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蛋雕手藝人張曉萍:我要堅持做好這門最“危險”的藝術

匠人百科 蛋雕手藝人張曉萍:我要堅持做好這門最“危險”的藝術

張曉萍出生於1966年,祖上是書香門第,奶奶從小受傳統文化薰陶,擅長刺繡、剪紙、雕刻等手工藝品製作,逢年過節、子女婚嫁、新生兒出生,張曉萍的奶奶、母親總要製作各種刺繡品祝福。張曉萍說,對於祖輩人來說,女人刺繡、剪紙,就像準備一日三餐那樣簡單。她母親今年81歲,各種布料、絲線,不用構思便可繡成老虎枕、蟾蜍包等,成為具觀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藝術品。

匠人百科 蛋雕手藝人張曉萍:我要堅持做好這門最“危險”的藝術

“小時候,每次見到奶奶和母親製作手工藝品,我就跟著學。”張曉萍說,她的舅舅也是木雕手藝人。從小耳濡目染,讓她對那些賦予吉祥寓意的精美手工藝品有著特別的情感。初中畢業後,張曉萍帶著對傳統藝術的無限熱愛,報考幼師專業。這樣,她在學校系統地接受美術教育,加上善於鑽研、細緻耐心,讓她的手工製作更上一層樓,對傳統剪紙、刺繡、雕刻技藝有了深層次的理解。

匠人百科 蛋雕手藝人張曉萍:我要堅持做好這門最“危險”的藝術

在學習傳統藝術期間,細心的張曉萍發現,每逢節慶,她的奶奶和母親就給家人贈送染過色的“彩雞蛋”,還在蛋殼畫上花鳥、魚蟲等圖案,寫上“福”“壽”等字,並將廢蛋殼剪成各種小動物,祝福家人平安健康、吉祥如意。這個時候,張曉萍就成了奶奶和母親的幫手,她也逐漸喜愛上這種製作手法。

匠人百科 蛋雕手藝人張曉萍:我要堅持做好這門最“危險”的藝術

於是,張曉萍思謀著將傳統蛋繪變成人們更容易接受的觀賞性藝術品,而不僅僅侷限於節日使用。開始,她在雞蛋上繪畫,但雞蛋在沒有取蛋液的情況下,時間長了容易變質。為解決這個問題,她在蛋殼大的一頭居中打孔,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出蛋液。“取蛋液是一門技術活,在蛋殼上開的孔過大,就會影響後期製作影響,孔過小會影響蛋液清理。”張曉萍介紹,取出蛋液後,還要用一次性注射器把清水注入蛋殼內,反覆數次洗淨蛋殼,直至蛋殼在光線下變得通透才行。

匠人百科 蛋雕手藝人張曉萍:我要堅持做好這門最“危險”的藝術

取出蛋液後,張曉萍結合傳統木雕、剪紙技藝進行創作。在張曉萍工作室的陳列櫃中,擺滿各種各樣的蛋類藝術品,有蛋繪、蛋雕、刺繡等,素材有人物肖像、花鳥魚蟲、京劇臉譜、詩文字畫,還有一些西式風格的作品。這些藝術品融傳統技法與現代藝術為一體,運用陰刻、陽刻、線刻、浮雕、影刻、點刻、拼雕、套雕、襯雕、鏤空、鑲嵌等諸多複雜多變的雕刻技法,主輔相成,形象惟妙惟肖。

撰稿:匠人百科-聞藝

運營人員:墨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