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掐絲琺琅基於琺琅技術,而琺琅技術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古埃及文明。

琺琅釉料因其豐富的色彩和強大的可塑性,琺琅通常被用於日常裝飾,例如杯具、罐子、武器和飾品等。工匠使用雕刻和鑲嵌方法將寶石和琺琅混合,將其填充到預先準備好的金屬胎體上。

一、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

關於掐絲琺琅工藝的起源,由於現有文獻中缺乏記錄,並且缺乏可以依靠的早期作品作為判斷的基礎,因此研究人員存在不同的意見,很難得出結論性的結論。但事實是,

儘管掐絲琺琅製品也被稱為景泰藍,但這種工藝並非始於明朝的景泰時期,其歷史可追溯至元代或更遙遠的年代。

對此,歷史文物可能提供一些證據,例如在已經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上顯示:

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劍柄上鑲嵌了彩色琺琅;

而其他地方出土的漢代青銅鍋,鍋身也用了琺琅來進行裝飾。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日本商倉學會收藏的唐朝鏡子由銀製的主體制成,十二個稜鏡的背面有金絲,每片花瓣上都裝飾有黃色,綠色和棕色的琺琅製品。

這表明我國製作琺琅製品已有很長的歷史,但嚴格來說,它不能完全證明獨特的掐絲琺琅製作工藝起源於中國。

事實上,

經過研究和調查,國內外大多數學者和藝術史學家認為,掐絲琺琅工藝實際上是從元代阿拉伯地區傳入我國的,

其試驗是基於大食窯進行的。歷史記錄表明,“大食”是我國宋元時期的西亞阿拉伯地區的名字,是波斯語的音譯。

還有研究表明最早的掐絲琺琅起源於古羅馬,公元前13世紀邁錫尼時期的戒指是今天可以看到的最古老的琺琅產品。

公元6世紀以後,東羅馬帝國的琺琅工藝達到了一定水平。直到12世紀,其製作琺琅的工藝逐漸傳播到西亞的阿拉伯國家,這也與蒙古軍隊對西方的遠征之間有一定的聯絡。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可以看出,

阿拉伯工匠不僅帶來了燒製琺琅產品的技術,而且帶來了用於製造掐絲琺琅物品的原材料。

因此,在此期間燒製的琺琅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元末我國工匠在阿拉伯工匠的指導下燒製的琺琅製品,由於使用了進口的琺琅釉,因此燒製而成的琺琅器光澤晶瑩、釉色自然。

此時期所生產的琺琅製品為後期我國的琺琅工藝發展奠定了基礎。

其中明元代掐絲琺琅彩蓮花紋鼎式爐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掐絲琺琅藝術品。

掐絲琺琅首飾質地細膩,色彩鮮豔多彩,飽和度高。

與金屬和寶石固有的獨特顏色相比,掐絲琺琅顏色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質地和光澤類似於玻璃,具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釉料,不僅具有翡翠的溫暖、溼潤的感覺,而且還具有多種色澤。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在古埃及,琺琅是高貴材料的象徵,只有王室才能擁有。

經過數千年的歷史,古埃及的琺琅藝術仍然具有考究性。掐絲琺琅釉料具有與寶石和金屬相同的品質,例如耐腐蝕性、耐高溫性、耐蝕刻性和耐褪色性,幾千年來,它受到了各個年齡階段人們的喜愛。

二、掐絲琺琅工藝的製作方法

在製作掐絲琺琅製品時,主要需要經歷以下步驟:

一是釉料和金屬胎體的準備。

在製作首飾製品的時候,通透性是一個經常被關注的指標。因此在使用掐絲琺琅技術製作首飾製品的時候,在釉料的選擇方面需要多加註意,可以選用銀藍釉料等透明度較好的釉料,K金、足金或者紫銅和銀都可以作為琺琅首飾的胎體。

純銀質地柔軟,色澤美觀,裝飾性強,是製作掐絲琺琅首飾的理想金屬基體。

除了這些常見的貴金屬,還有很多成本較低的金屬可以選擇。紫銅價格便宜,質地柔軟,易附釉,也可作為琺琅首飾的胎體,但容易氧化,製作後需要進行電鍍處理。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二是琅釉的原料一般是塊狀,片狀,球狀或粗粉狀。

通常將其分為具有不同顆粒大小的幾類,供釉料製造商選擇和使用。通常,市場上可買到的釉料普遍是80~100目,200~240目,350~400目。其中,掐絲琺琅不同於其他琺琅,釉料最好應達到350~400目,以提高其延展性。

在進行琺琅製品的生產時,還需要注意對於不同的金、銀、銅等金屬基質,由於熔點不同,產生的琺琅釉也略有不同。

對於相同的顏色,由於使用的礦物不同,也會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顏色上,還體現在琺琅的溫度和燒製時間上。

三是製作首飾件。

該過程相當於首飾製作中的起版。總體流程是首先壓扁金屬線,將其彎曲成已經設計好的圖案,然後將其焊接到底板上;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由於珠寶工件較小,為了防止燒結過程中瓷釉流動並確保瓷釉附著,外殼的曲度不應過大而應該是較為平坦的。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其次,

