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壺的歷史發展和變化-真功壺

真功壺銀壺泡茶有什麼優點

隨著中國人對於茶道追求的逐步豐富,茶道器具的演變,以及喝茶的方式,也如同服飾潮流一般,日新月異的發生著改變。

銀壺的歷史發展和變化-真功壺

那麼用真功壺銀壺泡茶,有哪些優勢?

淨化水質:

銀有很好的除菌性,能消滅650種病菌。用銀與茶水、茶葉直接接觸,能夠起到淨化水質的效果。

還原茶味:

銀粒子的分子間隙很小,不會吸走茶的香氣,可以還原出每一泡茶的本真味道。讓飲茶更純粹,更自然。

易清洗、水漬不殘留:

比起紫砂主打“茶垢”的概念,銀相反,勝在它的“光亮”,銀不容易讓茶垢累積。因此清洗時也頗為便捷。累積殘留的茶垢只需輕輕擦拭,銀的質感又會恢復一新。

不易黴變:

銀有很好的密封性,和除菌性,即使因偶然的疏忽,導致茶葉未及時傾倒,銀內的茶葉也不容易發黴、變質。

塑形性強:

銀有良好的塑形性,可以模擬任何紫砂的經典款式,融合了銀本身的特質,在匠人的手工捶揲之下千變萬化,甚至以銀薄的優勢超越紫砂的出水收水效果。

絕佳的觀賞體驗:

一件好的銀器,在抓取摘紐後的那一剎那,便能瞥見銀內壁那本質純淨的色澤,給予人無限的視覺觀感,散發著寶光。不必擔心生鏽,氧化,水垢的殘留。經久使用,更越養越散發出瑩潤的光澤。

銀壺的歷史發展和變化-真功壺

銀壺的歷史發展和變化-真功壺

我國銀器文化歷史悠久,戰國時期的“甘斿”是發現最早的銀製器皿。早期銀器多以幾何圖紋、動物、花草等為創作物件,並以鏨雕、鏤空、鑲嵌等工藝美化裝飾,顯示了富麗堂皇的藝術風格。秦漢時期銀器生產開始形成規模,而大量工藝精湛異彩紛呈的銀器則出現在唐朝。

有關銀壺的記載最權威當屬唐代陸羽的《茶經》:“鍑:以生鐵為之……用銀為之,至潔,但涉於侈麗。雅則雅矣,潔亦潔矣,若用之恆,而卒歸於銀也。”明·許次紓《茶疏》曰:“茶注以不受他氣者為良,故首銀次錫。”

在中國的歷史中,銀器具大多盛行於宮廷,可惜儲存下來的銀壺卻寥寥無幾,有記載的銀燒水壺是“清雍正銀提樑壺”。由於歷史原因,中國銀壺製作工藝的傳承出現過長達半個世紀的斷代。日本銀壺製作承襲了唐朝茶道具文化和銀壺製作技藝,並持續不斷改善創新,形成了較為豐富完善的銀壺製作技術體系。近年來,日本銀壺技藝傳承出現了人才短缺的問題,真正的日本人制作的銀壺數量並不多。

隨著中日茶文化的不斷交流互通,中國的匠人們再次將制壺工藝拾起,並順應市場加以改進。目前國內頂級生產企業的銀壺製作水平已與日本銀壺不相上下,而且用料更純、用工更細、創意更新。

銀壺的歷史發展和變化-真功壺

銀壺是一個細分行業,沒有所謂的銀壺大師。花絲鑲嵌、金屬工藝等行當的大師,可能在設計、制胎或鏨刻某一個或幾個方面是專家,也可能在銀壺的製作過程中參與一道或多道工序,但要求大師從化火壓板到表面處理全流程參與,就是過分的要求了。即使某個大師參與了某道工序,就算是大師壺了,大師壺的數量也是極其有限的。提醒大家不要輕信“大師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