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胖鯉魚,黃河裡的國民魚?

遊客舉“鯉魚旗”參觀中山陵事件近日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說鯉魚旗是日本文化,有人說就算是日本有鯉魚文化那也是學中國的。

的確,鯉魚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自古以來我們從各個方面喜愛鯉魚,甚至到了崇拜的程度。

鯉魚又是真的“土”,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其土腥味越來越被嫌棄。

但是,如果品嚐過國家級非遺美食——咱濟南的黃河糖醋鯉魚,也許會轉變這個看法。

土味胖鯉魚,黃河裡的國民魚?

鯉魚,吉祥如意第一名

鯉魚旗算不算日本文化、能不能出現在中山陵,咱們暫且不討論,重點來探討下事件的焦點——鯉魚。

江河湖海氣象萬千,在中國,人們所知道的魚類有兩萬多種,尋常可見的有青草鰱鱅、神秘高冷的有鮫鰩鱄鱬,要論哪一種魚最有國民性,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鯉魚。

對古代人來說,那是真喜歡鯉魚,說“鯉魚崇拜”也不為過。

《史記·周本紀》說周朝之興“有鳥、魚之瑞”,這裡的魚,就是鯉魚。《爾雅》釋魚,以鯉冠篇;《本草綱目》也把鯉魚列於鱗部魚類第一種。

公元前532年,二十歲的孔子有了兒子。魯昭公聞訊,特地差人送了一尾鯉魚去祝賀。孔夫子“嘉以為瑞”,遂給兒子起名叫“孔鯉”。

可見以鯉為祥瑞的習俗,在春秋時已經普及。

在文人那裡,鯉魚歷來也是高雅精緻的意象。著名的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寫道: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當然這裡的“雙鯉魚”並不是真正的兩條鯉魚,而是做成鯉魚形狀的信匣。但是信匣為什麼要做成鯉魚而不是帶魚的形狀,還不是因為愛鯉魚?

鯉魚傳書最早的起源是姜子牙:相傳商末姜子牙垂釣渭水,獲鯉魚,剖之,見一書信,預言他將受封於齊地。後果真應驗。

後來的文人作品就源源不斷了,駱賓王“烹鯉無尺素,筌魚勞寸心”;李商隱“蒿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杜甫“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元稹“勸君便是酬君愛,莫比尋常贈鯉魚”……

——若論跟文人最親近的魚,除了鯉魚沒有第二個選擇、

在唐代,因為“鯉”與國姓“李”同音,鯉魚的地位更上一層樓。唐玄宗時期不僅禁捕鯉魚,還賜其名為“赤鯶公”。

也是在唐代,這種鯉魚崇拜傳到了隔壁東瀛,日本人開始將鯉魚作為吉祥物。

鯉魚旗是日本文化的一個元素,沒啥爭議,每年的5月5日男孩節,日本有男孩的家庭通常會掛出黑、紅、藍三種顏色的鯉魚旗,表達父母望子成龍的期待。

按理說日本四周環海,魚類品種更多更全,為什麼單單把鯉魚放在旗幟上呢?答案很簡單——跟中國學的。

在中國民間,鯉魚更是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穿紅肚兜的胖小子懷抱大紅鯉魚”,是最常見的年畫圖案。各種剪紙、泥塑、刺繡、陶瓷、手工藝品等等,到處可見鯉魚的形象。所謂年年有餘、富貴有餘,這裡“餘”的具象化,必然是鯉魚。

當然最有群眾基礎的吉祥寓意是“鯉魚躍龍門”。

《蠕範·物體》一書中寫道:“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

當然,根據考證,山西龍門原址大量跳躍的魚群實際上是洄游的鱘魚,但人們不管這些,說你是鯉魚就是鯉魚,愛的就是你!這也讓鯉魚又具備了堅韌不拔、逆流而上的品質。

凡此種種,“鯉魚”是中國的“國民魚”沒錯了!

