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驚蟄時節,被春雷喚醒的大地漸漸被綠色裝扮,青翠欲滴的野菜便粉墨登場,輪番亮相在農村人的餐桌上。在農村吃野菜,不為時髦只是一種習慣,常常根據季節、習俗進行採摘;在農村吃野菜,不必刻意去採摘,走在田間地頭信手拈來即可成就一道美味;在農村吃野菜,不需要複雜的烹飪廚藝,一汆一拌、一炒一燉,都能領略大自然的饋贈。

馬齒莧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馬齒莧又名馬齒菜、馬齒草。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葉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柄粗短,莖平臥,伏地鋪散。性喜肥沃土壤、耐旱、耐澇,生命力異常頑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是一種最為常見的野菜,始終都沒有離開過農村人的餐桌。

馬齒莧含有豐富的二羥乙胺、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止渴、利尿等作用,還能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有“天然抗菌素”的美稱。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馬齒莧的嫩莖葉可直接作蔬菜食用,是自帶酸感的開胃菜。馬齒莧的吃法有很多,焯水兩三分鐘、撈出過涼水後,涼拌、炒食、煮粥、做湯都可以。例如,蒜茸拌馬齒莧、馬齒莧炒雞蛋、馬齒莧粥、馬齒莧皮蛋湯等。

苦菜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苦菜品種較多,各地的叫法也不同,在我們當地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綠梗的,一種是紅梗的。綠梗的葉片呈橢圓形、齒邊,紅梗葉片較尖、多級開叉。苦菜喜肥、喜陰,常見於路旁、田邊、草叢,生命力極其旺盛,從春季到秋季都能採摘,是食用期最長的野菜。

百姓在饑荒之年無食可進,在歷朝歷代野菜都被作為救荒之物。小時候撿豬菜,老人們看見豬菜籃裡的苦菜便介紹說,苦菜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止咳祛寒等功效,是饑荒之年充飢的主要野菜。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苦菜略帶苦味,採摘的嫩葉透過焯水可以消除苦味,如果不喜歡苦味可以在沸水鍋中多燙一下。焯水後的苦菜可以直接蘸調料食用,也可以加蒜泥、肉丁爆炒,還可以曬成苦菜乾。苦菜乾聞起來有一股臭腳丫味道,但吃起來無異味而且味道非常棒。苦菜乾清熱祛火、去油膩,一般與排骨或小腸一同燉湯,味道更佳。

鼠麴草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鼠麴草,別名鼠麴草、鼠耳草、田艾、清明菜。 全草含有黃酮苷、揮發油、微量生物鹼等,花含有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葡萄糖苷等成分,有祛痰、鎮咳、平喘、潤肺、降血壓等功效。生長在低海拔乾地、路旁、溼潤草地上,尤以稻田最常見。

鼠麴草,我們當地人叫“茸菇草”,是製作“茸菇粿”的主要原料。“二月觀音九,茸菇粿餈家家有”,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客家人稱“觀音九”,傳說是觀音菩薩生日,這一天,家家戶戶燒香點燭、做“茸菇粿”敬神禮佛。從記事那天起,“茸菇粿”就在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她獨特的草香味,最能勾起遠方遊子的鄉愁和兒時記憶。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茸菇粿”的製作:將剛採摘的“茸菇草”洗淨、加食用鹼煮熟,濾幹水分後剁爛,然後加入1:1的糯米粉和粳米粉揉勻,粉團不沾手時捏成圓形碗狀果胚,然後包入餡料。直接捏成長條形或搓成圓形,不包餡的叫“茸菇粿”,包餡料的稱為“茸菇包”。餡料可分為甜、鹹兩種口味,甜的包入豆沙餡,鹹餡料須先將肥肉榨出油,然後再放入臘肉、筍丁、野藠頭及調料,快速翻炒,出鍋晾涼後,加入野藠葉子拌勻即可。包好的“茸菇包”放入鍋中,大火蒸20分鐘出鍋。熱氣騰騰、碧青油綠的“茸菇包”,咬上一口,清香軟糯、唇齒留香。

野藠頭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野藠頭,學名薤白[xǐ bó],也有人叫野蔥、野蒜,根頭呈白色不規則橢圓或圓形,莖葉長得很像蔥,也有蔥、蒜的味道。野藠頭常見於田間地頭的雜草從中,挖野藠頭是單純、快樂童年的最大樂趣。

據專家介紹,野藠頭含有17種氨基酸,味辛,性溫,無毒,有消食除膩、健胃美容、促進毛髮生長和抗衰老的功效,還能預防多種疾病,是現代綠色保健食品之一,被稱為野菜中“靈芝”。冠心病、慢性腸炎、高血脂病人宜常食用。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野藠頭是客家人制作“茸菇包”餡料的最佳搭檔,因為野藠頭的加入,“茸菇包”更具特色,更加清香四溢、別具一格。野藠頭可以搭配肉類或清炒,煎雞蛋、炒臘肉、紅燒肉、燜黃鱔、炒大腸都堪稱絕配,香氣撲鼻、綠白相間,令人胃口大開。加糖醋、辣椒、酒糟等醃製後的藠頭,堪稱一絕,汁多味足、脆嫩爽口。

魚腥草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魚腥草,亦稱折耳根,因其具有魚腥的刺激性味道而得名。魚腥草多長於山間的陰溼角落,端午節前後,我們客家人將魚腥草整株採割,除去雜質、曬乾,製作成涼茶。魚腥草的嫩莖葉,是製作“客家擂茶”的主要原料之一。

魚腥草味辛,性微寒,全株可入藥,具有清熱化痰、解毒、利尿通淋的的作用,多用於治療咽炎、牙周炎、大便乾燥、尿頻、尿急、尿痛、腸炎、痢疾、中耳炎等症狀。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涼拌折耳根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西南民間菜,脆嫩爽口、老少皆宜。製作時,選擇肥嫩根部或連同嫩芽,洗淨、晾乾,用食鹽稍加醃製,撒入辣椒、花椒,加醬油、醋、蒜、味精等調料拌勻即可食用。臘肉、肉絲炒折耳根則別具風味,折耳根特有的芳香與肉香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酸筒杆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酸筒杆,也叫虎杖,喜溫溼性氣候,根系很發達,耐旱、耐寒,多生於山溝、溪邊、林下陰溼處。小時候,酸筒杆不僅被當零食來吃,還可以製作精美的玩具。取酸筒杆較粗壯的一段(10cm左右),兩頭用小刀破成條狀,放入水中浸泡,兩頭條狀的酸筒杆會捲曲成車輪狀,當水流從高處衝擊,就成了快速旋轉的水車。

虎杖,具有利溼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於溼熱黃疸、風溼痺痛、癰腫瘡毒、水火燙傷、趺打損傷、肺熱咳嗽。

在農村吃野菜,只是一種習慣,最能勾起鄉愁和兒時記憶的六種野菜

酸筒杆的嫩莖,剝了皮可以直接放在嘴裡嚼,味道酸酸的、脆脆的,非常解渴。酸筒杆的嫩莖、嫩芽,可以用來炒菜、做湯。如果不喜歡較重的酸味,可先用水浸泡一下,酸筒杆炒肉、素炒味道都不錯,酸脆酸脆的,令人口舌生津。

野菜,集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那一抹清香,是餐桌上的靚麗,是孩提時代的歌謠,也是遠方遊子割捨不斷的鄉愁。

本文由蜂語語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