬香型白酒的好壞,不具備任何說服力。

透過酒花鑑酒的方法也是不靠譜的,優質的醬香酒稱為“坤沙酒”,在茅臺鎮本地也稱“捆籽酒”。但實際上,品質較次的“碎沙酒”、“翻沙酒”,包括已經脫離醬香酒範疇的”串香酒”,也能透過發泡劑,補酸補酯等手段,達到漂亮酒花的效果,好的酒花應該是綿密、大小適中、相對持久的,但滿足這一點的酒,並不就是好酒,只是具備了好酒的條件之一,前文已經說到,可以透過特殊手段做到漂亮酒花的效果。總之,單憑酒花鑑酒,同樣是不靠譜的。

再說酒線,酒線之所以長,是因為酒體黏稠,酯酸等風味物質含量較高,但是,這些風味物質都是可以透過新增新增劑的手段達到的,所以拉酒線鑑酒,也不靠譜。

高手確實是可以透過聞香來辨別醬酒的好壞,但是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並不具備這個能力。盲目的認為越香的酒越好,其實不然,嗅覺和味覺是相剋的關係,就像臭豆腐、榴蓮等一樣,聞起來雖然難聞,但是耐不住它吃起來好吃啊,同樣地,勾調師在勾調酒時,如果一款酒勾調的越香,那麼它的口感必然會被削弱,把香味勾調的越淡,口感自然就會增強。事實上,酒香越濃的酒,年份越短,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窖藏過的酒經過時間的老陳,酒的柔和度增加,而香氣卻逐漸減弱了。所以,聞香鑑酒,也可以是靠譜的,但要著重細膩,典雅,不可以香或者不香作為判斷依據,否則可能上了那些做香精酒的黑心商家的當。

那麼透過什麼樣的手段鑑別一款醬香酒的好壞才準確呢?那當然是透過親自喝了。喝酒也有講究,著重三點:

1、味長還是味短;

2、酒體是否厚重?層次感是否強?

3、酒後感受是否良好?

先說味的長短:

好的酒喝一口,即使咽幾次口水,酒的香味仍然在口腔內揮散不去,持續時間長。早年間有一個說法:手心沾一點好酒,用肥皂洗去,第二天早上仍然能聞到酒香。而較差的酒就不一樣了,不管入口的第一感覺如何,嘴巴吧唧兩口,咽兩次口水後,香味就稍縱即逝,味短是所有低端醬酒的通病,這個透過外部新增劑的手段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

酒體厚重感及層次感:

好的醬香酒,風味多樣,層次感強。風味變化有較為明顯的先後順序,比如醬香味、果香味、略酸澀味、焦香味、糊香味等。而次一點的醬香酒,即使風味多樣,各種味道一應俱全,但品嚐起來這些味道卻是一瀉俱下,即各種風味一併上湧,也一同退卻,不具有層次感。厚重感或明顯的層次感是無法透過新增新增劑的手段達到的,酒體單薄也是次酒的特點。

酒後感受:

好酒喝完不上頭,精神不振,醒酒快,酒後醒來仍然狀態線上,神清氣爽,不會感到頭疼。而差的醬香酒,喝後總是會有感到身體不適,這是因為好酒中的雜醇、醛等有害物質含量較低,在合理範圍內的緣故,而差的醬香酒由於工藝粗糙,裝置簡陋等因素,導致酒中雜醇、醛類等有害物質含量超標。不過近年來,由於行業整頓,這類上頭的酒已經少之又少了,某些中低端醬酒也能做到不上頭,所以呢,透過這一點來判斷一款醬酒是否是好酒,相對於味的長短、酒體厚重感及層次感而言,不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一款醬酒,那應該是“醇”,而不是“香”,也不是“柔”。

不知本人的表達是否清晰、易理解。如有不妥的地方,敬請指正,並歡迎各位醬友蒞臨貴州交流醬酒,必好酒相待。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酒師茂茂分享的幾點關於醬香型白酒品鑑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