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又敢拼的紫金礦業們12:高溫的黑色和有色行業3

〇、普通金屬的範圍

普通金屬,包括通常意義的貴金屬和工業金屬(不含鋁),都是礦產為核心,加工為輔的資源,包括大部分的有色,我稱之為普通金屬,包括金、銀、銅、錫、鉛、鋅……

這些普通金屬的開採和加工工藝都差不多,分為勘探、採礦、選礦和冶煉。其中,勘探是個碰運氣的工作,沒法量化去看待。採礦是個體力活,要不是外包,要是是機器,基本是個固定費用。冶煉大多是收個加工費,賺個勞動錢。選礦是普通金屬行業裡面稍微有技術含量高的環節,不同的選礦工藝會帶來差異化的採礦成本。但礦企間這個差異相對較小,和科技行業裡面的技術門檻不能同日而語。

正因為如此,普通金屬的礦企基本都是靠天吃飯。

一靠天生。金屬礦山的金屬含量通常用“品味”來區別,而礦山的品味天差地別。拿金礦舉例,最好的福斯特維爾金礦的品味超過100克/噸,幾乎可以直接用手揀,而國內的紫金山品味只有約0。5克/噸,不想辦法根本提煉不出來。後者即使再努力也夠不著前者的腳踝。

二靠天氣。普通金屬全部是大宗商品,屬於全球定價,價格波動受到供給、需求和國際關係等多方面複雜因素的影響。單個礦企即使再大,也難以左右金屬價格,只能被動接受國際價格的大幅波動。金屬價格波動又往往極大,像銅低的時候只有3萬多,前段高的時候逼近8萬。這種情況下,礦企既可以在行情好的時候賺到天,也可以在行情差的時候窮到要飯,大體上是拿著金飯碗靠天吃飯的行業。

靠天吃飯不正是週期股嗎!

想起週期股就頭疼。前幾天雪球上兩個大V論戰,紅領巾大戰郭荊璞,論戰焦點是中遠海控是不是週期股。由於兩個人都是博士,討論的異常深奧,複雜的東西我也聽不懂,大概聽明白的是,“週期股”肯定是個不好的名稱,是成長、價值、美好這些詞的反義詞,大概是差、平庸、低劣的同義詞。基本上哪個股帶上“週期股”的帽子,哪個股基本可以視為垃圾股;只有那些能設法脫掉週期股帽子的股票,投資者才可以考慮。

那這些普通金屬礦山的企業該怎麼辦,他們似乎只能靠天生和天氣,註定是週期股。

按照巴菲特和段永平的說法,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反過來,經營公司大概和操作股票也差不多,對於這些礦企的當家人而言,他們出生如此,根本沒得選,只能硬著頭皮去經營。如果他們能夠長期經營好的,就是好的週期股;反之,就是差的週期股。

從他們經營中,更容易窺視出週期股的秘密。他們經營方式的成功與否,可以直接當做我們週期股的操作標準。下面我就按這個角度去討論這些普通金屬的礦企。

一、按炒股風格對礦企分類

冷靜又敢拼的紫金礦業們12:高溫的黑色和有色行業3

1. 捧著金飯碗靠天吃飯

認命的人最多,礦企裡面也是,礦企裡面最多的是捧著金飯碗靠天吃飯的企業。許多礦企,只有幾個礦,守著礦能賺則賺,不能賺則虧,不求進取。就像一群養尊處優的富二代。國內的許多省級礦企大多是這種情況,如西部礦業、招金礦業和湖南黃金等。

但這裡面也有些富二代,雖然不出去闖蕩天下,但經不住家裡面底子太厚,老爹定期塞一些礦產進去,礦產儲量和產量也能做到持續攀升,如西部礦業和中金黃金等。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再大的家業總會有掏空的一天,掏空後,後續是否還能繼續做大?

