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原創 九一 物種日曆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面前的男人慢慢停下了動作,像快要睡著了一樣,再過一會兒,他的呼吸就會衰竭,心跳也會慢慢停止,在這之前,他還有時間給自己卷一支菸。他可能還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活不久了,畢竟我的毒,沒有人能解。如果在他陷入昏迷後,沒有人能一直給他做心肺復甦,祈禱出現奇蹟,讓他一直撐到毒素散去,那他必死無疑。

不過,我一點也不同情他,敢覬覦我美麗的外表,並用刀子在我身上剮蹭的人,我從不會手軟。他以為戴著手套就不會受傷,真是天真,別說手套,就連潛水服也擋不住我的毒齒。不過,在有人圍過來之前,我還是離開為妙。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如果不努力保護自己,我很快就會變成這個模樣 | Amada44 / Wikimedia Commons

來猜我是誰

很快,海灘上的其他人就會發現有人被毒死了,下毒的人就是我——地紋芋螺Conus geographus,也有人叫我殺手芋螺。

我們芋螺,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5500萬年。這麼長的時間裡,很多原來的物種消失了,也有很多新物種出現了。而芋螺憑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不僅沒有消失,還發展得很成功。現在的芋螺家族廣泛分佈於世界的溫暖海區,分支龐雜,種數眾多。目前人們已經發現的有800多種。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芋螺的科學繪圖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 Flickr

這些種類不同的芋螺,都來自同一個吃蟲子的祖先,雖然現在的芋螺們有的吃魚,有的吃蟲,還有的吃螺,但是我們還保持著一些共同特點。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芋螺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芋螺科。芋螺長得一頭大一頭小,看上去有些像芋頭,所以叫芋螺;還有人覺得像雞心,就叫雞心螺;說英語的人覺得我們看上去像個圓錐,所以叫cone snail。

這些都是說殼的形狀,芋螺的殼精巧美麗,上面的花紋變化多樣,具備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這個花瓶一樣精緻的殼裡,藏著我們比花兒還要柔軟的身體。就在這柔軟的身體裡,醞釀著巨大的殺意。這就是我們芋螺的另一大共同特點——毒素。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各種各樣的芋螺 | Wikimedia Commons

所有芋螺都有毒,毒液是芋螺進化出來的一種非常特別的捕食工具。在芋螺的肚子裡,有一個毒液腺,分泌的毒液會順著毒液管,進入位於口腔的中空齒舌裡。芋螺就用有毒的齒舌進行捕食。不過食性不同的芋螺,毒性強弱也不同。其中毒性最強的當屬吃魚的芋螺。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致命殺手鐧

芋螺用毒捕魚的方法大致分為3類。最常見的是像細線芋螺一樣,把齒舌當魚叉用。這些芋螺通常會隱身在沙土裡,等身上的化學感受器感受到獵物路過時,就伸出長長的齒舌(有時這個齒舌比螺殼還長好幾倍)靠近獵物,伺機把帶毒的齒舌插進獵物的身體,注射毒液,之後就把因中毒而癱瘓的獵物拖曳進張大的嘴巴里。比較少見的方式是追蹤法。這類芋螺把齒舌射進獵物身體後,獵物不會立即毒發,芋螺也不會往回拖,而是跟著獵物走,直到獵物毒發之後,再吞進口中。

可能你不信,馱著個大殼的芋螺能有多快,追得上魚嗎?你說得對,我們芋螺走得是不快,但我們的齒舌很快。最快的時候齒舌發射的速度能超過每秒鐘25米,僅需100微秒,就能把齒舌射進獵物身體。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紫金芋螺Conus purpurascens的捕食,伸出齒舌,像魚叉一樣把魚刺殺 | Baldomero Olivera et al。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2017)

雖然很快,但這些捕魚方法一次只能捉住一條魚,要想一次性捕捉很多魚,就要像我們地紋芋螺這樣使用“撒網大法”。看到魚群后,地紋芋螺會向魚群噴射毒液,毒液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胰島素,這種胰島素對芋螺本螺沒有用,但對魚類有用,它能快速降低魚類的血糖,讓魚類進入低血糖休克。很快就會有大片的魚因中毒而失去行動力,只能等著芋螺把它們吞入口中。接下來,芋螺用有毒的齒舌刺它們,使它們徹底癱瘓。進食一兩個小時後,這些芋螺就會把獵物的骨頭連同那顆用過的齒舌吐出來,其他的柔軟部位就被吃進了肚子。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地紋芋螺的捕食,張大嘴釋放毒素,然後把魚吞入口中 | Baldomero Olivera et al。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2017)

芋螺齒舌中所藏毒量並不大,但毒性卻很強。這是由各種毒素混合起來的雞尾酒一樣的毒液,被人們稱為芋螺毒素。雖然芋螺的毒都叫芋螺毒素,但其實任何兩種芋螺毒素都不相同。每一種芋螺含有的不同序列結構的毒素,多達100-300種,因此,種類繁多的芋螺,所含毒素也種類繁多。

芋螺毒素對獵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有2種。一種是投射齒舌類芋螺常用的,這種方法透過毒素抑制獵物體內的鈉和鉀通道,阻斷其神經傳導,導致獵物休克和麻痺;還有一種是“撒網捕魚”的芋螺常用的,這種方法利用安定類毒素讓獵物進入安定狀態,再用麻痺毒素讓獵物處於麻痺癱瘓,達到捕食的目的。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水磨石芋螺Conus bandanus用液壓的力量拋射出齒舌 | Deep Look / youtube

殺手不太冷

種類繁多的芋螺毒素具有獨特的生物活性,是一座寶貴的天然藥物庫。其中不同的毒素對生物體內各種離子通道等,具有精準的選擇能力,這個特點讓芋螺毒素成為神經科學的重要研究工具,用來研究不同的離子通道,或者神經元的不同傳導功能。

目前,有人研究發現,我們地紋芋螺撒網捕魚時使用的一種ω芋螺毒素,能關閉N型電壓依賴性鈣離子通道。關閉了這條通道,就相當於關閉了神經痛覺,所以這種毒素能麻痺神經,起到鎮痛安定的作用。根據這種毒素開發出的具有鎮定止痛功能的藥物,效果比嗎啡好得多,而且沒有成癮性和依賴性。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各種各樣的芋螺外殼 | Pet / Wikimedia Commons

芋螺毒素的成分都具有這樣精準攻擊目標的效能,因此能為很多人類疾病的研究提供幫助。目前在抗癲癇、阿茲海默症、抑鬱症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等方面,都有相關的藥物在研發。所以,你大可不必一看到芋螺就瑟瑟發抖。

哎,作為一代絕命毒師,我實在是太孤獨了,以至於一不小心就跟你說了這麼多。現在你知道了我這麼多秘密,不會暴露我吧?嗯,我猜你也不喜歡陷入低血糖休克,雖然人類史上這種謀殺方法並不罕見。給你看看我的小毒齒,可愛吧?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各種芋螺的齒舌對比 | Sébastien Dutertre et al。 / Marine and Freshwater Toxins (2016)

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

原標題:《被海螺的舌頭“舔”了一下,居然沒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