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清明節以後,此時天氣氣溫明顯上升,中國大部分的地區,日平均氣溫都在12攝氏度以上,各種野花盛開,野果也採摘正當時,當然還有人們最愛吃的野菜。到了清明節以後,人們在播種的同時,也會遇到很多的野菜,那種野菜比較好吃呢?

清明後,這“5綠1紅”是野菜頂流,遇見要多摘點,家人有口福了。有6種野菜,是人們接受度比較高的,甚至還有一些已經開始種植了,可見它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那我們說的野菜“5綠1紅”具體指的一些啥菜呢?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說它是頂流蔬菜,一點都不誇張,一則是口感比較好,二則是受眾廣,吃的人也比較多,所以如果你出去踏青,

在保證食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多采摘一些,即使吃不完,也可以放入到冰箱中,或者是利用太陽光,把它曬乾進行儲存,這樣即使入夏,家裡都不愁“春菜”吃。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5綠分別是:枸杞頭、野山筍、薺菜、馬蘭頭、蕨菜

枸杞頭

枸杞頭此時非常的鮮嫩,它的營養價值和枸杞相當,吃的時候主要是吃它的嫩苗,遇見的話,記得不要錯過了,這種野菜,略帶苦味,但是吃在嘴裡是比較爽口的,所以儲存的時候,建議焯水以後進行冷凍。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儲存方法:枸杞頭洗淨,把它焯水,然後過涼水,接著把它撈出來,放入冰水中,準備好適量的保鮮袋,把它擠幹水分,放入到袋子中,接著放入冰箱中冷藏就可以了。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野山筍

這種是我們當地最受歡迎的一種野菜,每到這個時候,大家就會提著籃子去山上拔筍子,筍子自帶鮮香味,不管是煮還是炒或者是燉,都能鮮掉眉毛,關於它的儲存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冷凍,一種是曬乾,這裡推薦第二種。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儲存方法:筍子去殼,然後進行焯水,接著撈出來,放入到竹蔑中,利用太陽光把它曬乾,曬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地脫水,這樣儲存得當,放一年也很難壞。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薺菜

薺菜也叫報春菜,清明後這個野菜,逐漸進入了比較老的階段,所以想要吃薺菜的話,一定要趁這個時候,把它採摘回家。薺菜同樣也是鮮味十足的野菜,適合做餡料,也適合拿來煮粥都可以。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儲存方法:地裡採摘回來的薺菜,一定要衝洗乾淨,因為它是貼著地生長,所以我們洗的時候要格外的注意,沖洗乾淨以後,把它直接擠幹水分,然後揉搓成一個球狀,進行儲存,每頓吃多少,就裝多少。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馬蘭頭

馬蘭頭的香味很濃郁,而且清香味十足。我們當地的一個做法,是直接把它焯水然後和臘肉一起炒,當然也有自己放點蒜蓉炒的,味道也相當的可口,因為比較的嫩,所以不太適合曬乾儲存。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儲存方法:把馬蘭頭的老葉去掉,然後把它沖洗乾淨,接著放入到沸水中,焯水以後把它撈出來,放涼,然後進行冰凍儲存,吃的時候拿出來解凍就可以了。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蕨菜

清明後的蕨菜,迎來了瘋長期,而且很容易獲得,蕨菜味道也特別的鮮美,我們在吃的時候,去掉它的毛絨絨,然後焯水涼拌吃,或者是直接煮著吃,鮮香味也會特別的濃,儲存的話,如果量足夠多,推薦曬乾,少量可以用鹽醃製。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儲存方法:把蕨菜清洗乾淨,尤其是表面,然後我們放入適量的食用鹽,接著放入到袋子中,這樣就可以一直儲存了,數量比較多,我們就焯水,然後晾曬儲存。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1紅:香椿

香椿

香椿它屬於生髮之物,野生的採摘起來是比較麻煩的,所以家家戶戶的香椿並不是很多,一般為了能夠儲存得久一些都是直接曬乾。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儲存的方法:香椿洗淨,把它放入到鹽水中燙一下,然後撈出來,切成末,接著放入到器具中,開始自然光晾曬,曬乾以後,就可以直接儲存了,因為它有特殊的香味,所以存放的時間都特別的長。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

食刻說:

清明後,這6種野菜正當季,每樣多摘點儲存,入夏不愁“春菜”吃,這些菜的儲存方法很簡單,而且也比較容易獲得,口感相對來講,也要比其它的野菜好吃一些。朋友們,進入4月以後,你們當地一般吃什麼野菜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首發於百家號:“小談食刻”,未經許可不得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