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進口產品,咖啡在國外的價格很普遍

據估計,《華爾街日報》是基於中國的星巴克拿鐵

作為一種進口產品,咖啡在國外的價格很普遍

租金:26%利潤:18%門店經營費用:15%原材料:13%勞動力:9%管理費用:6%稅金:5%裝置成本:4%其他管理費用:4%,可以看出,一杯咖啡,成本最高的是租金,而不是原料本身。

咖啡貴的第一個原因是星巴克制定的價格標準

國內咖啡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

美國咖啡品牌星巴克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店;英國咖啡品牌Costa在上海在中國開了第一家店;千禧年之前,國內咖啡市場基本上都是速溶咖啡,磨咖啡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今速溶咖啡佔國內市場的83%,而現磨咖啡佔17%。可以說,沒有星巴克、Costa等連鎖咖啡品牌,依靠獨立的國內咖啡店,很難提高現磨咖啡的市場份額。

作為一種進口產品,咖啡在國外的價格很普遍

當星巴克進入中國時,沒有直接競爭對手,自然,存在著一定的“定價權”,其定位是“中產階級”消費場所。在歐洲,星巴克有眾多競爭對手,自然不敢定高價。

星巴克的價格已經成為咖啡市場的主流定價標準,一杯中杯拿鐵的價格是29元,左右的價格也是許多獨立咖啡店義大利咖啡的最低價格。

作為一種進口產品,咖啡在國外的價格很普遍

後來,瑞幸的“打折咖啡”,星巴克開始在破天荒中有“部分折扣”活動。如果你看看未來幾年的咖啡市場:星巴克仍將是領頭羊,咖啡價格仍將難以下降。

咖啡貴的第二個原因是“供大於求”的市場

人均年消費咖啡杯數約700杯,美國年人均咖啡消費量約400杯,日本、韓國約380杯,中國每年不足5杯(含速溶咖啡),咖啡在國外是日常必需品,但在中國他被定義為“輕奢消費品”,總之,在中國沒有喝咖啡的習慣,習慣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作為一種進口產品,咖啡在國外的價格很普遍

一杯咖啡的利潤很低,主要來自“量的累計”。不過,國內對咖啡的需求屬於“供大於求”,這讓人覺得咖啡店很多,但實際每天的銷量並不高(50杯日出的獨立咖啡店不錯),這也是獨立咖啡店關閉的重要原因。

然而咖啡店要想經營,就必須盈利,這就使得企業增加了很多附加值:優雅的環境、高階的裝置、高品質的咖啡豆等等,同時,咖啡銷量不可能穩步提高,單杯咖啡的價格自然會上漲。

生咖啡豆的採購價格很低,一磅生咖啡豆的收購價與一磅熟咖啡豆的售價之差,可能高達200倍甚至更高。大部分利潤是由進口商、烘焙商和銷售商獲得的,咖啡農的實際利潤很小。

作為一種進口產品,咖啡在國外的價格很普遍

咖啡價格昂貴,主要來自國內“飛速上升”租金和“供大於求”市場。如果咖啡變成了豆漿一樣的生活必需品,那麼10元一杯的咖啡並不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