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守仁在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四字詞語上,悟道出自己的心即理,本著自己內心的體驗,促就心學的悟性。他也以讀聖賢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但他那傳奇非凡的往事一幕幕在心中飄過,然後又像鏡花水月一樣清散於無形。這就促就了王守仁心中萬念俱泯,唯剩一個念頭:聖人處此,更有何道?

就像那則禪宗公案所問:若論此事,如人上樹,口銜樹枝,腳不踏枝,手不攀枝。樹下忽有人問,如何是祖師(達摩)西來意。不對他,又違他所問。若對他,又喪身失命。當恁麼時,作麼生即得(這個時候,如何應對)?

聖人處此,更有何道?正恁麼時,作麼生對?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這是一個全然歸零的狀態——離言絕待,能所雙亡,開口就錯,動念即乖。但此時此刻,要麼置之死地而後生,大死而後大活;要麼變成死灰槁木,化為這邊瘴之地的一抔黃土。

問世間“道”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不知過了多久,王守仁心中一點點光明漸漸顯露出來,就像是有一個聲音在他耳邊傳來,又像是他心底的一股強有力的生命力量找到了突破口突然迸發出來。

王陽明龍場悟道,聖人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關於開悟,弗洛姆做過這樣的描述:“人的眼睛突然睜開了;他自己和世界突然顯現在一種完全不同的光亮之中,能夠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在這種體驗發生之前,往往有大量焦慮產生,而在此之後,一種新的力量感和自信心卻油然而生。”弗洛姆描述的雖然是禪宗的開悟狀態,但以此來看王守仁的龍場悟道,則可謂若合符節。

此時此刻,對王守仁而言,雖然山還是山,水還是水,龍場驛還是龍場驛,但他已經在一個全新的宇宙中重生了,就連這個黑暗逼仄的巖洞,也已經變成一座促成他獲得“真皈依”的輝煌聖殿,而曾經深深困擾他的所有焦慮、痛苦、矛盾、迷茫,也已經在剎那間煙消雲散,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王陽明龍場悟道,聖人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陽明貶謫貴州龍場那時,是他人生經歷中的不幸和坎坷。如果是在水鄉澤國的故土,王陽明會更早提出他的學說,取得更大的成就。貴州也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片沃土和它的人民滋養了王陽明,孕育了他的陽明心學,孕育了這樣一個驚世駭俗的偉大哲學家和他的哲學體系。如果沒有龍場的三年悟道,就不會有功成名就的王陽明,更不會有陽明心學的誕生。因此貴州也算是陽明心學的孕育地,也是它走向全國和世界的始發點,從而也成為貴州人為榮的重要文化資源。

陽明心學並不是陽明先生本人天才般的創作,而是對儒學道統的一種繼承和開創。在陽明之前就已經有無數位的儒學者薪火相傳了近兩千年,而王陽明把儒學的火種通道的又衝到了一個高峰,從而就誕生了陽明心學。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陽明心學作為一種社會思潮,不僅在當時風靡一時,而且影響後世。陽明心學對於當時人們的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促進作用。他的學說貫穿了明末清初那個風雲激盪的時代,引領了那個 時代的思想,從某種程度來說開啟了近代思想的開端。在近代民族危亡的背景之下,陽明心學在清末重新復興起來,從曾國藩到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再到孫中山、蔣介石,都很重視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精神。孫中山在日本對中國留學生的演講,就特別講到王陽明對日本成為亞洲強國的影響。讓他的思想源遠流長,同時也讓讀者在瞭解陽明心學智慧,掌握其根本精神的同時,還能在現實生活中有效的實踐,修煉內心強大的自己,實現心性的一種本性潛能,獲得智慧、喜悅,美滿、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