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餚包式的美味佳餚,外賣平臺哪來的“新鮮”二字

現在用手機點外賣上班族每日必行的的功課。但不知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點的外賣到底是不是新鮮的菜品製作的美味佳餚,是不是廚師在收到訂單以後現場炒制的,這個小編也有有過仔細調查,下面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調查的結果。

菜餚包式的美味佳餚,外賣平臺哪來的“新鮮”二字

超簡單超方面的真空的菜餚包,商家只需要將調料包撕開,放在微波爐裡面打熱就可以就可以出餐了,這樣的根本就不需要老闆需要任何技術,只需要認識什麼調料包是什麼菜就可以了,有的是全部使用,有的是搭配使用。這些菜餚包的保質期從三個月到半年不等。而外賣商家並沒有告訴點餐人他們是使用的料包,而當顧客打電話問起來是,那也是現場製作的,當然他是現場製作的,那調料包又是什麼什麼時候製作的呢?

菜餚包式的美味佳餚,外賣平臺哪來的“新鮮”二字

這個我們不得而知,有些料包壓根就沒有生產日期,有些調料包上面的配料以及生產日期也只是一個包裝袋上面貼了一個紙條,都可以擦掉,讓人不寒而慄。商家就像一個二次加工廠一樣,只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加工即可,狂空亂炸的思想灌輸到商家的腦子裡面,讓他們也覺得這樣就是可以的。

菜餚包的質量誰來保證?

菜餚包式的美味佳餚,外賣平臺哪來的“新鮮”二字

菜餚包的製作,一般來說對於加工環境、衛生標準要求更高,加上冷鏈運輸成本,據說是比新鮮食材的成本還要高。這種情況下,其實商家支付的本金會更高,許多商家因為沒有做過廚師這一行業卻又想做外賣店,由於這一思想,才導致加盟商的有機可乘。但菜餚包的使用,顯然利用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漏洞,打了擦邊球。比如根據“消法”規定,消費者知情權包括生產地、日期、質量、規格等,但卻不包括食物的加工工序。消費者點外賣,以為是現場加工的,實際卻是不是。這種行為,還是需要有關部門的進一步確認。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理解,菜是要吃現炒的,飯是要吃現做的,湯是要吃現煮的,隔夜菜有很多人都會倒點的,那麼像這個隔了這麼多夜的外賣料包,想想你還有胃口嗎?市場上禁售活雞、大推冰鮮雞的那會兒,有經驗的阿姨是從來不去超市去買那些冰鮮雞的,嫌它有“雪味”。冰鮮雞都不吃,現在讓我吃陳屍半載、冰凍儲存的陳年老雞?想想都沒了胃口。

人無信而不立,業不信也不興。食材還是新鮮的好,像這種成本又高,時間又長,面對著平臺的各種抽成,真不知道,商家堅持的意義又在哪?

宣告: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