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為什麼“李廣難封”?是漢武帝的偏見,還是自身原因?

漢武帝時期的封侯,並不是皇帝喜歡誰,就給誰封侯封爵的,而是有一套嚴格的規定——當然,如果皇帝喜歡一個人,也可以破格給爵位。劉徹的異父姐姐金俗,就被封為縣君,顯然不是根據國家法律的。

一代名將,為什麼“李廣難封”?是漢武帝的偏見,還是自身原因?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從帝王寵幸的角度來說,李廣都夠不上封侯。

我這麼說,你可能不相信,但是這是真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守土有功,保衛邊境,受到人民的愛戴。這是真的。

一代名將,為什麼“李廣難封”?是漢武帝的偏見,還是自身原因?

可是,漢武帝時期的國策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是要開疆拓土。你以為劉徹只是“防守”匈奴的攻擊,你就太簡單了。

為了適應國策,武帝時期特別強調“斬首”:殺了多少敵人,可以晉爵一級;殺夠多少敵人,可以封為什麼爵位。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一代名將,為什麼“李廣難封”?是漢武帝的偏見,還是自身原因?

前面說了,李廣是防禦型的將領。可能是長期生活工作在文帝景帝的防守國策下,他已經養成了固定的防禦型思緒。雖然名聲大,雖然對匈奴有相當威懾力,但是當他受命進攻、深入敵人地盤的時候,他連偵察地形這個基本工作都沒有做好,以至於數次“失道”迷路。

國家政策變了,攻守之勢不同了,但李廣並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指揮特點。迷路失機,他不反省自己作為軍事將領的重大疏忽,卻怨天尤人地說:“迷失道,豈非天哉”,認為這是老天爺對自己的不公平。

一代名將,為什麼“李廣難封”?是漢武帝的偏見,還是自身原因?

這樣的大將,並不適應進攻戰略,所以在對匈奴的主動進攻中,反而屢次戰敗,甚至連自己也被俘虜過。《史記》就記載了“胡騎得廣”、“廣詳死”、“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其餘軍”,很傳奇、也是很僥倖地逃回來。

他曾經嚴密防守了很多年。但是在進攻的戰爭中,他並沒有立下足夠的功勞,所以他沒有被封侯。

一代名將,為什麼“李廣難封”?是漢武帝的偏見,還是自身原因?

一個不適應進攻戰略、不能貫徹領導理念的的將領,很難獲得漢武帝的“喜歡”,也就不可能因寵幸而被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