神奇的是,時代進入了二次元,鯉魚居然又一次翻紅,各種“錦鯉”再次成為全國流行的吉祥物,各式各樣的錦鯉圖片和表情包供人每天搜尋、點贊、轉發,人人都恨不得成為“錦鯉本鯉”。

愛鯉魚的最高表現——吃掉它

在對待鯉魚的態度上,國人可以說既理想又實際——雖然把鯉魚說得神乎其神,但喜慶崇敬歸喜慶崇敬,在吃的時候卻決不嘴軟。

早在周朝,鯉魚就是國宴大菜,一般人輕易吃不上。《詩經》裡有多處膾鯉的記載,《陳風》裡更是說:“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難道吃魚一定要吃鯉魚嗎?難道娶妻一定要娶宋國的大美女嗎?——雖然是反問,但鯉魚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一目瞭然。

唐朝以前,人們以鯉魚為魚類最上品,“是以壓倒鱗類”。唐朝不能公然大吃鯉魚,但至宋朝,鯉魚又成為人們的席上菜。《楓窗小牘》中曾記錄了一道叫“宋嫂魚”的鯉魚羹,好吃到驚動了趙構皇帝。明清人以鯉魚尾為貴,甚至將其列入“八珍”,龍肝、鳳髓、豹胎之後就是鯉尾。當然這個鯉尾是否就是鯉尾,還存有爭議。李賀有所謂“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根據聞一多的解釋,這裡的鯉尾、猩唇都有別的意思,但至少說明“鯉魚尾”的典故源遠流長。

影片《1942》裡,範偉扮演的廚師,給李雪健扮演的河南省政府主席上了一份“鯉魚焙面”。由於全片都處在大饑荒狀態,這盤“鯉魚焙面”尤其顯得醒目。影片甚至給了這道菜多個鏡頭,煎魚、焙面、澆汁……

“鯉魚焙面”是一道開封名菜,被認為是“五味調和的代表作”,曾被光緒皇帝命名為“古都第一佳餚”,算得上是近代以鯉魚為食材的最有名的菜品。

黃河流域的幾個省份,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寧夏,包括天津等幾個省區市,都將鯉魚作為地方名產。陝西有奶湯鍋子魚,內蒙古有紅燉鯉魚,天津菜中有罾蹦鯉魚,都是傳統名菜。

南方吃鯉魚相對較少,但也並不是沒有。在桂林,啤酒魚的原料選用的就是灕江裡的鯉魚,加啤酒、青紅椒、西紅柿等紅燒而成;而在江西婺源,荷包紅鯉魚也成為很多遊客打卡的美食。

糖醋鯉魚——國家級非遺瞭解一下

前兩年,美國的“亞洲鯉魚”一度有些囂張,有網友喊話說,不如邀請中國人去幫忙吃掉一些。

當然美國人並沒有接受這個建議。調侃終究是調侃,且不說美國鯉魚適不適合食用,就是在中國人自己的餐桌上,鯉魚出現的頻率似乎也在逐年降低。

有人總結說,鯉魚實際上並不算一種很好吃的魚,在今天,全世界只有亞洲人愛吃鯉魚,亞洲只有中國人愛吃鯉魚,中國只有北方人愛吃鯉魚,北方只有黃河流經地區人愛吃鯉魚……

土味胖鯉魚,黃河裡的國民魚?

這並不是冤枉,汪曾祺就寫過他不愛吃鯉魚,“因為肉粗,且有土腥氣”。鯉魚的確是一種“土魚”,這個土,不是說它來自於民間鄉土,而是真有一種土腥味。

作為一種水體底層魚,鯉魚多以淤泥腐殖質、放線菌和浮游藻類為食,造成了其土腥味較重。所以對於鯉科的魚,料理一般都施以重手,像水煮魚、糖醋魚、燻魚、爆魚等等,無不重鹽重辣,酒醋齊上,幾乎沒聽說過“清蒸鯉魚”的做法。

長期以來,鯉魚所以被人們喜愛食用,是因為同等條件下它能提供更多的肉。如今,製作複雜,味道又不盡如人意的鯉魚,在價效比上顯然不如很多刺更少、肉質更鮮嫩的魚,被冷落也是自然而然。

特別是物質生產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三文魚、石斑魚、鰈魚、鱸魚、鱖魚……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吃鯉魚,大概只剩下儀式感了。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

汪曾祺在說鯉魚“肉粗,且有土腥氣”之後,緊接著說:“但黃河鯉魚除外”。

正是這個“除外”,讓我們能有口福品嚐到一道美味——糖醋鯉魚。

論做黃河的文章,濟南從未輸過。糖醋鯉魚就是濟南美食的代表菜品,也是魯菜的壓軸經典之一,位列國家級非遺的殿堂。鯉魚經油炸定型,頭尾翹起如躍龍門之勢,澆以特製糖醋汁,色澤金黃、外脆裡嫩、酸甜適口,“好吃得停不下來”!造型講究又有美好寓意,十分受人歡迎。

“中國非遺文化大使”張雲雷曾經制作過“張雲雷帶你走進非遺”系列片,其中一集就是講這道糖醋鯉魚。熱忱歡迎各界朋友來濟南品嚐這道非遺美食,感受來自黃河的美好自然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