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威海深秋最後一抹絕色,留在了聖水觀。

此時雖已入冬,但人間山河依舊是秋。不信,你看那偉德山上,千年銀杏又落了一地金燦。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李信君/攝

遠處山巒層層疊疊,多為潭水綠和暗駝棕,是晃動的青竹林和階前的青石板,只有那兀自傲立、蒼勁挺拔的銀杏獨樹一幟,在風中搖曳著一身金黃。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但這金黃並不孤獨,此樹為“雌雄同株”,所結果核“陰陽相抱”,為罕見的雙胞胎銀杏樹。

,時長00:57

據《辭海》《雲光集》記載,這棵銀杏樹為金大定年間道教崑山派創始人王玉陽,在此建庵修道時親手栽植,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近千年來,它在“聖水”的滋潤下枝繁葉茂,並於2020年被評為“威海十大名樹之首”。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一到秋末冬初,聖水觀就美得不似人間。

那是晚秋最擅長的筆法,用幾場秋雨送來請柬,只待秋風來邀,銀杏葉便從一丁點兒的檸檬黃向葉梗深入蔓延,最後用一身“金甲”作為回禮,鋪滿整個庭院。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方圓十幾米,滿地金黃,成為秋末的點睛之筆。

秋末最末一抹絕色,落在了石階上,瓦楞上,香爐上,也落在了此間駐足的每個人心上。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樹下也鋪滿厚厚的一層,一步一步踏在上面,伴隨著簌簌的聲響,像被引入了時光深處,走回記憶裡泛黃的深秋。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站在樹下仰望,那遒勁的樹幹向更高更遠處漫溯。倘若有陽光的加持,偌大的銀杏樹像鑲嵌了金邊,斑駁的光影投擲在古老的磚紅色殿牆上,與深山古剎風雨相守、禪意幽幽。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殿閣亭臺、簷廊迂迴,滿階的銀杏襯著硃紅的牆院,不知道歷經了多少個春秋,才這般相得益彰。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想起《借山而居》中那句,“秋天的陽光照在植物上,有恍若隔世的真實感。”那條蜿蜒的山路隔絕了外界的紛擾,山中便是那“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清揚一把落葉,漫天起舞的金黃,似一隻只飛進童話世界的蝶,闖進視野,裝點了秋末的浪漫。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輕輕撿拾一片飄落的銀杏葉,彷彿就可以留住整個秋天,如果不能,悄悄夾進書裡,留住這個秋天來過的證據。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亦或者,把未完的心願寫在祈福牌上,於千年銀杏下虔誠祈禱,祈禱萬事勝意,喜樂平安。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此時天空飄起冷清的小雨,打溼了青石板,也將銀杏的金黃染得更為濃郁,山中也別有一番意境。

撐一把雨傘,在曲徑通幽的青石小路拾級而上,在朱牆青瓦下尋驚鴻一瞥。這一瞥,是竹林蒼勁了歲月,四時皆是你。這一瞥,是清風驚落了銀杏,恰逢又是秋。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藏身於深山古剎的千年銀杏,輾轉歷經歲月的滄桑,與之對望的剎那,彷彿與一位時間老人對話,讀懂一份睿智與從容,就像這銀杏葉,不爭不搶,慢慢變黃,緩緩而落。

我想,秋天一定愛慘了人間,才試圖用這一樹金黃作拖延的籌碼,遲遲不肯走。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如果可以,一定要在落葉散盡之前,看一看這用了近千年的沉澱,才落滿人間的金燦,是怎樣的驚豔。

這一場是盛大的告別式,我們借銀杏的金燦告別2021的秋天。

這一美,足足美了1000年!

聖水觀風景名勝區

聖水觀風景名勝區位置: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崖西鎮朱埠村聖水觀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