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接受這三個“背影”的離去,盡心盡力就好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

《三國演義》第一回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僅道出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也道透了人生的真諦和真相。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是如此“物極必反”的,從陌生到熟悉,最後又慢慢趨於平淡。

人生就是由無數個得到與失去構成的,於是就有了悲歡離合,就好像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生活,本來就是由各種好與壞、福與禍交相構成的,我們只需要坦然接受便可。

中年人的感情,是最脆弱的,但又是最堅強的,畢竟上他們有老下有小,身上的責任重大。就如作家張愛玲筆下的中年男人形象: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中年人,有很多隱痛,但是必須接受、忍受。比如說,人到中年,我們的腦海中有這三個“背影”揮之不去,但終究是要遠離。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接受這三個“背影”的離去,只要盡心盡力就好。

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接受這三個“背影”的離去,盡心盡力就好

1、父母的背影;

作家朱自清有篇著名的散文叫《背影》,還被收錄到語文課本。我們從這篇文章中可以領略到父親對子女厚重的愛,但子女不得不接受父親慢慢離去的“偉岸”背影。就如朱自清在文章中所寫:等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們在一天天長大,父母卻就一天天衰老;父母當初那筆直的脊樑,現在已經被歲月壓成了彎彎的背影。中年人,再成熟,再功成名就,在父母眼中,都只是個孩子。沒有父母這個“根”,我們哪裡會有現在的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父母終究一天會老的,也要離我們而去,或許我們再也看不到他們那步履蹣跚的背影了。有一天,爸爸媽媽的背影再次來到我們的夢香中,替我們蓋好被子。爸爸的愛總是厚重的,藏在心中;兒女們的愛又何嘗不是,只會在夢中撒嬌。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是做子女的最大遺憾,也是很多人揮之不去的痛楚。但是,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不得不接受父母們的漸行漸遠,接受他們慢慢遠離的背影。

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接受這三個“背影”的離去,盡心盡力就好

2、朋友的背影;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親人可能會陪伴我們一輩子,但是朋友不會。關係再好的朋友,都有曲終人散的那一天。或許是你變了,或許是朋友變了,或許是世界變了,變化的事物太多,感情也會慢慢變了。所以,人到中年後,我們也不得不接受朋友慢慢離開的背影。

人生就如一趟列車,有朋友上車,也有朋友下車。就如大詞人蘇軾所感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世界上永遠的感情太少太少,很多感情都是來不及說分別,就早已經慢慢絕交了。回想過往,我們腦海中經常出現朋友慢慢離去的背影,而我們自己,也很勇敢,也很獨立,慢慢走向了另一條向上的道路。

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接受這三個“背影”的離去,盡心盡力就好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不管是朋友變心了,還是自己改變了,都說明兩個人之間的緣分盡了,但我們內心依然是由衷感謝朋友曾經的陪伴。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同學,陪伴我們,又離我們遠去;戰友、同事曾經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但物是人非,也都離我們而去。

人生,要學會接受朋友離開的背影,因為這是一種常態。你的朋友也是他人的朋友,你的夢中人也是他人的夢中人,朋友一直存在著,只是他選擇到另一個地方去安放心靈罷了。成年人之間的絕交,往往都是悄無聲息,不傷和氣,互相留有臉面,彼此安好。或許,這就是對待朋友的最好狀態——你高,我便退去,絕不淹沒你的優點。

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接受這三個“背影”的離去,盡心盡力就好

3、孩子的背影;

當我們送孩子上學,目送孩子走進學校大門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懂得董卿的那句話——“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父母看著孩子的背影,看著孩子長高了、長壯了,打心裡高興,但憂思又從心底湧來。因為孩子也不是屬於我們的,他們終究一天翅膀硬了,是要飛走的。

孩子,是因為父母而來到這個世界,但是他們不是為了父母而來,他們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夢想、未來,他們也有努力地去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努力追求他們愛的人。

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接受這三個“背影”的離去,盡心盡力就好

就如胡適寫過兒子的書信中說的:

我養育你,並非恩情,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反而,我要感謝你,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孩子,我並不是你的前傳,你也不是我的續篇。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你並不因我而來,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所以說,到了一定的時候,父母還是要放手,讓子女們勇敢地去追夢,學會適應孩子們離開的背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這是老祖宗的一句告誡,也是為人父母早晚要接受的現實。

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接受這三個“背影”的離去,盡心盡力就好

結語:

為什麼我的眼裡總是充盈著淚水,因為我愛你愛的太深,太投入。

為什麼我們腦海中一直對一些“背影”揮之不去?也是因為我們用情太深,付出了真心。

我們愛父母、愛子女、愛朋友,但又要坦然接受他們漸漸遠離的背影。或許,他們的遠離不是壞事,而是某種意義上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