2. 不靠金飯碗,外出打工

再厚的家底,也有吃光的一天。對那些預感到家底快要吃光的富二代們,如果沒有逆天改命的能力,最佳的選擇是,放下地主的架子,老老實實去做個長工。這基本上是國內大部分銅礦企的選擇,像銅陵有色、江西銅業、雲南銅業等。礦快挖完了,設法擴大冶煉和加工的產能,賺不到礦產的大錢,賺點加工費的小錢勉強也可以活下去。不止銅礦,其他金屬礦也有類似情況,如白銀有色等。

當然,也有些礦企,大機率是庶出,分家產的時候就沒有分到什麼礦,從開始就是長工的命,像豫光金鉛、株冶集團等。

對這部分企業來說,他們實質上從礦企改行了,加工才是他們的主業,他們的地位要拿長工來衡量,即使殘留的礦產也只是長工錦上添花的談資。專業點說,可以增加盈利但不能改變估值。

3. 擁抱週期,短線炒股

在認命的企業中,個別企業也有積極的一面。

既然礦企的週期性難以改變,從炒股角度,週期底部低吸,週期頂部高拋,是更容易獲利的方式。這基本上是這幾年大部分民營資本進入礦業的主要目的,在礦企不景氣的時候低價收購,在礦產週期高點用各種方式套現盈利。如盛屯礦業,XXXX等。他們在週期高點頻繁丟擲各種資本運作方案,如果不是被景氣衝昏了頭腦,則更可能是做波段盈利套現的變形方式。

當然,民營資本里面也有一心一意做實業的。到底在真正在做大企業,還是把豬養肥了賣,這些是否頻繁追逐熱點,眼花繚亂資本運作,大數額的定增不惜稀釋股權等,都可以簡單的區分。

4. 為人民服務

基本金屬作為大宗資產,都是大幅的波動,它們不僅僅影響礦企的營收,還深刻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安全。由於我國大部分礦產擁有量都不高,而我國又是全球的消費和製造大國,大宗資產的劇烈波動很容易成為國際資本,或礦業寡頭剝奪我國國家財富的工具。像曾經的鐵礦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為了保障我國的資源安全,許多央企肩負起社會的責任,揚帆出海,在海外大量收購礦產資源,把資源握在我國人民手中。他們代表中國人民,絕不認命,決心要把核心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像央企中的中鋁、五礦、中色,都在這麼做。

他們的初心是為人民服務。但問題也出在這裡。

在央企眼中,只有那些買不到和高價的資源才是核心資源,那些爛大街的,價格異常便宜的礦產不會威脅國家安全。央企積極購買的,大都是前者。但從炒股的角度,礦產的週期性與生俱來,礦產高值和稀缺的時候,基本都是週期頂點。央企的這種公益的初心,直接導致購買資產基本都買在高點。高點買入,後面是週期下行的漫長熊途。

從這點來看,格局越大,炒股能力越差,這個道理無處不在。像中鋁收購加拿大的銅礦(馳宏鋅鍺手上),兗煤收購澳大利亞煤礦(兗州煤業手上),XXX等,都是如此。基本都在資源價格高的時候買入,央企和新手韭菜的操作能力如出一轍,大家都被格局了!

5. 埋頭找礦和挖礦

在這一眾各類神仙和牛狗蛇神組成的礦企大軍中,紫金礦業是個極其另類的存在。

沒有顯著的光環和家產,最初只是個縣政府下面的開採隊,面對一座無法開採的紫金山貧礦。

沒有出眾的人脈和社會資源。說是國企,只是個縣級企業,縣城的影響力到隔壁縣就沒啥用了;國企的作用僅是個安靜的出資人,主要的經營由管理團隊負責,儼然一個無權無勢的民營企業。

沒有炫目的財技,也沒看到把握風口去賺熱錢。成立近三十年來,手中握著國內最大金礦,絕對不缺現金。那麼多風口吹過,進出口外貿、房地產和網際網路等不可勝數,沒看到去抓住哪個。在國內屬於早期的上市企業,那麼多年概念股熱炒,沒看到蹭哪個概念,玩玩資本運作。

從始至終,默默的只做找礦和挖礦兩件事。真是個勤勞的鼴鼠呀!

