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為食品保駕護航

近日瞭解到“易糞相食”這個新概念,是指問題食品生產商很清楚自己的食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因此絕對不吃,但不能保證不會吃到其他生產商生產的問題食品。

如此說明食品安全問題不是指某一類食品,某一生產環節,也不是指某一個生產商,而是食品行業的整體風氣問題。細思極恐的是,要吃得放心只有從親自掌控每一道食材的最初程式做起,在目前社會大分工的環境下已幾乎不可實現,是否意味著人們已不能吃下一口放心的飯菜?

制度為食品保駕護航

請關注食品安全

“民以食為天”中的食我們現在可以簡單理解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生理需要,要有的吃能吃飽。第二個層次是中共十九大中提到的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食品問題自古便有,以前沒得吃有一餐果腹即可,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從基本小康過渡到全面小康,問題就從有的吃轉移到吃得好吃得放心上來了。近年來食品安全大小問題不斷,在國家三令五申政策高壓下,食品行業表面風平浪靜,實則野火不盡。

如何有效改善食品安全環境?不能靠人性覺悟,還得從制度監管層面抓。馬克思說過,在巨大利益誘惑和資本指數增長下,人性和道德不堪一擊。現代的食品行業,全球化和工業化已甚,自由市場鼓勵參與者逐利的本質,是食品安全問題最首要的動力。在思想水平尚不能與物質水平相匹配時,需要制度牢籠將人性中的貪婪和慾望鎖於其中。如若監管不到位,食品安全問題侵蝕的不僅是人民的健康,還有政府的公信力。監管體系所要捍衛的也不止是人民的健康,還有對生活的希望,以及人性中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