琺琅燒結時,由於珠寶的大小和收縮率的限制,圖案線條不應太過複雜,圖案之間的間隔也不宜過大。

否則,由於冷卻速度不同,會導致表面開裂,最終影響琺琅成品的效果。

四是點釉料

。在上釉時,如果採用篩分方法,則應將洗淨的釉料放在乾淨的錫板上乾燥。篩瓷釉時,要注意篩瓷釉的均勻性,尤其是第一層不宜太薄也不宜太厚。

太薄會影響隨後的拋光顏色效果,如果太厚,釉料將在隨後的燒製過程中開裂並脫落。

在篩分第一道塗層的釉料時,應著重於在邊緣周圍篩分釉料,以防止釉料在燒製過程中收縮。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運用掐絲琺琅和微繪琺琅工藝時,應將粉末狀琺琅與水或油混合,以便於蘸塗和刷塗

。塗上釉料後,需要等到釉料完全乾燥後才能在高溫烤箱中進行燒製,否則燒製過程中的水蒸氣會攜帶一些琺琅粉。由於不同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琺琅粉具有不同的顏色,不同金屬氧化物的熔點也會導致琺琅釉料溫度燒結的差異。

由於礦物成分的不同,烘烤出的顏色也也有所不同。

過多的溫度和時間會導致琺琅表面燃燒和粗糙。因此,在燒製琺琅時,從高溫且時間長的顏色開始,最終在低溫且短時間下進行琺琅的顏色的燒成。

在製作的時候,製作人員需要擁有自己的琺琅色卡,以比較在不同溫度下燒製琺琅獲得的顏色變化,

這有助於估計燒製次數和每次燒製產生的不同顏色,以得到預設效果。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五是燒結釉料。

在燒製琺琅釉料時,由於購買的琺琅釉的粒徑可能略有不同,為確保燒成後釉的明亮顏色和細膩質地,必須將其在瑪瑙研缽中研磨成細粉,並達到要求所需的目數,將雜誌洗滌乾淨,直到得到清澈的水為止。

在這裡,需要特別注意將琺琅粉洗滌為純淨水的水質,以避免再次汙染琺琅,因為琺琅的純度和清潔度會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

清洗後,應將整潔的琺琅件放入乾淨的容器中,以防止它們相互混合並造成汙染。

隨著拋光劑溶劑(水或油)的蒸發和拋光劑的收縮,需要對其進行多次填充和燒製,以達到預期的拋光顏色和厚度。

琺琅釉料是否能填充均勻的厚度,溫度差或燒製時間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控制不當,琺琅中會出現氣泡,裂縫或變形。當琺琅太厚時,琺琅表面會出現區域性裂紋。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選擇在短時間內進入高溫爐重新燒製,以達到重新熔化和冷凝以消除裂紋的目的,但也可能會使得琺琅釉面徹底脫落。同樣,

當琺琅燒製時間過長時,底部的顏色可能會回到琺琅表面,影響最後一次填充和燒製的顏色,從而導致失敗。

在進行燒製的時候,需要注意溫度和時間的控制。

一般來說,在燒製的過程中,燒製溫度要低於胎體的熔點,只有低於胎體的熔點,才能使得琺琅粉先於胎底熔化。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在燒製過程中,通常需要塗一層基礎琺琅釉料,以防止殼層在燒製過程中收縮和翹曲並造成損壞。

爐子的溫度通常控制在750至900攝氏度之間,但是需要注意不同顏色的琺琅釉料的熔化溫度也不同,在相同溫度下也具有不同的燒製時間。

通常,

冷白型別的琺琅製品的燒製時間比其他掐絲琺琅掐絲琺琅的燒製時間相對更長。

同樣,由於燒製時間的長短不同,相同顏色的掐絲琺琅掐絲琺琅也將具有不同的質感效果,這也增加了琺琅首飾製品的設計層次性。

掐絲琺琅工藝的發展歷程,及其製作方法

六是後期處理。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燒製的吊墜的瓷釉是凹形的,應該低於金屬框架,並且在金屬表面上有一層黑色的氧化物,需要進一步處理。一些學者認為,有必要反覆點藍,以確保瓷漆與金屬線齊平,然後再進行拋光;紫銅基體根據需要進行鍍銀或鍍金處理。

三、總結

通常,在原料準備之後,必須經過掐絲,變藍,拋光等過程以完成掐絲琺琅的生產。對於拋光步驟,平坦化搪瓷層可以使掐絲琺琅表面光滑和清潔。同時,它可以清除燒成過程中產生的小水泡和氣泡,從而使瓷釉表面霧化。

最後的燒製將進一步提高掐絲琺琅產品的表面光潔度,展現掐絲琺琅的獨特光澤。

掐絲琺琅是一種工藝較為複雜的搪瓷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所有過程,

以及會影響最終結果的每個細節,如果控制不當,極大可能會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