但正是這個鼴鼠,從一個貧礦起家,上市十餘年,已經擴張成中國最大的金、銅和鋅的礦產老大,從我國這個貧礦國家中,成長為全球第四的礦業頂級巨頭,關鍵是這個鼴鼠還在繼續的長大。這個鼴鼠把那些根紅苗正的央企,聰明絕頂的民間資本都遠遠的甩在身後,讓他們無法望及。國內有色行業現在基本成了紫金礦業和其他礦企的格局。

那麼,紫金礦業是怎麼做到的?它怎麼在強週期行業中逆勢成長的,他這種操盤方式,我們如果能夠學得會,是不是在週期股操作中,也能獲得它這麼大的收益呢?

沒想到,探索這種全是週期股的垃圾板塊,還能看到寶,考慮到大貓最近滿倉週期股賠的屁滾尿流的,這個發現更加有意義,讓我們繼續去探索。

二、紫金礦業如何靠什麼跨越週期?

俗話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二十多年已經物是人非,如果僅拿現在的文章看,你搞不清多少東西被粉飾或篡改,企業自己也會為了現實的目的把過去的事情盡揀好聽的說。為了更可能探索真相,我們需要去挖掘最真實的語料。

好在紫金礦業在2003年就上市了,成長的二十多年,基本是上市後的近二十多年。讓我們通過歷年的年報來探尋,紫金礦業一步步成長過程中,有哪些過人之處。就我整理,紫金有如下與眾不同的特點。

1. 獨特體制,專家管理

紫金礦業雖然是國企,但很早建立起一種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的獨特體制,政府以及其他股東只是作為出資人存在,決策和管理權都在以陳景河為首的管理團隊手上。

這個團隊是國內少有的礦產行業的專業團隊,從小山溝一個礦時候建立,一直掌控著紫金礦業的決策權,伴隨著紫金礦業成長和壯大。沒有什麼海歸、教授、世界500強空降高管,政府官員倒是不少,許多都是福建省上杭縣城裡面的傑出人才。和央企的團隊沒法比,和漢初劉邦的團隊有的拼。

2. 堅持主業,不追逐熱點。

自從成立以來,紫金礦業的業務只有找礦和挖礦,其他的基本都沒做過。所謂擴充,在礦產上,無非是從黃金延伸到銅、鉛鋅、銀和鐵等,現在準備進一步擴充都鋰;在範圍上,從國內擴充套件到全世界。

它的2013年報對此總結如下:“堅持金銅礦產為主業與其他金屬礦產相結合,嚴格控制延伸產業和非礦類專案投資,非礦類專案必須與主業有重大協同效應,探索性進入新能源礦業(頁岩氣)。”

看來我前面把紫金礦業比喻成鼴鼠是適當的,紫金礦業的發展史就是不停地找礦挖礦,基本就是中國版的“鼴鼠的故事”。

但這個挖礦過程中,也有著對抗週期的小九九,可謂鼴鼠的智慧。“公司金、銅、鋅等產品組合,可有效抵禦不同金屬價格輪動風險,增強抗風險和盈利能力。”(2020年報)通常情況下,在經濟衰退時,金價堅挺,而經濟繁榮時,銅和鋅的價格會走高,這二者在經濟週期中會形成自然對沖。

金礦業務可以稱之為防禦業務,在經濟週期下行時效益好;銅鋅業務作為進攻業務,在經濟好轉時帶來超額收益。現在,紫金進入鋰礦業務,估計是作為科技業務的,在新舊經濟(或能源)轉換中,鋰礦具有最大的爆發力。

3. 堅持礦產資源優先,逆週期買礦,持續勘探。

紫金礦業認為,資源是礦業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2012年報)。礦企的做大做強,必須建立在越來越多的礦產儲備上面,礦業的競爭,本質是全世界範圍內資源佔有的競爭(2008年報)。紫金礦業的發展史基本是它的礦產擴張史。

