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小國立陶宛,為何敢這麼橫?

提起立陶宛,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聽都沒有聽說過。

但這也不能怪大家,因為立陶宛實在是太小了,並且立陶宛不僅小,而且還不像以色列那樣自立自強。

所以平時既沒有什麼國際話語權。

也發生不了什麼國際大新聞。

總之這是一個躲在歐盟大家庭裡混飯吃的小角色,但是立陶宛是不是一無是處呢?

事實上還真的不是這樣,畢竟敢在祖師爺面前班門弄斧,手裡還是得有兩下子的,畢竟想成為跳樑小醜,也得有三分基本功不是。

能成為鷹犬的前提,也是得鼻子靈翅膀硬才行。

要不然一個四流五流的國家在我國面前嚷嚷,我們可能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歐洲小國立陶宛,為何敢這麼橫?

那立陶宛究竟有何獨特的本領呢?

首先透過地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立陶宛是一個東歐小國,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和拉托維亞,愛沙尼亞,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東面和白俄羅斯接壤,是傳統的獨聯體國家。

全國總面積僅有六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連三百萬也沒有達到。準確的說,這個體量在我國只能是一個市的體量。

但立陶宛卻有些比較厲害的拿手絕活,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鐳射技術以及生物技術、通訊技術,還有精密機床的製造領域。

那相信大家也會有點疑問。立陶宛體量如此之小,那究竟是如何獲得這些關鍵技術的呢?

答案是從前蘇聯那裡繼承來的。

立陶宛自己是沒有這個本事發展製造業的。三十多年前,立陶宛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國之一,處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最前沿,是被譽為處在核戰爭最前沿的國家。處在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

前蘇聯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也要對這個小加盟國給點特殊的恩惠。

所以在前蘇聯時期,龐大的蘇聯可以說是居全國之力,在立陶宛身上下足了功夫。

對立陶宛進行了有計劃的鐳射產業建設,得益於前蘇聯龐大的人力物力堆砌。立陶宛成為了前蘇聯鐳射技術的重要工業區。

一九九一年立陶宛正式獨立之後,立陶宛立即將繼承前蘇聯的國防軍事科技,拿到國際民用市場上轉化換錢。憑藉前蘇聯豐厚的家底,立陶宛開始在國際鐳射市場上大顯身手。

歐洲小國立陶宛,為何敢這麼橫?

要知道,在當時任何一家民企的產業技術,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與前蘇聯軍事工業相抗衡的。

大量前蘇聯頂級軍事科技的流出,使得西方各國喜出望外。

在西方各國的不斷援助之下。

立陶宛開始猶如一匹脫韁的小野馬,快速發展,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型科技強國,並且掌握了多項獨樹一幟的專利技術。

九十年代初期,就連美國、德國、日本、法國也經常從立陶宛進口鐳射工業製品,

就此立陶宛獲得了發展的第一桶金。

避免了和其他獨聯體國家一樣的初期衰敗命運。

目前立陶宛的鐳射產業,每年為該國創造了七千萬歐元的直接g d p 貢獻,間接創造貢獻可超過一億歐元,

立陶宛全國就有二百九十多萬人,僅這一個產業就能貢獻約合五億人民幣的貢獻,均分每個人也能獲得將近兩百塊。

國家小也有國家小的好處,掙到一筆錢,人均g d p 就嗖嗖的往上漲。

歐洲小國立陶宛,為何敢這麼橫?

但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的鐳射產業與我國也有著比較大的貿易額。

我國也是立陶宛的第三大鐳射市場,但是立陶宛在我國面前上躥下跳,也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件事。雖然立陶宛在鐳射技術領域有一定的建樹。

但是鐳射技術領域也不是我國的技術短板。

立陶宛的工業製品並不像光刻機這樣重要,我國甚至可以完全自己找到替代品。

並且我們作為立陶宛的第三大市場,佔據的比重非常的高,是立陶宛不可或缺的金主。

如果我國全部放棄引進立陶宛的鐳射產品,那麼立陶宛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我們都知道市場決定科研的發展進度,沒有市場轉化經費,那麼科研的費用要從哪裡來呢?

稍懂地緣生存法則的人都知道。

小國的生存策略就是玩大國平衡,在大國之間不斷的遊走平衡,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這樣一來才能順風順水的發展更好,走得更長遠。

俗話講,嘴甜的孩子才有糖吃,但如果連這最基本的生存之道都不懂,在自身價值本身就不大的情況下,還要充大頭。

跟一個世界級的大國打擂臺,最後是什麼結果,相信也不用小編多說了。

對於立陶宛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