紫金礦業的擴張,有著它作為典型週期企業的特色。而他的併購風格和央企截然相反。

在行業景氣時,全力擴產和生產,多賺錢。同時,積極在資本市場上增發獲取現金,最佳化負債結構。《舉例說明,在2008年前》

而在行業處於週期低谷,大多礦企經營困難的時候,它則積極併購。“抓住礦業低潮機遇,謀劃未來發展空間。”(2008年報)它最喜歡的是那些估值較低,潛力較大的問題專案、在產大型專案和高階勘探專案,在行業不景氣時,少有同行和他競爭,基本是白菜價半賣半送。

在收購礦產後,紫金一方面會派團隊進駐攻關,解決生產中的難題,降低成本,儘可能地提升產能和效益;另一方面,派勘探隊對礦產進行二次勘探,經常能獲得大得多的儲量。

這概括起來就是紫金礦業特有的“反週期買礦,小投入增儲,低成本採礦”併購擴張模式。正式這種模式,紫金礦業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大。

在變得越來越大時,它還有著自我淨化能力,透過“抓大放小”的操作,把旗下相對規模小,效率低的礦山在景氣時賣掉,把資源和精力更多集中在核心大礦,在提升資源擁有量的同時,提升資源的質量。

從週期股投資角度看,紫金礦業絕對是真正的週期操作高手,效益、規模和效率的把控都能做到最佳的節奏。

4. 永續最低成本經營。

作為金屬礦企,大宗金屬透過交易所定價的市場特點,決定了有色行業較少像製造業一樣為爭奪市場份額而進行價格戰,唯一的競爭武器是成本。而礦產行業週期性的特徵,決定了成本最低的企業更有機會在週期底部活下去。

對紫金礦業而言,把最低成本經營做到極致,被認為是其最大的競爭優勢。

紫金礦業在2003年港股上市和2008年A股上市(那時候它只是一個金礦企業),都有同樣的表述,“本公司是我國黃金行業中生產成本最低的生產商之一,也是世界同類企業生產成本最低的生產商之一,這主要得益於公司涵蓋從地質勘探、採礦、選礦、冶煉和精煉等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領先行業的金礦石自給率,優越的資源優勢和露天開採方式,以及採剝工程市場化外包方式。公司嚴格的成本控制和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努力使公司黃金生產成本低於國際和國內同行平均水平,保持了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可以使公司在金價上升時能比同類公司受益更大,在金價下跌時仍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在2015年報中,把這個優勢概括為為對抗週期風險的常態化舉措,“本公司將透過提高效率,增量增利,降本增利,減產增利等措施,多方面降本增效,實現低成本高效率運營的常態化”。

會過苦日子,不是說說而已,已經凝聚到紫金礦業的企業精神中,“艱苦創業,開拓創新”!

紫金礦業把最低成本做到行業內公認的極致。

找礦成本最低,按2020年報講,總資源量的約50%為自主勘探成果。外購買礦,如上面所講,從來都是等行業處於不景氣,礦產最便宜時候出手。對於外購的礦,透過進一步勘探,往往能讓儲量大幅增加,降低平攤的收購成本。這種貪便宜的買法,使得紫金礦業的商譽始終處於一個非常小的數值,這對於一個頻繁收購的企業而言,極其罕見。

採礦成本最低,上面說到的市場化外包只是一種方式,透過一礦一策的方式,想法設法最大程度降低各個礦的採礦成本。削平紫金山,變坑道為露天開採,就是這種超級異想天開降低成本的典型例子,它透過這些方式把紫金山一個貧礦開採成本竟然做到金礦同行的10%。

選礦成本最低,透過各種技術創新,能做到容忍品味比國內和國際同行都低得多,別人無法開採的貧礦在它手上能夠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由於冶煉和加工效益較差,紫金礦業對於冶煉投入少之又少,經常處於不景氣情況下,旗下的冶煉產能率先停產,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減產增利”。“對於產品市場前景不明,難以盈利或者不能產生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的企業,根據市場和企業自身情況,決定生產或限產、停產。”(2008年報)

5. 把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

紫金礦業始終把創新當做核心競爭力。這與董事長陳景河技術員的背景有關,紫金礦業起家也是技術創新的直接產物。紫金礦業在礦企中,對於技術和創新的投入力度是少見的,也擁有國內礦企中最多的實驗室和專家。

但是,紫金礦業對創新的理解有其特色,它這麼表述的,“公司的創新理念是:創新是普遍的科學原理與客觀實際良好結合,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創新,創新就是不斷「否定自我」的過程。”(2016年報)

是不是這些對創新的推崇,一點不像是大學裡面的教授或實驗室裡面博士說的話,更像是鄧爺爺的白貓黑貓論,更像是勘探隊裡技術員對創新的理解?

對了,這就是紫金礦業認為的創新,極具有紫金特色的創新理念。

以上就是紫金礦業成功的所有特徵,也是窮極年報和網上介紹文章對紫金礦業優勢的全部總結。是不是領悟了這些,就能指導一個有色礦企,像紫金礦業一樣成功?我們是不是領悟了這些,就能夠把週期股炒好,賺滾雪球一樣多的錢?

上述的礦企操盤策略放到週期股操作中是否有效,需要實盤試試看。但把這五條拿著去指導普通礦企,這個礦企馬上飛上枝頭變鳳凰,顯然非常扯淡!紫金礦業優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麼多年,國內甚至全球大小礦企去學習的多了去了,這五條估計人人知曉,沒看到哪個學成歸來。

那麼,紫金礦業的成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至少對我而言,有許多大型企業的典型難題這五條基本沒有涉及到,不知道為什麼紫金礦業從來不提。

其一,許多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核心人才始終緊張甚至短缺,往往需要從外部引進高階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紫金礦業好像沒怎麼為此犯愁過,核心管理人員一直是幾個老頭(從年輕時候幹成老頭的),基本沒變,從小山溝變成跨國企業居然都能勝任;技術人才也沒聽說什麼超級大牛,卻一直保持著國內和世界最高的技術水平。

其二,紫金礦業有著少見的公司架構,國資和民資混合所有制,所有人和管理人分離。這麼多年,錢越來越多,也沒看到什麼股東或管理層有什麼糾紛或內鬥,像陳發樹這種資本大鱷在這裡面乖得像只貓似的。這在中國這種有著“宮鬥”傳統的背景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讓萬科、格力電器、雙匯、濰柴、甚至萬華這些同樣優秀的企業看到其穩定,覺得不可理喻。

其三,紫金礦業飛速擴張,從閩西的一座紫金山,已經變成全球第四大礦企了。發展了這麼多年,居然沒聽說什麼經典的收購大戰,似乎像大媽去菜市場買菜一樣,輕鬆的就買成這麼大規模了。讓萬華和濰柴何以堪。從始至終都是幾個核心管理人員從容搞定,是不是有點“善戰者無名”的味道。技術上也沒看到什麼特別重大的突破,卻永遠保持行業最低的品味容忍率和採選成本。

其四,為什麼紫金礦業以陳景河為代表的管理層,起步於小山溝,有著這麼大的抱負?是什麼讓他們在規模很小時,就致力做成全國最大最強,居然很快就做到了?而他們在成為國內最大後,在中國這個貧礦的國家裡,居然妄想著成為全球礦業巨頭,居然也快實現了?這種心想事成,不是隻有童話裡面才有嗎?我還想成為世界首富呢,誰來給我實現下?

上面五個特點,明顯解釋不了至少下面這四個問題。讓我們拉到更大的文化廣度,去看待這個企業,顯然,這個企業是個福建企業,讓我們從福建人的角度看看。

作者:愛思考的湯姆貓連結:https://xueqiu。com/5765016114/202736719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瓜分6666元現金紅包!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3000份!